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亲者当知医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

千金项痛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颈痛、项强。

阅读:1.3K

大成胁痛针灸方·第三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胁痛。

阅读:1.3K

鼻部病证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鼻病、副鼻窦炎、急性鼻窦炎、急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鼻炎。 各家论述:鼻为肺之窍,为手足阳明交会之处、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于鼻旁。 本方为远近配穴,局部取迎香、印堂,邻近取通天,远道取合谷、列缺。迎香为手足阳明交会穴,位于鼻孔两旁,印堂督脉穴,位于鼻根处,两穴三点,围鼻一周,疏通鼻部经气,为治疗鼻病的要穴;通天为足太阳膀胱经在头部的经穴,刺之可调肺气,助迎香、印堂疏通鼻部经气;合谷为手阳明大经经原穴,“面口合谷收”;列缺为手太阴肺经络穴,可兼调手太阴、阳明经气,而通鼻窍。

阅读:1.3K

气血虚弱痛经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多梦、经质清稀、面色苍白、失眠、头晕、喜按、经色淡红、经少、倦怠、脉虚细、舌质淡、苔薄、小腹隐痛、气血虚弱痛经、心悸。

阅读:1.3K

大全疟疾头痛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疟疾、头痛、脾胃虚弱、升降失常、吐痰、眩晕。

阅读:1.3K

气冲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不孕、肠鸣、腹痛、气厥、阳痿、阴肿、月经不调、不孕症、产科病、妇科病、睾丸炎、功能性子宫出血、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统疾病、男科病、前列腺炎、疝气、痛经。 来源:在耻骨结节外上方,有腹外斜肌腱膜,在腹内斜肌、腹横肌下部;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外侧为腹壁下动、静脉;布有髂腹股沟神经。

阅读:1.3K

大成心烦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心烦、脾胃气虚、血不养心。

阅读:1.3K

杜思敬耳聋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耳聋、肝胆、肝胆火旺、耳鸣。

阅读:1.3K

杨敬斋手背红肿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手红肿、胀痛。

阅读:1.3K

劳宫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便血、发热、昏迷、口臭、尿血、善怒、无汗、心热、心痛、烦闷、急暴、胸胁满闷、癫狂、癫痫、鹅掌风、黄疸、精神病、口疮、口腔炎、痫证、心悸、心绞痛、癔病、中风、中暑。 来源:在第2、3掌骨间,下为掌腱膜,第2蚓状肌及指浅、深屈肌腱,深层为拇指内收肌横头的起点,有骨间肌;有指掌侧总动脉;布有正中神经的第2指掌侧总神经。

阅读:1.3K

吴亦鼎单臌胀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臌胀、腹胀痛、水肿。

阅读:1.3K

腰俞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闭经、便血、腹泻、麻木、尿血、无汗、下肢痿痹、泄泻、月经不调、腰脊强痛、腰脊痛、足冷、便秘、癫痫、过敏性结肠炎、痢疾、淋病、脱肛、胃肠病、温疟、痫证、腰骶椎病、痔疮。 来源:在骶后韧带、腰背筋膜中;有骶中动、静脉后支,棘间静脉丛;布有尾神经分支。

阅读:1.3K

五更泄泻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肠鸣、腹泻、脐腹痛、完谷不化、畏寒、脉沉细、舌质淡、苔白、腰膝酸软、肢冷、五更泻。 各家论述:《类经图翼》​:​“肾泄,夜半后及寅卯之间泄者,命门、天枢、气海、关元。​”肾泄又名五更泄,因肾阳虚衰,不能温煦脾阳所致。命门:穴名即指本穴具补肾阳之功。灸之可扶元固本,补先天以壮后天,可达温肾暖脾的功效。天枢:为大肠募穴,可调补肠腑,以利枢机。气海、关元:气海为先天元气聚会之处,关元是小肠之募穴,又为元气之海,两穴合之可培肾固本,补益元气,以达涩肠止泻的作用。

