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亲者当知医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闭合伤、软组织损伤、炎症、淤血、出血、发凉、乏力、功能障碍、红肿、活动不利、流黄水、渗液、酸痛、疼痛、无力、肿胀、灼痛。 病因: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是指局部皮肤或粘膜完整,无裂口与外界相通,损伤时的出血积聚在组织内。是软组织损伤的一种。受钝力作用,肌肉猛烈收缩,关节活动超越正常范围或劳损等引起。

阅读:3.0W

脑膜炎球菌血症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筋膜炎、菌血症、斑疹、脑脓肿、丘疹、发热、脓肿、皮下出血、瘀点。 病因:别名:脑膜炎球菌性败血症。部位:皮肤,全身,其他科室:血液科,内科症状:发热斑疹丘疹菌血症坏死性筋膜炎前囟饱满呼吸不规则炎性损害脑脓肿迁移性脓肿。

阅读:3.0W

脓漏眼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漏睛、白睛红赤、白睛溢血、胞睑红肿、眵多、发热、溃烂、目涩、目痛、尿急、尿痛、尿血、脓眵、热泪、小便困难、蟹睛、羞明。 病因:脓漏眼是指发病急剧,胞睑及白睛高度红肿,眵多如脓,易引起黑睛溃损生翳的外障眼病,故名脓漏眼。本病名见于西医眼科学,又称淋菌性结膜炎。具传染性,是最凶猛和破坏性最大的急性眼病之一。

阅读:3.0W

肛痈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肛门、痈、白细胞增多、肛门肿痛、结块、皮肤发红、疼痛、肿胀。 病因:因过食肥甘、辛辣、醇酒等物,或肛门破损染毒,或肺脾两虚,湿热下注,蕴阻肛门,气血瘀滞,热毒化腐成脓所致。

阅读:3.0W

卫气同病伏暑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伏暑、卫气同病、濡数脉、发热恶寒、烦渴、汗少、口渴、脉濡数、苔白腻、头痛、脘痞、无汗、小便短赤、心烦、周身酸痛。 病因:本证为伏暑初起,暑湿内郁气分,时邪束表,卫气同病之候。暑邪内郁气分,故见心烦口渴,小便短赤;湿邪阻滞气机则脘痞;时邪郁表故见发热恶寒,头痛,周身酸痛,无汗或少汗;苔白腻,脉濡数乃暑湿郁阻气分之象。

阅读:3.0W

失眠症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失眠、洪脉、舌尖红、失眠、血糖升高、不寐、疲劳、神经衰弱、睡眠不足、心悸、不安、多梦、耳鸣、乏力、烦躁、急躁、记忆减退、焦虑、紧张、精神不振、难眠、气短、情绪不稳、神志异常、嗜睡、睡眠困难、睡眠障碍、头昏、头痛、头晕、心慌、眼花、易激惹、易醒、抑郁、智能减退、周身不适、注意涣散。 病因:常见病症是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下降和睡眠时间减少,记忆力、注意力下降等。现在临床医学科学对失眠的认识存在局限性,但是,临床医学家们已经开始根据临床研究,给失眠进行定义,2012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根据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制定了《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其中失眠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阅读:3.0W

湿热蕴耳中耳胆脂瘤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湿热蕴耳、中耳胆脂瘤、濡数脉、口腻、口黏、脓稠、脓黄、舌红、苔黄腻、听力下降、头昏、头重、溢脓。 备注:苔黄脓多,加蒲公英、夏枯草;口苦甚者,加黄芩、黄连等。

阅读:3.0W

温病未复肺胃阴伤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肺胃阴伤、温病、恶心、干咳、干呕、口干、舌红、食欲不振、食欲减退、苔光剥、苔少、痰少、无痰、咽干。 病因:邪热已退(或渐退),而肺胃津伤未复。

阅读:3.0W

脑骨伤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损伤、头脑、凹陷、偏瘫、不知人事、抽搐、恶心、昏迷、昏睡、结膜出血、脉数弱、呕吐、头昏、头痛、肿胀。 病因:脑骨伤,病名。见《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多因跌打、碰撞等暴力所致,常有头颅骨折和脑髓损伤。一般表现为伤处可伴有局部肿胀,甚则颅骨凹陷,眼结膜出血,或流出脑脊液,昏睡不知人事。轻者伤后暂时昏迷,醒后伴头昏、头痛、恶心、呕吐等症;重者清醒一段时间,再度昏迷,两侧瞳孔不对称,呼吸不规则,伴抽搐、惊厥、偏瘫,脉数而弱,渐趋死亡;最重者可立即死亡。其治:昏迷可宣窍开闭,服八厘散、苏合香丸、安宫牛黄丸、至宝丹;伴高热可用紫雪丹,外敷混元膏;颅骨凹陷应立即手术。醒后亦散瘀为主,服正骨紫金丹。伴抽搐者宜平肝熄风,兼服天麻钩藤饮;头晕、恶心、呕吐者,宜和胃降逆、活血化瘀,服玉枢丹等。恢复期宜补气血和阴阳为主。

