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痛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类风湿因子升高、风湿、晨僵、恶风、发热、功能障碍、骨节酸痛、关节变形、关节不利、关节红肿、关节畸形、关节痛、关节肿痛、关节肿胀、屈伸不利、身重、疼痛、头痛、微汗、小便不利、压痛。
病因:风湿痛指主要侵犯关节、肌肉、骨骼及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的疾病所引起的局部性或全身性疼痛。其病症属麻痹症一类,中医认为是风和湿两种病邪结合所致的病症。
症见:头痛﹑发热﹑微汗﹑恶风﹑身重﹑小便不利﹑骨节酸痛﹑不能屈伸等。关节病变除有疼痛外尚伴有肿胀和活动障碍,呈发作与缓解交替的慢性病程。由于患者的血液循环不通畅,导致肌肉或者组织所需要的营养无法通过血液循环来输送,致使患者肌肉缺少营养而加速老化变得僵硬,严重的会导致患者肌肉和血管萎缩,部分患者且可出现关节致残和内脏功能衰竭。风湿在医学上是指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不明原因的慢性疼痛。风湿性疾病则指一大类病因各不相同但共同点为累及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包括肌、韧带、滑囊、筋膜的疾病。关节病变除有疼痛外尚伴有肿胀和活动障碍,呈发作与缓解交替的慢性病程,部分患者且可出现关节致残和内脏功能衰竭。
(1)人体感受风、寒、湿邪而致身痛或身重、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的疾病。见《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2)感受风湿所致的多种病症。
《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风湿者,是风气与湿气共伤于人也。其状令人懈惰,精神昏愦,若经久,亦令人四肢缓纵不随,入藏则喑哑,口舌不收;或脚痹弱,变成脚气。"风湿病包括的疾病甚多,它是指一大类目前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研究清楚,以损害滑膜、软骨、骨、关节、肌肉、韧带等为主,且可侵犯多个系统的全身性疾病。过去曾狭义地称之为"腋原病"、"结缔组织病"。
阅读:3.3W
大肠经证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有:大肠证、肺脉、太商庚金、鼻出血、大肠经、鼻衄、臂痛、发热、寒战、肩痛、颈肿、口干、口渴、流清涕、麻痹、面浮、面肿、目黄、腮肿、牙痛、咽喉肿痛、肿胀。
病因:本证是手阳明大肠经循行部位及相关脏腑大肠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齿痛,咽喉肿痛,鼻衄,流清涕,颈肿,口干,肩前及上肢伸侧前缘疼痛,大指次指疼痛,麻木,屈伸不利,腹痛,肠鸣,大便泄泻或大便秘结。
病机分析:手阳明大肠经支脉从缺盆上颈贯颊入齿中,上夹鼻孔,大肠经受邪,经气不利测齿痛,咽喉肿痛,鼻衄,流清涕,颈肿及口干。手阳明大肠经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行,上肩出箅骨之前廉,大肠经受邪,经脉不利,则其循行部位肩前、上肢伸侧前缘疼痛,大指次指疼痛,麻木,屈伸不利。湿热下注大肠,气机不利,则腹痛,肠鸣;大肠传道失司则大便泄泻,热结大肠或肠道津液受损则大便秘结。
阅读:3.3W
肺门淋巴结核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纵隔、淋巴结核、白细胞增多、血沉加快、盗汗、低热、呼吸困难、精神萎靡、咳嗽、淋巴结肿、食欲不振、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消瘦。