阅读:1.3K

大成心痛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心痛。

阅读:1.3K

腰椎间盘突出症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大便干结、喉痛、肌肉萎缩、咳嗽、麻木、腿痛、压痛、阳痿、腰痛、阴胀、大便艰难、发凉、活动不利、肌无力、脊柱侧凸、痉挛、小便困难、腰强、腰椎间盘突出。 来源:1.椎间盘退变 腰椎间盘退变是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腰椎间盘在脊柱的运动和负荷中承受巨大的应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逐渐发生退变,纤维环和髓核的蛋白多糖及水的含量逐渐下降,髓核逐渐失去弹性,纤维环逐渐出现裂隙。在退变的基础上,积累性损伤和外力的作用使椎间盘发生破裂,髓核、纤维环甚至终板向后突出,严重者神经受到压迫而产生临床症状。 2.损伤 积累损伤是加剧椎间盘退变的重要原因。腰部闪挫、强力举重、反复弯腰、扭转等动作最易引起椎间盘退变加速。如驾驶员长期处于坐位和颠簸状态,及从事重体力劳动者,因过度负荷均易加速椎间盘退变。急性外伤可在前期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诱发椎间盘的突出。 3.外感风寒湿 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适遇风寒湿邪侵袭,血管收缩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发生充血、水肿,导致腰部肌肉痉挛;而腰肌痉挛又可使椎间盘内压升高,导致椎间盘退变加速或突出。若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受到刺激或压迫,可引起神经根受压的临床症状。 4.妊娠 妊娠期间整个韧带系统处于松弛状态,导致腰椎应力分布不均而失稳,而腰骶部又承受比平时更大的负荷。因此,妊娠可加速椎间盘退变,增加了腰椎间盘突出的风险。 5.遗传因素 有色人种的发病率较低;小于20岁的青少年患者中约32%有阳性家族史。提示本病发生可与遗传因素有关。 6.发育异常 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和关节突不对称等腰骶部先天发育异常,可使下腰椎承受异常应力,均会加速椎间盘退变,导致椎间盘突出。《素问·刺腰痛》曰:​“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又曰:​“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中医学认为,腰为脊之下枢,藏髓之骨节,督脉之要道,连络诸筋,汇聚诸脉。腰部扭挫、闪失,腰节受损,致使脊窍错移,气血瘀滞,筋肌挛急而痛。窍骸受损,突出于窍,碍于脊髓,诸脉络受阻,气血凝滞于经络,则经气不通,不通则痛,沿经筋所循而发为太阳、阳明、少阳经筋的疼痛、麻木。 病理及发病机制椎间盘由纤维环、髓核和软骨终板构成。由于椎间盘承受躯干及上肢的负荷,在日常生活及劳动中,容易发生退变。而且,椎间盘仅有少量血液供应,其营养供应主要是通过软骨终板的渗透,因此,更容易发生椎间盘退变。椎间盘的生化成分为胶原、蛋白多糖、弹性蛋白和水。在椎间盘退变时,Ⅰ型胶原增加而Ⅱ型胶原减少,髓核中出现Ⅰ型胶原。同时椎间盘中蛋白多糖含量下降,弹性蛋白含量明显减少,弹性纤维密度降低,出现裂隙和不规则空洞等。髓核中的水分由出生时的90%下降到30岁的70%,至老年保持较稳定的状态。因此,在腰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适遇外力或风寒湿邪侵袭,髓核通过纤维环的裂隙膨出或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导致神经根的炎性水肿或神经损伤,从而产生腰腿痛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与体征。 病理分型 1.根据髓核突出的方向 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 (1)向前突出 髓核向椎体前缘突出,一般无临床症状。 (2)向椎体内突出 髓核经软骨终板向椎体内突出,椎体形成环状缺口,缺口边缘钙化。 (3)向后突出 髓核向椎管内突出,可压迫或刺激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而产生临床症状。 2.根据髓核向后突出方向 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 (1)后外侧型 髓核突出仅限于一侧,一侧脊神经根受到刺激或压迫,此型临床最为多见。由于后纵韧带包绕着椎间盘后缘,到L4、L5、S1平面时,后纵韧带只有上部的一半宽度,而L4~L5、L5~S1关节是承受应力最集中,损伤和劳损机会最多的部位。由于后纵韧带的变窄,造成了解剖结构中的薄弱点,导致髓核容易向后外侧突出。 (2)双侧型 髓核向后纵韧带两侧突出,双侧脊神经根均受到刺激或压迫,此类型临床较少见。 (3)中央型 髓核自椎间盘后中部突出,压迫的是下行的马尾神经,突出的髓核可忽左忽右,临床可见交替性脊神经根受压症状。 3.根据髄核突出特点与神经根位置关系 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 (1)根肩型 髄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外侧(肩上型)​,将神经根压向后内方,引起神经根放射痛,腰椎多向健侧侧弯。 (2)根腋型 髄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内方(腋下型)​,将神经根压向后外方,引起神经根放射痛,腰椎多向患侧侧弯。 (3)根前型 髄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方,引起神经根放射痛。腰椎生理前凸消失,前屈后伸活动受限,腰椎多无侧弯。少数情况下,神经根可左右滑动,引起交替性腰椎侧弯。 4.根据其突出程度及影像学特征 可分为以下5种类型:1.膨出型 纤维环有部分破裂​,但表层完整,此时髓核因压力向椎管内局限性隆起,但表面光滑。这一类型保守治疗大多可缓解或治愈。 2.突出型 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突向椎管​,但后纵韧带仍然完整。 3.脱出型 髓核穿破后纵韧带,形同菜花状,但其根部仍然在椎间隙内。髓核脱出较大者可压迫马尾神经,表现为马尾神经受压症状​。 4.游离型 大块髓核组织穿破纤维环和后纵韧带,完全突入椎管,与原椎间盘脱离。 5.许莫氏结节及经骨突出型 前者指髓核经上下软骨板的发育性或后天性裂隙突入椎体松质骨内;后者是髓核沿椎体软骨终板和椎体之间的血管通道向前纵韧带方向突出,形成椎体前缘的游离骨块。这两型临床上无神经症状。

