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亲者当知医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
头针额中线
小结:本头针穴位用于治疗:鼻病、癫痫、精神病。
来源:在左右枕额肌额腹上部之间;有滑车上动、静脉,眶上动、静脉;布有滑车上神经和眶上神经。
阅读:9.7K
温补肾阳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闭经、便溏、不育、耳鸣、面色白、尿少、舌质胖、神疲乏力、畏寒、小便清长、小便失禁、阳痿、夜尿频多、遗尿、月经不调、早泄、浮肿、筋骨痛、精冷、脉沉迟、脉沉弱、脉无力、舌质淡、苔白滑、头昏、下利清谷、下肢尤甚、小便不利、压陷、腰膝酸软、腰膝痛、腰下尤甚、肢冷、温补肾阳、崩漏、宫寒不孕、骨折、癃闭、痛经、性冷淡、遗精。
各家论述:肾阳乃全身阳气之根本,故又称元阳、真阳。全身各个脏腑、组织、器官均依赖肾阳的温煦。肾阳不足,又称命门火衰,多因禀赋不足,或年高肾亏,或久病及肾、房劳过度等损耗肾阳所致。腰为肾之府,而肾主骨生髓,充脑,开窍于耳,故肾阳不足时,可见腰膝酸冷疼痛,骨痛易折,头昏耳鸣;肾主生殖,封藏精液,司二阴,主水,肾阳虚衰则见男女不育不孕,性事衰减,二便异常,水肿;舌脉皆为肾阳不足之象。肾俞:乃阴阳俱补之穴,针用补法,或加温灸,可以振奋肾之元气,培元固本,益肾助阳。命门:此为脏腑之本,生命之源,男子藏精,女子系胞之处,且督脉为阳脉之海,其支者贯脊络肾,针灸并用,以灸为主,能温肾助阳,鼓动命门真火。气海、关元:气海为元气汇聚之海;关元乃元气出入之要道,为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类经图翼》谓关元“乃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取此二穴,可益真元之不足,补脏腑之虚损。
阅读:9.6K
肖福庵胁腹痛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胁痛、腹痛、腹胁痛。
阅读:9.6K
大全中邪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辟邪、风邪、不语、昏晕、倦怠、目涩、难睁、四肢无力。
阅读:9.6K
四满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腹痛、脐下痛、水肿、遗尿、月经不调、小腹痛、膀胱炎、崩漏、便秘、产后恶露不绝、妇科病、功能性子宫出血、积聚、泌尿系统疾病、疝气、胃肠病、遗精、癥瘕。
来源:肌肉、血管同大赫;布有第11肋间神经。
阅读:9.6K
大成淋证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淋证、尿赤。
阅读:9.6K
太阳变证针灸方·第六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太阳病、气逆、伤津、伤血、太阳误温、阴虚内热、痿废、心烦。
阅读:9.6K
补气养血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闭经、面色苍白、气短懒言、食欲不振、头晕目眩、萎黄、月经后期、怔忡、经少、脉无力、脉细弱、脉虚大、舌质淡、四肢倦怠、苔薄白、补气生血、心悸。
各家论述:久病失治或病后失调,或失血过多,或年老脏腑功能衰退,以致气血两虚,气血亏虚则失其温煦濡养之功,故见上述诸症。气海、膈俞: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气海属任脉,居于下焦,为一身元气所系;膈俞为血之会,两穴相配。针用补法或灸之,以补益气血。足三里、三阴交:补益脾胃以益气血生化之源。
阅读:9.7K
普济鼻息肉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鼻息肉、牙痛、涕臭、涕浊。
阅读:9.7K
血寒月经后期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经色紫黯、经血夹块、拒按、面色苍白、畏寒、月经后期、经少、脉沉迟、舌质淡、苔薄白、喜温、小腹冷痛、肢冷、血寒月经后期。
阅读:9.7K
吴亦鼎脚气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脚气、湿脚气。
阅读:9.7K
王执中二便不利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二便不利。
阅读:9.6K
阳谷
小结:【穴名来源】阳,阴阳之阳,外为阳;谷,山谷。腕部骨隙形如山谷,穴当其处。
【精准定位】在腕后区,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中。
【功能】清心明目,镇惊聪耳。
【主治】头痛,耳鸣,耳聋,肩痛不举,手腕外侧痛。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指尖掐压阳谷,每次1~3分钟,以局部酸胀,甚则扩散至整个腕关节为度。灸法:艾条灸5~10分钟。
阅读:9.6K
肖福庵风痫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风痫、抽搐。
阅读:9.6K
大成臌胀针灸方·第三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臌胀、腹胀、食少、消瘦、胁胀痛。
阅读:9.6K
气滞痰凝乳癖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多梦、口苦、乳房疼痛、乳房肿、失眠、胁胀、心烦、胸闷、抑郁、经前乳胀、脉弦滑、乳房结块、舌质淡、苔薄黄、易怒、气滞痰凝乳癖。
阅读:9.6K
李学川头痛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头痛、偏头痛。
