心热狂烦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烦躁、心热、实脉、不能卧、发狂、口干、口舌生疮、心烦、易惊、谵语。
病因:心热烦躁可能是因肾阴虚导致,也可能是肝火旺盛、其他原因所造成,如果持续时间比较长,建议及时就医,遵照医嘱相应治疗。
1、肾阴虚:可能是因性生活过于频繁造成,也有可能是服用温燥药物导致,如肉桂、干姜等。肾阴虚者各个脏腑组织失去滋养,可能会引起心热烦躁的症状,还可能会出现腰膝酸痛和失眠的情况,并且有可能会引发头晕等;
2、肝火旺盛:肝火旺盛可能是平时不注意饮食,经常吃些辛辣刺激食物,如麻辣烫、麻辣火锅等,可能会导致肝火旺盛,肝火扰心从而会引起心热烦躁的症状;
3、其他原因:如果平时在工作时比较劳累,或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到情绪,可能会引起心热烦躁的情况。
阅读:2.9W
脑出血及大面积脑梗死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脑出血、脑梗死、偏瘫、恶心、呕吐、头痛、意识障碍。
病因:脑出血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微动脉瘤或者微血管瘤,其他包括脑血管畸形、脑膜动静脉畸形、淀粉样脑血管病、囊性血管瘤、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特异性动脉炎、真菌性动脉炎,烟雾病和动脉解剖变异、血管炎、瘤卒中等。
此外,血液因素有抗凝,抗血小板或溶栓治疗,嗜血杆菌感染,白血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及颅内肿瘤、酒精中毒及交感神经兴奋药物等。用力过猛、气候变化、不良嗜好(吸烟、酗酒、食盐过多,体重过重)、血压波动、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为诱发因素。
大面积脑梗死是因为多数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这些因素可导致血管壁损害、血液成分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尤其是房颤导致心脏内附壁栓子形成,一旦大栓子脱落,进入脑动脉,便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阅读:2.9W
暑湿弥漫三焦暑温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三焦暑湿、暑温、滑数脉、便稀、不渴、恶心、耳聋、咳嗽、咳痰、脉滑数、面红、呕吐、舌红、身热、苔黄腻、痰中带血、听力下降、脘痞、下利、小便短赤、胸闷、眩晕。
病因:本证为暑湿弥漫三焦,邪在气分,暑湿均盛之候。暑湿内盛,蒸腾于外故见身热不退;暑湿蒸腾,上蒙清窍则面赤耳聋;暑热漫及上焦,侵袭于肺,肺气不利,肺络受损,则见胸闷、咯痰带血;暑湿困阻中焦,脾胃升降失司,则脘腹痞闷而不甚渴饮;湿热蕴结下焦,肠道失于分清泌浊,则见小便短赤、下利稀水,此与热结旁流之下利稀水而有腹部按之硬痛者明显不同;舌红赤、苔黄滑,可知暑湿之邪郁蒸气分。可见,本证病位涉及上、中、下三焦,即除中焦有暑湿证外,还有上焦与下焦见症,故与暑湿困阻中焦证之病位在脾胃有别。
阅读:2.9W
散脉-心脉散:怔忡不寐
小结:脉象:左手寸脉散。可能的健康问题:心气散乱,情绪不安,容易受惊,晚上失眠多梦,难以入睡。
[延伸辨证及确诊]
(1)心悸、心慌,担心一些不必要的小事情,气短喘促。
(2)晚上辗转反侧,极难入睡,入睡后睡眠极浅,多梦,易惊醒。
(3)易低热,额头容易出虚汗。
(4)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
[专家提示]心脉散,其实是心律失常最直接的表现,所以首先要考虑患者是否有心律失常。心主神,神最怕的就是惊,遇惊而神散,所以要考虑患者最近是否受到惊吓。心气足则神稳,稳不易散,所以要考虑是否有心气虚的症状。
牛奶核桃饮原料牛奶500ml,核桃仁30克,蜂蜜15克。做法1将核桃仁研为细末,混筛和匀。2牛奶稍稍加热,加入核桃仁、蜂蜜,调匀即可。用法每日早上热饮1杯。
阅读:2.9W
小肠经证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有:太徵戊火、小肠证、心脉、小肠经、臂痛、耳聋、俯仰不利、睾痛、喉痛、肩痛、颈痛、颈肿、拘急、目黄、腮痛、腮肿、少腹痛、听力下降、腰脊痛、转侧不利。