阅读:1.3K

交通心肾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潮热盗汗、多梦、耳鸣、健忘、惊悸、口干、梦交、少眠、头晕、心烦、咽干、脉细数、舌质红、苔少、苔无、五心烦热、腰膝酸软、交心肾、遗精。 各家论述:心与肾在生理上水火相济。若肾阴不能上济于心,则心阴不足;心火有余,下劫肾阴,均导致阴虚阳亢。肾阴不足,虚阳上扰神明,则见心烦少寐,惊悸多梦。肾阴亏虚,骨髓不充,脑髓失养,则见头晕耳鸣,健忘,腰膝酸软;虚火内炽,扰动精室则见遗精,梦交。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咽燥,舌红,少苔或无苔为阴虚火旺所致。肾俞、太溪:肾俞为肾气输注之处,太溪为肾经原穴,俞原配穴,针而补之,滋阴补肾,壮水制火。心俞、内关:心俞为心气输注之处,内关为心包经络穴,二穴合用,意在养心安神。

阅读:1.3K

王执中口噤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口噤。

阅读:1.3K

腹剧痛针灸方·第四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腹痛、剧痛、气滞血瘀、拒按、痞满、痞胀、舌质紫黯、痛有定处、胀痛。

阅读:1.2K

千金胞衣不出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胞衣不下、气虚、血瘀。

阅读:1.3K

肖福庵泄泻针灸方·第五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泄泻。

阅读:1.3K

小儿疝气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小儿疝气。 各家论述:盖三阴交者,足三阴经交会之穴,统三经之经气,灸治此穴可以温补足三阴的元气,针治此穴可以疏泄三经的壅滞。归来属阳明胃经,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主润宗筋,与冲脉会于气街,故气街(冲)穴乃系胃气出入之街,有渗灌督带、濡润前阴诸筋的功效,治疗偏坠本应取用此穴。但此穴不宜多灸,恐引动冲脉之气,厥逆上行,使人喘息,所以取归来代之,引胃气灌济前阴,故能克奏厥效。至若施用针法,当仍取用气冲为宜。

阅读:1.2K

失音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失音、气滞血瘀、声带小结、痰湿壅滞。

阅读:1.2K

肖福庵积聚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积聚、癥瘕、痞块。

阅读:1.2K

王执中肾病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肾病、癃闭、俯仰不利。

阅读:1.2K

闪电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肛门脓肿、脱肛、痔疮、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 备注:另有奇穴上闪电、下闪电穴。上闪电穴在喉头结节正中旁开3寸,外斜下3寸处;下闪电穴位于臀部,第21椎旁开6寸,即膀胱经秩边穴外3寸外。有些书认为闪电穴即为下闪电穴。

阅读:1.2K

肖福庵呕吐针灸方·第五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呕吐、脾虚湿盛、清阳不升、昏晕、痰涎、眩晕。

阅读:1.2K

头针感觉区

小结:本头针穴位用于治疗:颞下颌关节炎、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耳鸣、麻木、面麻、上肢痛、头项痛、牙痛、腰腿痛、意识障碍。

阅读:1.2K

瘙痒症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瘙痒症、阴囊瘙痒。

阅读:1.2K

琼瑶真人目赤肿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目赤、目肿、目痛。

阅读:1.2K

杨敬斋腿病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下肢病证、鼓槌风。

阅读:1.2K

圣济漏下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漏下、带下病。

阅读:1.2K

李学川胸痛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胸痛、痰涎、胸闷。

阅读:1.2K

交仪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睾丸炎、踝关节扭伤、脚气、淋病、尿路感染、疝气、赤白带、腹泻、下肢瘫痪、小便不利、小腹痛、月经不调。 来源:穴下皮肤→皮下组织→胫骨骨面。布有隐神经的小腿内侧皮支,大隐静脉。

阅读:1.2K

叶茶山伏梁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伏梁、气虚、气血瘀滞、气滞、气滞心脉、心积、心下痞。

