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亲者当知医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

肢端末梢神经炎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末梢神经炎、肢端、有恙。 病因:多发性神经病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如中毒、营养障碍、代谢障碍、感染、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原因,其中以药物、化学品、重金属、酒精中毒,代谢障碍性疾病最为常见。

阅读:3.1W

荨麻疹性血管炎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血管炎、荨麻疹、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类风湿因子升高、免疫球蛋白降低、血沉加快、风团、发热、淋巴结肿、皮疹、水疱、肢节痛、肢节肿胀。 病因:荨麻疹性血管炎的特点为是风团样皮疹,持续时间长,伴低补体血症。炎性介质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因此出现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的表现。本病病因不明,可能与碘、反复寒冷刺激、以及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感染因素有关。

阅读:3.1W

迎香穴的定位、主治及操作

小结:手足阳明交会穴 定位:在面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 主治: (1)鼻塞,鼻衄; (2)口歪斜; (3)胆道蛔虫症。 操作:向内上方斜刺或平刺0.3-0.5寸。可灸。

阅读:3.1W

阴虚火旺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视网膜静脉周围炎、阴虚火旺、弦细数脉、遗精、出血、唇红、地图舌、耳鸣、久病、口苦、颧红、舌绛、苔少、五心烦热、眩晕、咽干、腰酸、腰酸遗精。 备注:加旱莲草、侧柏叶、茜草。反复出血,新旧杂陈者,可酌加三七、生蒲黄、花蕊石;虚热甚者,可加地骨皮、白薇。

阅读:3.1W

阳邪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有:风邪、火邪、暑邪、温邪、燥邪、阳盛、风、火、暑、燥、便干、窜痛、大便干结、恶风、发热、乏力、浮肿、口渴、口渴喜饮、溃脓、脉浮洪、脉弦大滑、尿赤、尿短、舌老、神疲、头痛、喜冷、小便短赤、胸闷、瘀斑、肿胀、灼热。 病因:阳邪,病因病理学名词。 (1)六淫病邪中的风、暑、燥、火等四种邪气。因其致病多表现为阳热证候,易伤阴津,本性属阳,故名。 (2)指侵犯人体阳经的邪气。

阅读:3.1W

阳虚五色带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五色带、阳虚、带下臭、带下多、带下稀、地图舌、腹痛、脉虚细、舌淡白、身倦、神疲、苔少、体重下降、消瘦、眩晕、腰膝酸软。

阅读:3.1W

阴血亏虚目视无神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目视无神、阴血亏虚、细数脉、心悸、潮热、盗汗、盗汗失眠、耳鸣、乏力、脉无力、脉虚濡、舌淡白、失眠、视力模糊、视力障碍、睡眠障碍、头昏、肢软。 病因:其病因是, (一)劳心思虑太过,心脾受损,心脾血虚,血不养睛。 (二)外伤、虫兽伤或妇人产伤失血太多,血虚眼目失养。 (三)久病失治,气阴两虚,目失濡养。 (四)饮食失节,纵酒恣欲,房劳伤肾,肾精虚亏,精血不能上充

阅读:3.1W

阴血亏虚痉证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痉证、阴血亏虚、细数脉、抽搐、低热、筋惕肉瞤、目眩、气短、舌淡白、神疲、四肢麻木、苔无、头昏、项背强直、自汗。 备注:四物汤由当归、熟地黄、川芎、白芍组成;大定风珠由白芍、阿胶、生龟甲、生地黄、麻子仁、五味子、生牡蛎、麦冬、鸡子黄、生鳖甲、炙甘草组成。前方以补血调血为主;后方重在滋液育阴,柔肝息风。若五心烦热,加白薇、青蒿、黄连、淡竹叶;若阴虚多汗、时时欲脱,加人参、沙参、麦冬、五味子;若气虚自汗,加黄芪、浮小麦;若疾病日久,阴血不足,气虚血滞,瘀血阻络,加黄芪、丹参、川芎、赤芍、鸡血藤,或用补阳还五汤;若虚风内动,肢体拘急挛缩,重用养阴润筋之品,加全蝎、天麻、钩藤。