阅读:3.0W

暑湿交阻流注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流注、暑湿交阻、滑数脉、恶寒发热、恶心、骨节酸痛、漫肿、呕恶、苔白腻、疼痛、头胀、胸闷。 备注:结块质硬者,加当归、丹参;热重者,加连翘、紫花地丁;脓成者,加皂角刺。

阅读:3.0W

热毒扰神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脑证、热毒、数脉、寸滑、热证、汗出、口渴、面红、舌红、神昏、苔黄、谵语、壮热。 病因:热毒入营扰神。

阅读:3.0W

肝肾阴虚库欣综合征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肝肾阴虚、库欣综合征、细数脉、弦细脉、闭经、地图舌、耳鸣、经色暗红、经少、口苦、面潮红、舌红、苔干、苔少、五心烦热、眩晕、咽干、腰膝酸软、夜甚。

阅读:3.0W

肝肾阴虚朱砂掌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肝肾阴虚、朱砂掌、舌略瘦、细数脉、齿衄、低热、地图舌、多梦、耳鸣、口干、面晦暗、尿赤、尿黄、舌红、舌燥、失眠、睡眠障碍、苔少、苔无、体重下降、头晕、午后发热、消瘦、牙龈出血。 病因:湿热久羁,久郁化火,肝肾之阴亏耗;或慢性病迁延不愈,久病及肾,肾精受损,肝失濡养,肝肾阴虚而生内热,热伤血络,络损血溢致手掌发红。

阅读:3.0W

水热互结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里阳、热结、水停、沉弦脉、里证、热证、阳盛、反胃、肠鸣、恶心、烦渴、反酸、渴不欲饮、口渴、呕恶、舌淡白、苔白滑、苔白腻、苔厚、苔滑腻、苔满、下利、小便不利、心烦、心下痞。

阅读:3.0W

肝肾阴虚耳胀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耳胀、肝肾阴虚、地图舌、耳聋、耳鸣、耳鸣耳聋、记忆减退、脉细弱、舌红、手足心热、苔少、听力下降、头晕、眼花、咽干、腰膝酸软。

阅读:3.0W

风热客睑椒疮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风热客睑、椒疮、浮数脉、舌尖红、眊眵、目赤、目干、目涩、目痒、苔黄。 备注:可于方中加生地黄、赤芍、当归以清热凉血退赤。

阅读:3.0W

浅层点状角膜炎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角膜炎、角膜浑浊、目涩、目酸、目痛、雾视、羞明。 病因:浅层点状角膜炎(Superficialpunctatekeratitis)是角膜上皮三种病变类型的总称,即点状上皮角膜炎、点状上皮糜烂和点状上皮下浸润。它们常同时存在,只是轻重和病变范围有所偏重和不同。临床上表现为畏光、刺疼、酸磨、视力模糊或雾视症。在各种细菌性结膜炎或睑缘炎时,常合并角膜的上皮糜烂和点状表层炎以及多膜边缘部上皮下浸润,这些病变在角膜上有时呈散在性,有时在全角膜上弥漫性分布,特别是角膜周边部较多。临床常见浅层点状角膜炎和 Thygeson浅层点状角膜炎。

阅读:3.0W

产后尿淋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产后、尿淋、有恙。 病因:产后小便淋痛,中医病名。是指产后由于孕期胎儿对膀胱压迫的缘故,常有小便困难,点滴而下,但无涩痛感,一般不作病论,产后6到8小时多可恢复正常。若产后出现尿频、尿急、淋沥与涩痛同时存在,则为产后小便淋痛的主要特征。 相当于西医学的产褥期泌尿系感染。本病若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也有少数严重患者致脾肾两虚,虚实夹杂。

阅读:3.0W

第二腰椎病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腰椎病、便秘、内分泌失调、尿结石、糖尿病、痛经、胃痛、胰腺炎、腹痛、腹胀、肝痛、呼吸困难、静脉曲张、下腹痛、下肢麻木、下肢痛、小便异常、腰酸痛、腰痛。

