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滞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有:血证、滞证、迟脉、促脉、涩脉、右关涩、左关促、凝滞、青舌灰黑、气血不畅、忧郁、闭经、但漱不咽、烦渴、忿怒、昏晕、健忘、拒按、脉短涩、面紫黯、呕吐、痰涎、头昏、下腹痛、胸胁痛。
病因:血滞是血瘀证的主要病理基础。临床常表现在高脂血证、高粘滞血证、中风先兆证、血管性痴呆证疲劳综合征、高血压病、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前期或初期阶段。
症状:血滞经闭病证名。经闭证型之一。出《妇人大全良方》卷一。多由忧郁、愤怒,使肝气郁结,疏泄失常,血行不畅;或因经期涉水感寒,寒搏于血,血行涩滞,胞脉受阻,经水不得下行。症见经闭不行,面色紫黯,下腹疼痛拒按,或痛引胸胁。治宜开郁行滞,活血通经。方用通瘀煎加桃仁、丹参、泽兰、牛膝等;因于寒者,多兼形寒肢冷,少腹凉痛,喜热喜按,治宜温经祛寒,活血行瘀,方用琥珀散。
阅读:3.2W
卫气同病温疫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卫气同病、温疫、浮数脉、洪数脉、便结、唇干、恶心、发热恶寒、烦渴、烦躁不安、腹胀、汗少、精神不振、口干、口渴、脉浮数、脉洪数、呕吐、舌尖边红、嗜睡、苔黄、苔黄燥、头痛、无汗、项强、肢体酸痛。
病因:温疫初起,在里之郁热怫郁于表,或疫邪由外传里,均可出现邪热充斥表里的卫气同病证。疫邪在表与卫气相争,卫气郁遏,可见发热恶寒;卫气受抑,腠理开闭失常,可见有汗或无汗;疫邪攻窜头身,气机郁阻,可见头痛项强,肢体酸痛;疫毒之邪伤津,可见口渴,甚者唇焦;扰及心神,可见烦躁。部分患者邪可内扰胃肠,则恶心呕吐,邪气内结肠腑,则腹胀便结。舌边尖红,苔微黄或黄燥,脉浮数或洪数为卫气同病之象。
阅读:3.2W
高尿酸血症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高尿酸、血尿酸升高、豆渣、晨痛、发热、高血压、功能障碍、关节红肿、关节肿痛、关节肿胀、寒战、畸形、僵硬、结石、剧痛、溃破、尿多、尿量异常、皮肤光亮、瘙痒、肾绞痛、水肿、头痛、脱屑、血尿、血压升高、夜痛。
病因:高尿酸血症(HUA)是指在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高于420μmol/升,女性高于360μmol/升,即称为高尿酸血症。尿酸是人类嘌呤化合物的终末代谢产物。嘌呤代谢紊乱导致高尿酸血症。本病患病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遗传、性别、年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药物治疗和经济发展程度等有关。根据近年各地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的报道,目前我国约有高尿酸血症者1.2亿,约占总人口的10%,高发年龄为中老年男性和绝经后女性,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高尿酸血症可分为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及继发性高尿酸血症。
阅读:3.2W
中满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食滞、饮食停滞、实脉、右关沉、右关实、太阳司天、太阴湿土、关实、太宫甲土、坚硬、包块、忿怒、纳呆、疼痛、脘腹胀满、心下痞。
病因:证名。中满是因饮食停滞所致的脘腹胀满。
《类证治裁·肿胀》:"食滞中满者,专消导,和中丸人们多会进食过多肥厚、甘腻的肉食,"食滞"是常有的事儿。专家提醒,节日期间要避免大鱼大肉,如出现食滞,胃口差,可用"焦三仙"以健脾开胃、消食化积。"焦三仙"即焦麦芽、焦神曲、焦山楂。此三味药物均具有消食化积的作用,又经常联合应用,因此称为"焦三仙"。山楂健脾开胃、消食化积,尤其对于吃过多的肉类、油腻食物引起的食滞有效。而神曲可健脾消食、解表化湿,主要是对大米、面类食物吃多了,可消谷食积滞。麦芽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常用于治疗食积不消、脾虚食少等。
阅读:3.2W
体表化脓感染性疾病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化脓性皮肤病、便秘、恶心、发热、烦渴、烦躁不安、化脓、结块、咳嗽、咳痰、口渴、溃脓、尿赤、脓肿、呕吐、神昏、痰中带血、疼痛、谵语、肿痛。
病因:疮疡是指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一切体表化脓感染性疾病的总称,包括急性和慢性两大类。中国古代用以泛指多种外科疾患,后世将外科分为疮疡与杂证两大类。疮疡多由毒邪内侵,邪热灼血,以致气血凝滞而成。其包括了体表上的肿疡及溃疡、痈、疽、疔疮、疖肿、流注、流痰、瘰疬及有关皮肤病的内容,是中医外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一大类病证,具有发病迅速,部分病情较重等特点,在面部可引起疔疮走黄(西医称为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在手、足易引起伤筋损骨的严重后果。创伤出现感染以后,就形成了疮疡。
阅读:3.2W
手掌色泽病症诊断