阅读:3.1W

心肾阴虚郁证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心肾阴虚、郁证、细数脉、虚烦、遗精、盗汗、地图舌、多梦、耳鸣、健忘、惊悸、口干、少眠、舌红、苔少、苔无、头晕、五心烦热、咽干、腰膝酸软、月经不调。 备注:天王补心丹由生地黄、天冬、麦冬、玄参、五味子、酸枣仁、柏子仁、远志、茯苓、朱砂、当归、人参、丹参、桔梗组成;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药、山萸肉、泽泻、茯苓、牡丹皮组成。心肾不交而见心烦失眠、多梦遗精者,可合交泰丸;烦渴者,可加天花粉、知母;遗精较频者,可加芡实、莲须、金樱子。

阅读:3.1W

血瘀阳郁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血瘀、阳郁、郁证、刺痛、冷痛、脉缓涩、皮肤紫黯、舌瘀斑、舌瘀点、舌紫。 病因:血行脉中,有赖气之推动、阳之温煦,故气行则血行,阳和则血畅。反之,若血行瘀阻,必然会使阳不得伸而出现血瘀阳郁证。

阅读:3.1W

虚劳失精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失精、虚劳、迟脉、芤脉、虚脉、半身汗、盗汗、毛发脱落、梦交、目痛、目眩、少腹拘急、脱发、下利清谷、阳痿、遗尿、阴冷、早泄、自汗。 病因:"肾气虚损,不能藏精,故精漏失。"。

阅读:3.1W

甘草治急性喉炎

小结:本方为单小偏方,适用于:扁桃体炎、急性喉炎、慢性喉炎。

阅读:3.1W

血热实热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实热、血热、滑数脉、实热、崩漏、经稠、经色深红、面红、舌红、苔黄、心烦。 病因:是由于一部分的热邪进入到人体的血液当中。从而导致人体血液流动加速,所引起的一种疾病

阅读:3.1W

知母证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肺肾两虚、肺胃实热、阴虚、阴虚火旺、肺热咳嗽、黄汗、热病、消渴、虚烦、燥咳、不安、大便干结、盗汗、烦渴、烦躁、高热、骨蒸潮热、汗出、口渴多饮、脉洪大、尿多、尿量异常、情绪不稳、舌红、失眠、睡眠障碍、痰稠、体重下降、消瘦、小便不利、心烦、壮热、自汗。 病因:知母主治汗出而烦。身热口燥渴,脉浮大者,配石膏、人参;骨节疼痛,配桂枝、石膏;身体赢瘦、独足肿大者,配桂枝、芍药、附子、麻黄等;身体赢瘦;心烦意乱者,配百合;虚烦不得眠,配酸枣仁、甘草。所谓汗出而烦,指其人或自汗,或盗汗,或出黄汗,同时心烦不安,甚至不得眠。知母所治的此种心烦,与大黄、黄连、栀子所主的烦不同,大黄之烦,因腹中结实,痛闭而烦;黄连之烦,因心下痞痛。悸而烦;栀子之烦,因胸中窒塞、舌上有苔而烦,皆有结实之证。而知母之烦,肠胃之中无有形邪气,临证无痛窒症状,故称之为"虚烦"。 使用知母,可注意以下的客观指征, (1)身体赢瘦。桂枝芍药知母汤证比较强调这个指征。身体赢瘦而脚肿如脱,肿在一处,全身反瘦,所谓"独足肿大",就可以使用知母。酸枣仁汤证的虚劳,本有"面色薄""酸削不能行"等证,故也属赢瘦之列。 (2)舌红苔薄。瘦人舌本红,加有汗出而心烦,则更当红;苔薄,示肠胃中无有形积热。