阅读:3.0W

视网膜脱离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剥脱、视网膜、闪辉、视力障碍、视物变形、视野障碍、眼前黑影。 病因: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两层之间有一潜在间隙,分离后间隙内所潴留的液体称为视网膜下液。脱离部分的视网膜无法感知光刺激,导致眼部来的图像不完整或全部缺失。

阅读:3.0W

胃脘血瘀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胃证、血瘀、脾胃血瘀、胃证、但漱不咽、拒按、脉弦涩、面黑、呕血、脘痛、紫斑。 病因:胃脘胀痛、嗳气频作、胸闷食少

阅读:3.0W

肺胃热盛鼻痛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鼻痛、肺胃热盛、数脉、便秘、出血、口渴、尿黄、苔黄、咽干。 病因:多因嗜酒及恣食辛热炙炖,外受邪热,火热之邪上扰鼻窍,经络壅滞所致,以胃腑热炽而见便秘、溲黄、脉数等症为特征。

阅读:3.0W

夹痞伤寒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痞证、伤寒、气厥、不语、恶寒、腹胀痛、上气咳逆、身热、苔白滑、头痛、无汗、胁痛、胸膈痞满。 病因:素有痰结成痞。或有气聚为满。猝感风寒。引动宿疾而发。或先由气食相搏。或先由气血互结。后感风寒而成。若由风寒犯太阳经。初治先当发汗。早用下药。每成痞满。

阅读:3.0W

白内障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复视、内障、黑睛混浊、神水混浊、失明、视力模糊、视力下降、视力障碍、视野缺损、羞明、翳障。 病因:凡是各种原因如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都能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称为白内障,此时光线被混浊晶状体阻扰无法投射在视网膜上,导致视物模糊。多见于40岁以上,且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多。

阅读:3.0W

胃火血热经行吐衄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经行吐衄、胃火血热、洪数脉、便干、齿衄、恶热、经多、经色鲜红、经早、口臭、口渴、尿赤、舌红、苔黄、吐衄、喜冷、牙龈出血、牙龈肿痛。 病因:多因恣食辛辣炙傅厚味,致使胃中积热,胃火上冲而引起。

阅读:3.0W

痰滞子烦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痰滞、子烦、滑脉、痰滞、不安、胆怯、烦闷、惊恐、情绪不稳、苔腻、痰涎、脘胀、胸闷。 病因:素有宿痰停饮,阻滞胸中,上焦之气不畅,因致子烦。此病类似现代医学之妊娠合并心脏病、先兆子、妊娠剧吐等疾病。

阅读:3.0W

风热血燥白屑风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白屑风、风热血燥、细数脉、燥、便干、恶风、口干、口渴、毛发干枯、毛发脱落、瘙痒、舌红、苔黄白、脱发、脱屑。 备注:常用苦参、威灵仙、当归、生地黄、川芎、荆芥、防风、大胡麻、石菖蒲、苍术、白花蛇舌草、生山楂。皮损颜色较红者,加牡丹皮、金银花、青蒿;瘙痒较重者,加白鲜皮、刺蒺藜;皮损干燥明显者,加玄参、麦冬、天花粉。

阅读:3.0W

寒凝阳虚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寒凝、阳虚、沉迟脉、虚寒、恶寒、腹痛、厥逆、脉无力、呕吐、蜷卧、下利清谷、泄泻。

阅读:3.0W

风热感冒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风热感冒、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浮数脉、鼻塞、恶风、发热、汗少、咳嗽、咳痰、口干、口渴、喷嚏、舌红、苔黄、痰白、痰稠、痰黄、涕浊、头痛、咽红、咽喉肿痛、指纹浮紫。 备注:高热,加石膏、黄芩清热;咽红肿痛,加射干、板蓝根清热利咽;鼻塞明显,加辛夷、苍耳子通窍。

阅读:3.0W

风寒肩痛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风寒、肩痛、浮脉、钝痛、拘急、苔白、喜按、喜温、隐痛。 病因:因汗出当风,或夜卧不慎被风寒外袭,邪在肌肤,尚属浅表。但体虚之人,肌肤卫阳不固,常自汗出,易感受风寒之邪而患肩痛。风寒之邪袭留肌肤,经络气血为之凝涩不通,发为痹痛,其疼痛较轻而兼有麻木感。

阅读:3.0W

慢性心肌炎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慢性、心肌炎、血沉加快、心悸、乏力、汗出、慢性面容、胸闷。 病因:慢性心肌炎,是一种疾病名称,症状为心悸。病初与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症状有关,7-10天后出现胸闷、心悸、极度乏力、易出汗等症状。此时,如做心电图,可能发现有早搏等心率失常和心肌损害表现。作血沉、心肌酶测定可能升高。2-4周后查柯萨基病毒抗体,其抗心肌抗体可为阳性。