阅读:9.6K
李学川中风不语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中风病、不语。
阅读:9.6K
赵玉青治吞咽困难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吞咽困难、肝胃不和、气机阻滞、食管痉挛。
阅读:9.6K
太阳病针灸方·第十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太阳病、表证、发热、头项强痛、无汗、小便不利、心下痞、心下痛。
阅读:9.6K
上廉
小结:【穴名来源】上,上方;顾,边缘。穴在前臂背面近侧缘,下廉穴之上方。
【精准定位】前臂,肘横纹下3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功能】调肠腑,通经络。
【主治】腹痛,腹胀,吐泻,肠鸣。头痛,眩晕,手臂肩肿痛。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拇指指腹揉按上廉,以局部酸胀并向下放散至手为佳。灸法:艾条灸5-10分钟。
阅读:9.6K
蛔厥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蛔厥、上热下寒、烦呕、寒热、厥逆、吐蛔。
阅读:9.6K
头痛针灸方·第十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头痛、血管性头痛。
阅读:9.6K
大迎
小结:【穴名来源】大,大小之大;迎,迎接。穴在大迎脉(面动脉)搏动处,故称大迎。
【精准定位】面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的前缘凹陷中,面动脉搏动处。
【功能】祛风通络,消肿止痛。
【主治】口角歪斜,牙痛,颈痛。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食指腹揉按大迎。灸法:艾条灸10~20分钟。
阅读:9.6K
膈俞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潮热、盗汗、呃逆、膈肌痉挛、逆证、呕吐、气喘、上逆、心动过速、血瘀、皮肤瘙痒、吐血、出血性疾病、功能性子宫出血、贫血、神经性呕吐、瘾疹。
来源:在斜方肌下缘,有背阔肌、最长肌;有第7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7、8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第7、8胸神经后支的肌支。
阅读:9.6K
李学川产后恶露不巳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产后恶露不绝。
阅读:9.6K
腰阳关
小结:【穴名来源】腰,腰部;阳,阴阳之阳;关,机关。督脉为阳,穴属督脉,位于腰部转动处,如腰之机关。
【精准定位】在脊柱区,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功能】补益下元,强壮腰肾。
【主治】腰骶痛,下肢麻木,遗精,阳痿,月经不调。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拇指指腹按揉腰阳关,以局部酸胀为宜。灸法:艾条温灸10~20分钟。
阅读:9.6K
叶茶山头痛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头痛、少阳头痛。
阅读:9.6K
志室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肾虚、水肿、阳痿、小便不利、腰脊强痛、膀胱炎、尿道炎、肾炎、心功能障碍、遗精。
来源: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2腰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2、3腰神经后支。
阅读:9.6K
慢性鼻炎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鼻塞、头痛、嗅觉下降、慢性鼻炎、鼻炎、鼻窒、肥厚性鼻炎。
来源:本病多因伤风鼻塞治疗不彻底,表邪滞留于鼻窍,并循经入肺所致。其主要病机分述如下:
1.肺气虚弱
久病耗伤肺气,使肺气不宣,鼻窍不利;或肺气素虚,卫表不固,易感邪毒,迁延不愈;或由于素体虚弱,风寒外邪侵袭,寒邪滞留鼻窍,使鼻部气血运行不畅,壅聚鼻窍而致鼻塞不通。
2.脾虚夹湿
饥饱劳倦,耗伤脾气,脾失健运,脾气虚弱,气血化生不足,鼻失所养,湿浊上泛鼻窍而致鼻塞不通。
3.气滞血瘀
外邪侵袭引起肝气久郁不解,肝主疏泻,调畅气机,情志不舒则气机郁滞,则血行瘀阻而致鼻塞不通。
阅读:9.6K
秉风
小结:【穴名来源】秉,秉受;风,风邪。穴在易受风邪之处。
【精准定位】在肩胛区,肩胛冈中点上方冈上窝中。
【功能】疏风活络,止咳化痰。
【主治】肩胛疼痛不举,上肢酸麻,咳嗽等。
【自我保健】指压按摩:用拇指指腹揉按秉风,以局部酸胀为度。灸法:艾条灸5~15分钟。
阅读:9.6K
吴亦鼎鼻息肉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鼻息肉、牙痛。
阅读:9.6K
琼瑶真人腰痛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腰痛、肾虚。
阅读:9.6K
头痛针灸方·第十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头痛、肝火上炎、面色红、情绪不稳、头胀痛。
阅读:9.6K
出汗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出汗、多汗症、手足汗出。
阅读:9.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