阅读:3.1W

隐孢子虫病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低钾血症、酸中毒、便臭、便血、恶心、发热、腹痛、腹泻、脓血便、呕吐、上腹不适、水样便、脱水。 病因:隐孢子虫病是由一种叫微小隐孢子虫所引起的传染病,而其他品种的隐孢子虫也偶然会引起此病。症状通常于感染后7天左右出现,包括腹痛、水泻、呕吐及发热。大部分患者的病症持续6-10天,但也有可能会持续数星期。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病情可能非常严重,甚至威胁生命。

阅读:3.1W

阴阳虚损肺痨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肺痨、阴阳虚损、数脉、滑精、心悸、闭经、潮热、喘息、唇青紫、盗汗、发紫、浮肿、经少、咳嗽、咳痰、口舌生疮、脉微细、脉微细无力、脉无力、脉虚大、气喘、少气、舌淡白、舌津少、声嘶、失音、苔无、痰白、痰中带血、五更泻、形寒、阳痿、肢冷、自汗。 备注:本方由人参、黄芪、白术、山药、茯苓、枸杞子、熟地黄、白芍、龟甲胶、鹿角胶、紫河车、当归、酸枣仁、远志组成。另可加百合、麦冬、阿胶、山茱萸。若肾虚气逆喘息者,配冬虫夏草、蛤蚧、紫石英、诃子;心悸者加柏子仁、龙齿、丹参;见五更泄泻,配煨肉蔻、补骨脂;阳虚血瘀,唇紫水停肢肿者,加红花、泽兰、益母草、北五加皮。

阅读:3.1W

阳虚肢冷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阳虚、肢冷、阳虚、疲劳、悲泣、精神不振、懒言、气短、气短懒言、神志异常、畏寒、抑郁。 病因:四肢冷属于阳虚,因为阳虚则畏寒,除了怕冷的症状,还有面色苍白,手脚发凉,全身怕冷,容易出虚汗,大便稀,小便清长,口淡无味,食欲不振,舌质淡,舌苔薄而润,脉虚细弱等等。

阅读:3.1W

浊阻气分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气分证、浊邪、阻遏、缓脉、白苔黑点、大便不爽、苔白滑、脘腹胀满、胸腹痞闷。

阅读:3.1W

余毒攻窜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余邪热毒、攻注、洪数脉、口渴、漫肿、神昏、苔黄、疼痛、谵语、壮热。 疾病预后:余毒攻窜证,中医病证名。是指热病失于诊治,使火热之毒窜入血分,稽留于肌肉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类病证。常见于流注。

阅读:3.1W

心阳虚证虚劳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心阳虚证、虚劳、沉迟脉、心悸、脉细弱、面苍白、舌淡白、舌紫黯、神疲、嗜卧、心痛、形寒、胸闷、肢冷、自汗。

阅读:3.1W

血虚气浮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血虚、气上、浮脉、里证表脉、虚证、血虚、精神不振、脉洪大、脉无力、嗜睡、睡眠不安、爪甲无华。 病因:脉证浮涩,为麻木,身热无汗,肺燥,汗多津伤,血虚气浮。血虚气浮的人产后处于低烧状态,体温约在37.5度-38度,脸色如同涂了腮红一般发红;平时怕吹风、吹冷气,喜欢待在温暖的环境。

阅读:3.1W

瘀血阻滞反胃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反胃、瘀血阻滞、便干、便黑、刺痛、大便不爽、大便干结、固定痛、拒按、口干、口渴、脉弦涩、呕血、舌瘀斑、舌紫黯、吐血、脘痛、胸痛、咽干。 病因:瘀血反胃之本在于瘀阻胸脘,滞塞和降之机,食入不化,反胃吐出,甚则吐血、便血。瘀血留滞,故胸脘刺痛拒按,且有得暖稍缓,得寒加剧的特点。阴血不营,津不上承,故口咽干燥而渴,或但欲漱水不欲咽;血瘀肠燥,传导不利,故大便干燥而滞涩;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象弦涩,皆瘀血证的重要特征。

阅读:3.1W

阴虚风动急性脑梗死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急性脑梗死、阴虚风动、弦细数脉、半身不遂、耳鸣、口眼歪斜、舌红、舌謇、手足蠕动、苔腻、头晕、腰酸。