病因:肺门淋巴结结核常见于儿童和少年,它和结核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合称为原发综合征,原发综合征是原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原发性肺结核又称儿童型肺结核,为结核菌初次侵入人体后发生的原发感染,是小儿肺结核的主要类型。它包括原发综合征和支气管淋巴结核。多见于儿童或少年。原发综合征和支气管淋巴结核,在临床上难于区分,只是在X线检查时有不同表现。结核菌在肺内引起炎症性病灶和干酪样坏死,并由淋巴管传播肺门淋巴结,引起淋巴结肿大。肺内原发病灶、引流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肿大,合称原发综合征。原发病灶大多位于右肺中部。若肺内病变吸收而肺门淋巴结病变继续发展,则为支气管淋巴结结核,即肺门结核。此型结核在临床表现可轻可重,轻者可无症状,偶可体检时,作胸透时才被发现;重者可有结核中毒症状,如长期低热,轻咳,食欲不振,消瘦等,多见年龄较大儿童;再有表现为急性发病,多见于婴幼儿,突然高热持续2-3周,尔后低热,但一般情况尚可,也可伴结核中毒症状。如肿大的淋巴结压迫气管、支气管,可有阵发性咳嗽或哮喘性呼吸困难。
阅读:3.3W
脾疳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疳证、脾证、口疮、便溏、疮痂、发黄、腹大、昏睡、毛发稀疏、目瞑、尿浊、呕吐、皮肤干燥、脐突、体重下降、头昏、消瘦、异嗜。
病因:本病的发生多与禀赋不足、饮食不节、疾病影响等因素相关。基本病机为脾胃受损,津液耗伤。病位在脾胃,可涉及五脏六腑、气血阴阳。
基本病因
1、饮食不节小儿脾胃运化功能发育未完善,若偏食肥腻性或过甜食物,或生冷水果,或乳食不节制,时饥时饱,或一味燥热性食补,或长期寒凉性滋润,都可以发生伤乳、伤食等。病因积累,伤胃、伤脾等病机转归,导致胃不受纳,脾失健运,发为乳食积滞,若反复发生,则积滞日久,耗伤脾气,形体日渐消瘦而转化成疳。
2、禀赋不足小儿先天禀赋不足,或早产、多胎,或孕期久病、重症呕吐、饮食不进等同样可造成元气亏虚,脾胃功能薄弱,气血生化无源,也是容易形成疳证的常见原因。
3、疾病影响由于小儿久吐久泻、反复外感、各种虫证,都可影响脾胃功能,导致气血亏虚,津液耗伤,而形成疳证。再加上不恰当的治疗,一味地清、解、消、导等亦可致脾胃受损而发生本病。
阅读:3.3W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冠状动脉硬化症、心脏病、散脉、血糖升高、脂蛋白a升高、高脂血症、心肌梗死、心悸、心绞痛、心衰、胸痹、休克、真心痛、左心室肥大、恶心、发绀、发热、乏力、高血糖、高血压、汗出、绞痛、脉结代、呕吐、心痛、心肿、胸闷、血压降低、血压升高。
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但是冠心病的范围可能更广泛,还包括炎症、栓塞等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5大类: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猝死5种临床类型。临床中常常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阅读:3.3W
幽门不全梗阻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幽门梗阻、饱胀、恶心、拒食、呕吐、上腹痛。
病因:位于幽门或幽门附近的溃疡可以因为黏膜水肿、或因溃疡引起反射性幽门环行肌收缩,更常见的原因是慢性溃疡所引起的黏膜下纤维化,形成瘢痕性狭窄,因溃疡病引起的幽门梗阻约占10%。还有的成年人也可发生幽门肌肥大而产生幽门梗阻。幽门痉挛的发作或加重常是阵发性的,可以自行解除梗阻;黏膜水肿可随炎症减轻而获得消退。惟瘢痕挛缩所致幽门狭窄,瘢痕性幽门梗阻,则无法缓解。且不断地加重。幽门痉挛纯属功能性,其余均属器质性病变。幽门黏膜水肿与胃的炎症有关,虽属器质性病变,但可自愈;只有瘢痕性狭窄则非手术不能解决。产生幽门梗阻往往不是单一的因素,而是多种因素并存所致。因肿瘤造成的梗阻可参见胃癌。
阅读:3.3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