阅读:1.2K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压痛、腰酸、腰痛、晨痛、活动不利、肌肉痉挛、劳累加重、屈伸不利、腰腹坠重、腰胀痛、阴雨加重、转侧不利、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来源:1.外伤 第3腰椎横突位于腰椎生理前凸的顶点,腰部频繁屈伸、侧屈、旋转活动,所承受的杠杆作用力最大。当腰部急性闪扭损伤时,因外力牵拉作用,使附着于第3腰椎横突上的肌肉、韧带、筋膜超过其承受负荷,导致第3腰椎横突上附着的肌肉或筋膜容易发生撕裂、牵拉损伤。此外,腰部不协调的运动,使腰部肌肉、韧带和筋膜舒缩失衡,导致同侧或对侧肌肉、筋膜牵拉损伤。急性损伤失治或治疗不彻底,则形成慢性腰痛。 2.横突过长 由于第3腰椎横突生理性过长,在腰部屈伸、侧屈、旋转活动过多,或腰部受寒冷刺激,肌肉的黏滞性加大,做功能力下降的情况下频繁活动,均可使肌肉、筋膜与横突摩擦增加,导致慢性摩擦损伤。反复持续损伤致横突周围局部软组织出现炎性水肿、出血、渗出等纤维变性。日久,导致横突周围粘连、肌肉挛缩、筋膜增厚、瘢痕形成等病理改变,使穿行其间的血管、腰脊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受到刺激或卡压,出现局部疼痛和向腰臀部放射痛。 3.假性滑囊形成 由于横突与其周围肌肉、韧带、筋膜长期持续摩擦,炎性水肿、渗出增多,使横突尖端骨膜与骨皮质分离,形成假性滑囊。随着炎性渗出的增多,假性滑囊内渗出液浸入,使滑囊内张力增大,形成局部持续酸胀痛。检查时横突尖端可触及滑动的囊性肿块。《诸病源候论·腰背病诸候》曰:​“凡腰痛病有五……二曰风痹,风寒著腰,是以痛。三曰肾虚,役用伤肾,是以痛。四曰臀腰,坠堕伤腰,是以痛。五曰寝卧湿地,是以痛。​”说明腰痛的病因与外伤、肾虚、风寒湿邪有关。中医学认为,先天禀赋不足,又因闪挫扭腰,筋肌损伤,气血瘀滞,筋黏拘僵,时时作痛;或因慢性劳损,或被风寒湿邪所困,致气血运行不利,筋肌失荣,久而黏结挛僵,活动掣痛,发为本病。

阅读:1.2K

肖福庵附骨疽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附骨疽。

阅读:1.2K

王执中耳聋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耳聋、暴聋。

阅读:1.2K

阳白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额痛、口眼㖞斜、目赤肿痛、目瞤、视力模糊、头痛、眼睑下垂、眶上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目疾。 来源:在额肌中;有额动、静脉外侧支;布有额神经外侧支。

阅读:1.2K

李学川头眩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头眩、眩晕。

阅读:1.2K

陆氏治反胃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反胃、命门火衰、呕吐。

阅读:1.2K

姚寅生鼻塞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鼻塞、牙痛、失嗅。

阅读:1.2K

楼全善痿证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痿证、股肿、下肢酸软、下肢痛、下肢痿弱。

阅读:1.2K

脑干耳穴

小结:本耳穴用于治疗:癫狂、多动症、感冒、功能性子宫出血、共济失调、过敏性皮炎、脊柱炎、假性近视、精神分裂症、脑膜炎、脑萎缩、脑血管病、脑震荡后遗症、偏瘫、气管炎、神经官能症、神经性呕吐、小儿高热、癔病、支气管炎、中风病、抽搐、发热、发育不全、干咳、角弓反张、咳嗽、面肌痉挛、失眠、头痛、项强、眩晕、遗尿、智力低下。 各家论述:穴性偏阴,故有养血益阴,镇静安神。疏郁止痉,行气通络之功。有镇静熄风,益脑安神,止咳退热,抗休克,抗过敏,镇痛止血的作用。

阅读:1.2K

奚永江治黄疸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黄疸、肝胆湿热、急性病毒性肝炎、湿热。

阅读:1.2K

王执中绕脐痛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脐腹痛。

阅读:1.2K

肖福庵水肿针灸方·第三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水肿、脾虚不运、水病、肿胀。

阅读:1.2K


COPYRIGHT© 2024 武汉知医邦科技有限公司 & 武汉汤头大药房有限公司 Chimboon Corporation & Take Tonic Pharmacy

备案号 鄂ICP备2023003624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鄂)-经营性-2023-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