阅读:3.1W

心中寒证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心证、中寒、浮脉、心系寒、寒证、心证、背痛彻心、不知人事、恶寒、口干、呕吐、舌干、四肢厥冷、心痛彻背。 病因:心受寒邪所致。

阅读:3.1W

心肾失交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心肾证、虚证、沉细数脉、肾证、心证、阴虚、多动、多梦、烦躁、健忘、扰闹、舌红、睡眠不宁、苔少、体重下降、五心烦热、消瘦、遗尿、易惊。

阅读:3.1W

阳衰扁桃体癌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扁桃体癌、阳衰、便结、便溏、烦躁、脉虚弱、纳差、难眠、尿频、歧视、舌瘀斑、舌紫黯、苔白、体重下降、头身痛、头痛、消瘦、形寒、肢冷、肿块。 备注:一般都需要重用参、芪、附、桂之品以回阳救逆,并应酌情配合解毒化瘀散结类药物。如有剧烈头痛等症,可加用蜈蚣、全蝎、天龙、延胡索、五灵脂等品。

阅读:3.1W

瘀血产后腹痛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产后腹痛、瘀血、沉涩脉、便黑、恶露不下、恶露少、腹积块、拒按、脉沉涩、面紫绀、舌紫、疼痛、小便自利、小腹痛、胸腹胀满。 病因:产后血瘀腹痛,主要由于子宫复旧不良,恶露没有及时排出所致,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帮助子宫复旧。

阅读:3.1W

脏有伏寒初生不乳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初生不乳、脏有伏寒、青紫、淡漠、拒乳、面苍白、四肢不温、苔白、啼哭、指纹淡。 病因:多因孕母过食生冷或寒凉药品,寒气入胞伤胎;或产时,产后中寒;或产房寒冷;或产后保温欠当等,以致寒邪中儿脾胃,寒客中州,阳气不振,或脾.肾阳虚,不能温脏腑,煦肌腠,行气血,故表现面色苍白或青紫,口鼻气冷,四肢不温,阳衰气弱则啼哭无力,反应迟钝,神情淡漠,脾失运化,摄纳无权,故不乳,寒凝气滞络脉收引,则腹痛啼哭不休而不进乳水。

阅读:3.1W

蒸乳产后发热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产后发热、蒸乳、弦滑脉、弦数脉、急躁、情绪不稳、乳房胀痛、舌淡白、易怒。 病因:因阳明气滞,乳脉不通,乳汁停滞引起。

阅读:3.1W

阴血亏虚潮热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潮热、阴血亏虚、细数脉、心悸、盗汗、盗汗失眠、地图舌、舌红、神疲、失眠、手足心热、睡眠障碍、苔少、体重下降、消瘦、心烦、心烦心悸。 病因:多由素体阴虚或汗、吐、下、亡血、亡津液之后,阴亏气燥,虚火上炎所致。

阅读:3.1W

余毒未清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余邪热毒、留恋、滑脉、数脉、发热、红肿、久病、口臭、流涎、瘙痒、苔黄、苔黄腻、溢脓、灼痛。 病因:因温疫或疮疡等病后期,正虚邪衰,余毒未尽所致。

阅读:3.1W

心脾两虚脑鸣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脑鸣、心脾两虚、心悸、便溏、多梦、乏力、浮肿、浮肿便溏、健忘、脉濡细、纳呆、气短、少眠、舌淡白、食少、食少便溏、苔白、眩晕。 病因:起于劳倦过度或久病亏损,气血亏虚,不能上荣清窍,故脑鸣眩晕。起于劳倦过度或久病亏损,气血亏虚,不能上荣清窍,故脑鸣眩晕。

阅读:3.1W

腰扭伤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腰、扭伤、出血、俯仰不利、活动不利、咳嗽、喷嚏、腰痛、掌纹三线断续、肿胀、转侧不利。 病因:腰扭伤一般指急性腰扭伤,急性腰扭伤是腰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因外力作用突然受到过度牵拉而引起的急性撕裂伤,常发生于搬抬重物、腰部肌肉强力收缩时。急性腰扭伤可使腰骶部肌肉的附着点、骨膜、筋膜和韧带等组织撕裂。