阅读:3.0W

马咬伤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叮咬、马、有恙。 病因:从事养马、骑马职业相关的人员或者喜好马的人员更容易受伤。

阅读:3.0W

筋骨不用肌萎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肌萎、筋骨不用、关节变形、关节畸形、关节拘挛、活动不利、肌无力、久病。 疾病预后:加强功能锻炼,筋骨并重,动静结合。配合针灸、推拿、药物熏洗,可使气血宣畅而筋骨强健,辅以内服壮筋养血汤加味。

阅读:3.0W

小柴胡汤证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半表半里阳证、寒热往来、里热、沉紧脉、舌边白、舌侧苔滑、细脉、弦脉、白糙裂苔、半夏证、柴胡体质、柴胡证、大枣证、甘草证、干姜证、黄芩证、人参证、三阳合病、少阳病、小柴胡汤体质、寸涩尺弦、低热、恶心、发热、腹痛、腹胀、口苦、脉弦浮大、面黄、呕恶、呕吐、上腹痛、食欲不振、食欲减退、苔白腻、苔黄、体温升高、往来寒热、心烦、胸胁满闷。

阅读:3.0W

扩张型心肌病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心肌病、心脏肥大、弱脉、P波延迟、QRS延长、粗张、腹腔积液、乏力、肝肿、呼吸困难、啰音、气短、水肿、心律不齐、心率加快、心肿。 病因: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原发性心肌疾病。本病的特征为左或右心室或双侧心室扩大,并伴有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或房性心律失常多见。病情呈进行性加重,死亡可发生于疾病的任何阶段。

阅读:3.0W

损伤经脉瘀阻痿软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经脉瘀阻、损伤、痿软、肌肉麻木、麻木、疼痛、瘀斑、肿胀。 病因:气虚血瘀,阻滞经络,筋脉失养。

阅读:3.0W

热入营血脓毒症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脓毒症、热入营血、细数脉、斑疹、喘息、发绀、发热、乏力、烦躁、汗出、口干、气憋、气喘、气促、气短、舌红绛、无力、夜甚、意识障碍。

阅读:3.0W

湿热瘀阻子宫腺肌病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湿热瘀阻、子宫腺肌病、滑数脉、涩脉、结节、包块、便溏、大便不爽、带下臭、带下多、带下黄、带下绿、恶热、经稠、经多、经色黯淡、经血夹块、拒按、口渴、舌红紫、身热、苔黄腻、头身痛、头身重、小便不利、小腹灼痛、腰胀痛、月经不尽。

阅读:3.0W

热毒闭肺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闭证、肺证、热毒、肺系热、数脉、闭证、热证、白喉、肺痈、喉痹、麻疹、鼻气热、鼻煽、发热、咳嗽、口渴、气喘、舌红、四肢厥逆、苔黄、胸闷。 病因:可因感受温热之邪,酝酿成毒;或人感乖戾之气化火成毒等上犯于肺而引起。

阅读:3.0W

肺实热证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肺证、实热、肺系实热、寸实、寸数、肺证、鼻煽、恶心、汗出、咳嗽、咳痰、脓血痰、呕恶、气喘、咽梗。 病因:肺实热证,证名。肺经邪热炽盛的病证。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七:"病苦肺胀,汗出若露,上气喘逆,咽中塞,如欲呕状,名曰肺实热也。"常伴见鼻孔煽张,咳嗽,或吐脓血。治宜泻肺清热,用地骨皮汤、清肺汤等方。

阅读:3.0W

培根病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过敏性疾病、水土不服、有恙。 病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即饮食及生活起居。在饮食方面。凡嗜食或多食过食苦味、甘味及凉性重性之油腻食物皆易于致培根病。在具体食品方面,如进食新收成而未十分成熟的麦、豆以及受受冰雹打着的腐烂食物,贮藏时间太久的果品、菜类。已经变质腐败的羊肉、犏牛肉、酥油、脂肪、食物油、坏萝卜、野蒜、陈旧的豆叶等等。凡食物半生不熟,或烧焦,或过量食用黄牛乳、山羊乳、未发酵之乳酪、酪浆、凉菜、生水等等。另外,饮食制度不科学,如暴饮暴食、积食宿食未消而再度进食,均可发生培根病。在生活起居方面,凡住处潮湿或喜卧久卧湿地,衣着单薄又不爱活动,白昼睡眠受寒,以及冬春寒冷节入水沐浴而受寒,均是培根病之病因。