小结:正常人的手掌颜色应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的。若掌色过深或过浅,甚至出现其他颜色,则多为异常征兆,提示有不同的病变。望诊时,还需排除年龄、职业和精神因素刺激等特殊情况。手掌出现红色病理变色手掌出现浅红色,提示低热和脏器功能较差;手掌出现鲜红色,一般提示人体有正在出血的地方;手掌出现深红色,一般提示有炎症;手掌出现暗红色,一般提示伤口已经开始愈合;若手掌出现暗红色偏紫,提示血液有淤滞,血液循环欠佳。手掌出现黄色病理变色手掌局部发黄,提示对应脏器有慢性病变。手掌和面部均见橘红色,提示胡萝卜素血症(1)。掌面不见发黄,手指与手指之间的分叉处见黄色改变,提示胆固醇和中性脂肪(2)偏高。掌色呈土黄色,且无光泽,是癌症的先兆。手掌出现青色病理变色手掌呈暗青色,伴有掌心凹陷,提示肝郁。手掌见青绿色改变,提示肠道功能障碍。手掌见青色改变,提示肾病或贫血。手掌出现白色病理变色手掌见白色改变,提示营养不良、贫血、瘀血、慢性潜在性出血、心脏病、高血压、低血压、雷诺病(3)或痛风等病症。掌面见局限性白色斑点,提示体内有慢性疼痛性炎症;若红白斑点相间,提示炎症较严重,极有可能得了化脓性感染。手掌出现黑色病理变色手掌见黑色改变,一般提示恶性病症。全手被一层黑气覆盖,提示高脂血症。手掌出现暗褐色,提示肾病。手掌中间部分见黑褐色改变,提示肠胃病。
阅读:3.2W
小儿蛔虫病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小儿、蛔虫病、便秘、贫血、哮喘、营养不良、白斑、喘息、大便不通、发热、发育迟缓、腹泻、喉痒、咳嗽、呕吐、脐腹痛、气喘、情绪不稳、神志不安、食欲不振、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挖鼻、畏寒、喜按、消谷善饥、消瘦、齘齿、胸闷、夜惊、易怒、异嗜。
病因:人蛔虫亦称似蛔线虫,简称蛔虫。蛔虫病是儿童最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可引起蛔虫病,幼虫能在人体内移行引起内脏移行症。儿童由于食入感染期虫卵而被感染,轻者多无明显症状,常可影响孩子的食欲和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妨碍孩子的生长发育,异位寄生虫可导致胆道蛔虫症、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阅读:3.2W
类风湿性关节炎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关节炎、类风湿、C反应蛋白升高、红细胞减少、抗核抗体阳性、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抗组蛋白抗体阳性、类风湿因子升高、免疫球蛋白升高、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加快、血清补体C3升高、白虎历节风、痹证、结节、皮肤溃疡、疲劳、贫血、痛痹、顽痹、尪痹、熬夜、晨僵、低热、发热、乏力、干眼、高热、骨质疏松、关节变形、关节红肿、关节畸形、关节强直、关节肿痛、颈肩痛、倦怠、口干、淋巴结肿、纳呆、四肢畸形、酸痛、梭状指、体重下降、消瘦、压痛、中性粒细胞减少、肿痛、肿胀、周身不适、朱砂掌。
病因: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其特征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经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可以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
阅读:3.2W
急性喘息型支气管炎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浮滑脉、滑数脉、便秘、哮喘、便干、便结、便溏、不能卧、晨咳、大便秘结、乏力、干咳、呼吸困难、急性面容、倦怠、咳嗽、咳嗽气短、咳痰、渴喜冷饮、渴喜热饮、懒言、脉浮滑、脉滑数、脉细缓、面红、面青白、目陷、尿黄、泡沫痰、喷嚏、气促、气短、气短懒言、舌淡、身热、食少、食少便溏、四肢不温、苔白腻、苔薄白、苔薄黄、苔剥、苔黄腻、苔少、痰白、痰稠、痰多、痰多胸闷、痰黄、痰稀、体重下降、畏寒、无汗、哮鸣、消瘦、形寒、胸闷、胸闷气短、夜甚、自汗。
病因: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指婴幼儿时期有哮喘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支气管炎,发病与感染与患者的身体特应性有关,也称哮喘性支气管炎。
阅读:3.2W
足部按摩需要注意的细节
小结:1.饭后1小时内不得按摩,空腹时不宜进行按摩;在同一部位上连续按摩刺激,一般不应超过5分钟。
2.用手指按摩时,应先注意修剪指甲;用其他工具刺激时,应注意工具光滑无刺,以免损伤皮肤。
3.按摩时应避开骨骼突起部位,以免损伤骨膜。老人骨质疏松、关节僵硬,儿童皮肤细嫩,按摩时不可用力过大。
4.按摩后由于毛细血管处于扩张状态,体温会稍有升高,此时严禁用冷水洗或用冷毛巾擦拭按摩部位。最好用温开水洗脚,同时要注意双脚的保暖。
5.按摩场所要注意空气的流通,温度要适宜,不宜过冷或过热。
6.按摩之前需先用按摩棒或圆珠笔测定一下病理反射区的反射疼点,若有扎刺样疼感,即是病理反射区,可在此反射区按摩。
7.每次按摩后饮温开水300ml,以达到排毒的效果。
8.按摩后可能出现发冷、腹泻、疲倦等不适症状,或使原有的症状略有加重。这是正常反应,可坚持治疗,数日后症状自然消失。如症状加重明显,则应加以注意。
9.按摩后尿液颜色变深且气味加重,这是排毒现象,不必惊慌,可坚持治疗。
阅读:3.2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