阅读:3.1W

瘀血阻窍意识障碍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意识障碍、瘀血阻窍、细涩脉、唇紫黯、昏迷、脉弦涩、面紫黯、舌瘀斑、舌瘀点、头昏、晕厥。

阅读:3.1W

滋补女人气血的汤

小结:一、当归红枣排骨 治皮肤转季干燥粗糙,皮肤瘙痒……排骨一根,枸杞,红枣12枚,当归4片,排焯水,洗净血水放入沙锅加入枸杞红枣当归,葱,姜片,大火烧开,再小火炖至排骨苏烂,盐,鸡精调味即可。以上几种食材配在一起炖煮,就能收到滋阴润燥,养颜护肤的辅助作用。 二、银耳红枣汤 银耳又称为"穷人的燕窝",燕窝虽补,却价格昂贵。银耳无论颜色、口感、功效都和燕窝相似,价格便宜,所以称为穷人的燕窝燕窝太补易上火。银耳为凉补有润燥的作用。燥气和火气就像急性慢性病,火气来得急去的快。但是火气太久未消就会转成燥气所以吃银耳最有效银耳、用桂圆干、枸杞、红枣银耳熬汤,银耳红枣汤不但是美味的丰胸小点,还能使你的脸色白里透红,体态轻盈苗条。

阅读:3.2W

阴虚邪留天行赤眼暴翳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天行赤眼暴翳、阴虚邪留、细数脉、白睛红赤、黑睛星翳、目干、目涩、舌红、舌津少。 备注:常于方中加北沙参、天冬以助养阴生津;黑睛有翳、羞明者,宜加石决明、谷精草、乌贼骨以清肝明目退翳。

阅读:3.1W

肺胃热盛酒齄鼻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肺胃热盛、酒齄鼻、弦滑脉、便秘、红斑、口干、舌红、苔黄。

阅读:3.1W

甘草茶·第一

小结:本方为食疗方,适用于:尿血。 临床应用:尿血

阅读:3.2W

牙咬痈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龈齿、痈、冠周炎、面肿、牙龈肿痛、溢脓、张口困难。

阅读:3.1W

风寒犯头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风寒、脑证、浮紧脉、风证、寒证、不渴、恶风、骨节痛、苔白、苔薄白、头痛、畏寒。 病因:因风寒外袭,上犯巅顶,凝滞经脉所致。

阅读:3.1W

盘肠内吊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便青、便溏、唇黑、腹痛、面白、面青、啼哭、弯腰、无泪、肢冷。 病因:娄全善曰.曲腰干哭无泪者.为盘肠内吊痛.面白.不思食.为胃冷痛.面赤唇焦便黄.为热痛.面黄白.大便酸臭.为积痛.口痰而沫自出.为虫痛.然皆不如内吊之甚也. 吴绶曰.小儿腹痛.曲腰干啼.面青白.唇黑肢冷.大便色青不实.名盘肠内吊痛.急煎葱汤淋洗其腹.揉葱白熨脐腹间.良久.尿自出.其痛立止.续用乳香散.。

阅读:3.1W

肺阴亏虚鼻硬结病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鼻硬结病、肺阴亏虚、细涩脉、细数脉、鼻出血、鼻干、鼻膜萎缩、鼻衄、地图舌、乏力、干咳、结痂、舌红、苔少、痰少、咽干。 备注:若鼻出血,加牡丹皮、白茅根、侧柏叶、藕节;局部结节状肿物,加丹参、地龙、三棱、莪术、山慈菇。栀子、黄芩清热凉血止血;赤芍活血。

阅读:3.1W

着痹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痹证、关节、缓脉、湿证、固定痛、脉濡缓、肢痛。

阅读:3.1W

蛋食积滞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积滞、食服蛋类、食积、食滞、饮食积滞、嗳腐、腹痛、吞酸。 病因:蛋积,食蛋不消成积,即嗳败卵气作酸坚痛也。