阅读:3.0W

肾风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风证、肾证、尺浮、风证、恶风、汗多、面浮、面黑、面肿、屈伸不利、腰脚重痛、腰痛。 病因:肾受风邪所致的疾患,以面部浮肿、腰痛、色黑为主证。

阅读:3.0W

小儿抽动障碍秽语综合征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强迫症、不安、步态异常、抽搐、胆怯、多动、喉鸣、急躁、咳嗽、气喘、情绪不稳、睡眠障碍、行为异常、易激惹、易怒、运动障碍、躁动、注意涣散。 病因:因先天不足,或由产伤、外感、情志失调,致使脾虚肝亢,风痰走窜经络,或扰动心神所致。

阅读:3.0W

慢性哮喘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慢性、哮喘、咳嗽、咳痰、慢性面容、泡沫痰、气促、气急、痰稠、痰多、痰多胸闷、桶状胸、哮鸣、胸闷、易感。 病因:慢性哮喘,多由于哮喘急性发作控制不利,或反复呼吸道感染而引起,一年四季皆可发作,不受气候和环境的影响,或虽可用药物控制但缓解期很短,大多合并肺气肿、肺功能减退、缺氧,体格检查时,可见胸部呈桶状。所以,虽然不是急性发作期,但常常感到胸闷、气急、肺部听诊可闻及哮鸣音。

阅读:3.0W

湿热困阻中焦湿温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湿温、中焦湿热、濡数脉、湿温、便黄、便溏、恶心、发热、汗出不解、渴不多饮、脉濡数、呕恶、苔黄腻、脘痞、小便短赤、心烦。 病因:本证为湿郁化热,湿热并重,互结中焦,致脾胃升降失常所致。为湿温病湿热并重,湿热交蒸,郁阻中焦的代表证候。里热渐盛,热蒸湿动,则发热汗出,因湿性黏滞,不易速祛,故发热不为汗解;热盛伤津则口渴,湿邪内留,则不欲多饮。湿热阻滞中焦,脾胃气机升降失常,则脘痞呕恶;脾不升运,湿浊下迫,小肠泌別失司,则便溏色黄,小便短赤。湿热扰心则烦,郁阻气机而闷;苔黄腻,脉濡数,为湿热俱盛之征象。

阅读:3.0W

瘅疟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疟证、热证、但热不寒、短气、恶心、高热、呕恶、气少、手足热、手足心热、心烦。 病因:多有素体阳盛,感受外邪即从热化,灼液伤津,甚至邪势猖獗,热入心包。但热不寒,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吐呕,面赤口渴,虽热已而六脉沉数大者,《内经》名热伤阳明瘅疟之症。仲景发明《内经》阳明瘅疟,则曰身无寒,骨节疼痛,烦冤时呕,更其名曰温疟是也。六脉弦数,少阳有热。若见洪长,阳明有邪。若见沉数,里有热结。

阅读:3.0W

恶性心律失常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J波、ST段缩短、心悸、心律失常、憋闷、抽搐、发绀、乏力、黑蒙、呼吸困难、皮肤湿冷、头晕、心痛、意识障碍、晕厥。 病因:恶性心律失常指在短时间内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导致患者晕厥甚至猝死的心律失常。它是根据心律失常的程度及性质分类的一类严重心律失常,也是一类需要紧急处理的心律失常。

阅读:3.0W

白粉疯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粉尘、皮肤发白、齿衄、唇肿、刺痛、口臭、牙龈出血。

阅读:3.0W

热入营血咽干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热入营血、咽干、细数脉、斑疹、地图舌、烦躁、渴不欲饮、舌红绛、苔少、午后发热、谵语。

阅读:3.0W

脾热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脾证、热证、脾胃热、舌边红、舌中点刺、舌中苔黄、实脉、数脉、关滑、关实、积粉苔、脾证、舌中黄薄、舌中灰燥、恶心、俯仰不利、腹泻、腹胀、面青、面痛、呕恶、身热、头重、心烦、腰痛。 疾病预后:指脾受邪热而致的病证。脾开窍于口,心脾积热是导致该病的主要因素,其他还有心火旺盛、阴虚内热夹湿等原因。

阅读:3.0W


COPYRIGHT© 2024 武汉知医邦科技有限公司 & 武汉汤头大药房有限公司 Chimboon Corporation & Take Tonic Pharmacy

备案号 鄂ICP备2023003624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鄂)-经营性-2023-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