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亲者当知医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
廖润鸿腋肿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腋肿、腋下痛。
阅读:1.7K
楼全善腹胀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腹胀、脾虚湿盛、大便不调、水肿、小便不利。
阅读:1.7K
王执中健忘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健忘、失眠。
阅读:1.7K
头针肠区
小结:本头针穴位用于治疗:下腹痛。
阅读:1.7K
下腭耳穴
小结:本耳穴用于治疗:唇炎、口腔溃疡、口腔炎、面瘫、三叉神经痛、牙周炎、牙龈肿痛。
各家论述:本穴属阴,有寒凉之性,故能清热消肿,通络止痛。
阅读:1.7K
李学川酒疸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酒疸、红斑、身目俱黄、小便黄赤、心痛。
阅读:1.7K
李学川痞块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痞块、气结血瘀。
阅读:1.7K
李学川鹤膝风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鹤膝风、膝肿痛。
阅读:1.7K
景岳积聚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积聚、肺积、气机阻滞、息贲、胁下痞块。
阅读:1.7K
大全阴门肿痛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外阴肿痛。
阅读:1.7K
失眠针灸方·第三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失眠、脾胃不和、不安。
阅读:1.7K
肖福庵心痛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心痛、心气痛、胁痛。
阅读:1.7K
廖润鸿癃闭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癃闭、小便不通。
阅读:1.7K
廖润鸿呕逆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呕逆、气逆、不能食。
阅读:1.7K
郑氏治骶髂关节结核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骶髂关节、关节结核、骨痨、精血亏虚、流注、痰浊、邪实正虚。
阅读:1.7K
坐骨神经痛针灸方·第四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坐骨神经痛。
阅读:1.7K
胸胁迸伤推拿法
小结: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背痛、掣痛、窜痛、呼吸困难、肩痛、咳嗽、胁痛、胸闷、胸痛、压痛、隐痛、不能卧、俯仰不利、功能障碍、呼吸痛、心痛彻背、胸胁痛、瘀斑、瘀肿、胀闷、肿胀、转侧不利、胸胁迸伤。
来源:本病多因急性牵拉或扭挫伤所致,如提举重物、姿势不良、用力不当、旋转扭错而导致胸壁固有肌群的撕裂、疼痛、肌痉挛,或肋椎关节错缝、滑膜嵌顿等病理改变。
1.外伤
当身体受到过猛的扭错外力时,可引起肋椎关节损伤,轻者关节错缝,重者韧带撕裂,以致肋椎关节发生半脱位,刺激肋间神经,引起胸肋窜痛。在扭转时可以造成某一方位的关节间隙张开,而使松弛的关节滑膜嵌入其间。关节滑膜中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故嵌入后即可引起疼痛,并发生急性损伤性病理反应。
2.迸气伤
迸气提举重物、姿势不正,或搬运过猛、扛抬负重姿势不当,或超负荷用力,均可使胸壁固有肌群(肋间内肌、肋间外肌、胸横肌等)受到牵拉损伤,而产生肌肉撕裂、痉挛,反射性刺激肋间神经而引起疼痛。《杂病源流犀烛·跌仆闪挫源流》曰:“忽然闪挫,必气为之震。震则激,激则壅,壅则气之周流一身者,忽因所壅而聚在一处,是气失其所以为主矣。”本病多因牵拉扭挫伤及经筋脉络,气机壅滞,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气伤痛,形伤肿”,气伤则窜痛不定,痛无定处;形伤则痛有定处,牵掣肿痛。
阅读:1.7K
郑梅涧喉风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喉风、风火、风痰上攻、气闭、血闭、郁热、恶寒发热、咽喉痛、肿大。
阅读:1.7K
大全胃痛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胃痛、脾胃虚弱、食滞胃脘、嗳腐、吞酸。
阅读:1.7K
杨敬斋中风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中风病、痰涎壅盛、阳证、不语。
阅读:1.7K
普济消渴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消渴、多饮、口干、舌干。
阅读:1.6K
吴亦鼎蜂窝病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蜂窝织炎。
阅读:1.6K
姚寅生五痫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五痫、气血逆乱、痫证。
阅读:1.6K
大成奔豚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奔豚、气上冲心、胁胀、饮食不下。
阅读:1.6K
廖润鸿乳少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缺乳、气血虚弱。
阅读:1.6K
吴亦鼎风疹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风疹、风热、瘾疹、舌质红、苔黄。
阅读:1.6K
钟梅泉治近视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近视、肝虚、心血不足。
阅读:1.6K
李学川月经病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月经不调、头晕、小腹痛。
阅读:1.6K
王执中目眩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目眩、眩晕。
阅读:1.6K
甲乙肝胀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肝胀、肝气郁结。
阅读:1.6K
阳明腑实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阳明腑实、不安、惊惕、脉弦长、气喘、神昏、循衣摸床、谵语、直视。
阅读:1.6K
王执中崩漏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崩漏、气逆。
阅读:1.6K
楼全善经闭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闭经、臌胀、经脉瘀阻、癥瘕、腹大。
阅读:1.6K
李学川吐血针灸方·第四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吐血、血热妄行、阳盛格阴。
阅读:1.6K
李学川痹证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痹证、腋痛、肘痛。
阅读:1.6K
李学川吐血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吐血、脏腑积热。
阅读:1.6K
甲乙寒热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寒热、风寒、邪袭卫表、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咽痛、有汗。
阅读:1.6K
李学川双鹅风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乳蛾、喉闭。
阅读:1.6K
率谷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巅顶痛、耳鸣、呕吐、头痛、眩晕、急惊风、慢惊风、面神经麻痹、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胃炎、小儿高热惊厥、小儿惊风。
来源:在颞肌中;有颞动、静脉顶支;布有耳颞神经和枕大神经会合支。
阅读:1.6K
曲祖贻治遗尿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遗尿、膀胱蕴热、肾虚、肾虚督空。
阅读:1.6K
叶茶山呕吐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呕吐、脾胃虚寒。
阅读:1.6K
李学川黄疸针灸方·第三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黄疸、汗黄、四肢浮肿。
阅读:1.6K
杜思敬热病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热病、伤寒、胸热。
阅读:1.6K
清胆化痰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多梦、恶心、腹胀、惊悸、口苦、呕吐、失眠、太息、头晕目眩、胁胀、胸闷、不宁、胆怯、烦躁不安、脉弦滑数、脉弦数、舌质红、苔黄腻、脘胀、易惊、清胆化痰宁神。
各家论述:胆为清净之府,主决断,抑郁不舒,则气郁化火,灼津为痰,痰热互结,内扰心胆,致胆气不宁,心神不安,故见胆怯易惊,惊悸不宁,失眠多梦;胆失疏泄,痰阻气机,枢机不利,故胸胁脘腹闷胀,善太息;胆脉络头目,痰热循经上犯,故见头晕目眩;胆热犯胃,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则见恶心呕吐;热迫胆气上溢,则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皆为痰热内郁之征。阳陵泉、侠溪:阳陵泉为胆之下合穴,侠溪为胆经之荥穴。二穴同用,可清泻胆腑之热。太冲、内关:同为厥阴经之穴,太冲善清利肝胆之湿热,内关善宽胸理气,宁心安神。二穴相伍,疏肝清热、除烦安神。中脘、丰隆:中脘为胃之募穴,善调脾胃中焦,丰隆为胃经之络穴,为化痰之要穴,二穴合用,意在理脾胃、化痰浊。
阅读:1.6K
千金胸胁痛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胸痛、胁痛。
阅读:1.6K
琼瑶真人惊风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惊风、牙关紧闭。
阅读:1.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