阅读:3.1W

癫痫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癫证、痫证、结脉、长脉、血钙升高、血糖升高、不知人事、抽搐、呆钝、乏力、汗出、昏仆、昏睡、肌肉痉挛、叫呼、惊怖貌、痉挛、两目上视、脉洪长有力、面苍白、面色发白、目睛凝视、强直、痰涎、瞳神散大、头昏、头痛、无力、涎沫、言语障碍、震颤、肢软。 病因:癫痫(Epilepsy)即俗称的"羊角风"或"羊癫风",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据中国最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国内癫痫的总体患病率为7.0‰,年发病率为28.8/10万,1年内有发作的活动性癫痫患病率为4.6‰。据此估计中国约有900万左右的癫痫患者,其中500-600万是活动性癫痫患者,同时每年新增加癫痫患者约40万,在中国癫痫已经成为神经科仅次于头痛的第二大常见病。由于异常放电的起始部位和传递方式的不同,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表现为发作性运动、感觉、自主神经、意识及精神障碍。引起癫痫的病因多种多样。癫痫患者经过正规的抗癫痫药物治疗,约70%的患者其发作是可以得到控制的,其中50%-60%的患者经2-5年的治疗可以痊愈,患者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地工作和生活。

阅读:3.1W

脾虚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脾证、虚证、沉缓脉、缓脉、脾胃虚、濡脉、舌白、舌齿痕、舌痕、舌胖、舌瘦、舌中白、舌中苔少、右关迟、右关革、右关涩、右关虚、左关浮、左关弱、四气太阴、阳明燥金、淡湿胖齿、关濡、关弱、关散、关涩、关微、关细、关弦、卯酉燥金、少宫己土、脾证、舌中灰滑、太角壬木、崩漏、闭经、便白、便绿、便溏、齿痕舌、瘛疭、出血、发黄、饥不欲食、肌痛、睑肿、厥逆、流涎、脉缓弱、脉缓涩、脉无力、脉虚缓、梦见潮湿、梦见饮食、面黄、面肿、目黄、呕吐、泡沫便、人中色黄、身重、手足心汗、水肿、四肢不收、四肢不用、苔薄白、完谷不化、涎沫、泄泻、心下痞硬、指纹淡、足痛、足痿。 疾病预后: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

阅读:3.1W

冷瘘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漏瘘、脓白、流黄水。 病因:冷漏,病名。痈疽形成漏管之一种。 《圣济总录》卷一百三十三名冷瘘。 《外科启玄》卷七:"孔内出白脓黄水不止者是也。"因诸种感染失治,缠绵不愈而无寒热所形成之漏证。

阅读:3.1W

风热犯表咽干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风热犯表、咽干、浮数脉、恶寒发热、汗出、喉痛、喉痒、渴喜冷饮、舌淡白、苔黄。 病因:发热、恶风、头痛、鼻塞、咽部粘膜红肿等症

阅读:3.1W

肺中风证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肺证、中风、风证、肺证、背痛、喘息、恶风、汗出、汗多、昏晕、口干、面肿、气喘、气短、身重、头昏、胸胀、肿胀。 病因:肺中风,病名。风邪中于肺经所致的病证。又名肺脏中风。证见口燥、胸满、气喘、身运不能自主、昏冒、汗出、肿胀等。

阅读:3.1W

溏泻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便溏、泄泻、右尺濡、厥阴司天、少阴君火、阳明燥金、尺缓、关伏、少角丁木、太宫甲土、太羽丙水、水泻、便稀、肠鸣、腹痛、脉微细、脉细弱无力、少腹痛、胁痛。 病因:亦作"溏洩"。轻度腹泻。

阅读:3.1W


COPYRIGHT© 2024 武汉知医邦科技有限公司 & 武汉汤头大药房有限公司 Chimboon Corporation & Take Tonic Pharmacy

备案号 鄂ICP备2023003624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鄂)-经营性-2023-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