病因:小肠经,手太阳,丙火。小肠者,受盛之腑也,与心为表里,手太阳是其经也。小肠绝者,六日死,绝则发直如麻、汗出不已、不能屈伸。又心病传小肠,小肠咳则气咳,气咳一齐出也《中藏经》"气咳"二字不复;"一齐"《中藏经》作"俱")。小肠实则伤热,伤热则口疮生("伤",《中藏经》无);虚则伤寒("伤寒"《中藏经》作"生寒"),伤寒则泄脓血("伤",《中藏经》无),或泄黑水("泄黑"原误作"发泉",从《中藏经》改正),其根在小肠也("其"原误作"泉水则"三字,从《中藏经》改正)。小肠寒则下肿重("肿"字原夺,据《中藏经》补),有热久不出("有"字原夺,据《中藏经》补),则渐生痔;有积则夕发热而旦止,病气发则使人腰下重,食则窘迫而便难,是其候也;小肠胀则小腹[插图]胀("腹"原误作"肠",从元本及《中藏经》改),引腰而痛厥("腰而"二字原夺,据《中藏经》补);邪入小肠,则梦聚井邑中,或咽痛颔肿,不可回首,肩似拔,臑似折也("也"字原夺,据《中藏经》补)。又曰:心者,主也,神之舍也,其脏固密《中藏经》"固"作"周"),而不易伤,伤则神去,神去则心死矣《中藏经》"心死"作"身亡",元本作"身死")。故人心多不病("心"字原夺,据《中藏经》补),病即死不可治也,惟小肠受病多也("惟""多"二字原夺,据《中藏经》补)。又左寸口阳绝者(原夺"者"字,据《中藏经》补),则无小肠脉也《中藏经》无"则"字),六日死。有热邪则小便赤涩,实则口生疮(原夺"生",据《中藏经》补)、身热往来、心中烦闷、身重。小肠主于舌之官也,和则能言,而机关利健,善别其味也;虚则左寸口脉浮而微("左""口"二字原夺,据《中藏经》补),软弱不禁按,病惊惧狂无所守,心下空空然不能言语者。此小肠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也。
阅读:2.9W
小脑或脑干肿瘤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脑干、小脑、肿瘤、共济失调、头晕、眩晕。
病因:脑干肿瘤多位于脑桥,呈膨胀性生长,可沿神经纤维束向上或向下延伸。星形细胞瘤可以发生在脑干任何部位,多呈浸润性生长;室管膜瘤多位于第四脑室底部;血管网状细胞瘤呈膨胀性生长,可侵至延髓背侧;海绵状血管瘤多位于脑桥。大体上观察可见脑干呈对称性或不对称性肿大,表面呈灰白色或粉红色。如肿瘤生长快,恶性程度高,可见出血、坏死,甚至囊形变,囊液呈黄色。镜检显示星形胶质细胞瘤以双极或单极星形细胞多见,偶见多核巨细胞。
1.弥漫型(约占67%)肿瘤与周围正常的脑干神经组织无分界,瘤细胞间存在有正常的神经元细胞和轴突。肿瘤的病理学类型常为不同级别的星形细胞瘤(Ⅰ-Ⅳ级)。
2.膨胀型(约占22%)肿瘤边界清楚,瘤体与周围脑干神经组织之间有一致密的肿瘤性星形细胞轴突层(肿瘤膜囊壁)。肿瘤的病理学类型多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Ⅰ级),约有40%的肿瘤含有血管性错构瘤,称之为血管星形细胞瘤。
3.浸润型(约占11%)肿瘤肉眼观似乎有一边界,但实际上瘤细胞已侵入到周围的脑干神经组织内,神经组织已完全被瘤细胞破坏。肿瘤的病理学类型多见于原始神经外胚层瘤。
阅读:2.9W
手掌上的14线:猿猴纹
小结:标准的14线14线,是指与2线起点相同的一条深粗的横线,直达手掌尺侧,使1线消失,3线存在。多数人14线起点与3线相交,少数人14线起点与3线分离。14线又称通贯掌(1)、猿猴纹,此线提示人体特征的遗传倾向极强,其人的体质、智力、寿命、疾病的发展状况,均与父母情况相似。14线之所以被称为"猿猴纹",是因为在猿猴的手上,发现了相似的掌纹,但这只能说明猿猴和人类有近亲关系,并不能说明人的智商高低。对于有14线的人是聪明还是愚笨,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论。一种观点认为,有14线的人智力低下,他们的依据是土著人的手上多出现这种掌纹;另一种观点认为,有14线的人比较聪明,因为经过调查发现,有些总统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手上常出现这种掌纹。实际上,14线的出现并不能判断人的智力高低。土著人的智力低和他们的科学发展水平上,14线的出现并不能判断人的智力高低。土著人的智力低和他们的科学发展水平有关,如果把现代人和土著人置于同一发展水平的社会中,现代人的能力不一定会高于土著人的能力。所以不能简单地通过14线来判断人是否聪明。在西方掌纹学中,对于14线通常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它在智力低下的家族中出现,另一种观点认为在近亲结婚的后代中出现14线的人居多。但经过调查发现,14线一般并不代表什么特殊疾病,只是提示家族的遗传基因性很强,如果家族有某种慢性病或遗传病,再加上有14线,后代就很可能会患这种病。如果是健康长寿的家族,那么后代也会健康长寿,但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忽视健康问题。
阅读:2.9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