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亲者当知医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
脾虚湿蕴缠腰火丹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缠腰火丹、脾虚湿蕴、沉滑脉、便溏、不渴、腹胀、口淡、舌淡白、食少、食少便溏、苔白腻。
阅读:3.4W
热毒湿注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热毒、湿证、下注、弦滑数脉、热证、便秘、尿赤、尿短、苔黄腻、往来寒热、小便短赤。
病因:热毒湿注肛周疮毒多因醇酒厚味,湿浊不化,以致经络阻隔,瘀血凝滞而生,或由内痔、肛裂诱发,乃实热之证。症见患部结肿局限,高突,焮红疼痛,形如桃李,按之可觉肤热明显,约5-7天成脓,溃后脓出黄绿稠厚臭秽,疮口形凸而实,全身可见寒热交作,大便秘结,小溲短赤,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阅读:3.4W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表阳、肺气上逆、风寒束表、气逆、水饮、太阳中风、营卫不和、桂枝汤证、桂枝证、厚朴证、杏仁证、恶风、发热、汗出、咳喘、头痛。
病因:风寒在表,营卫不和,肺气上逆。
阅读:3.4W
肾气虚弱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肾气虚弱、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沉细脉、不渴、大便不爽、筋骨痿软、精神萎靡、口淡、脉无力、面晦暗、面色无华、头晕、腰痛。
备注:肾阴虚者,六味地黄丸加减。
阅读:3.4W
寒凝血瘀产后腹痛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产后腹痛、寒凝血瘀、沉紧脉、恶露夹块、恶露少、恶露紫黯、面青白、舌暗淡、四肢不温、苔白、喜温、小腹冷痛。
阅读:3.4W
痰浊结聚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结证、痰浊、舌齿痕、舌略胖、弦滑脉、痰证、暗红、鼻塞、便溏、喉痒、肌肉麻木、口黏、麻木、脉濡缓、脉弦滑缓、面痛、纳差、脓涕、气喘、舌暗淡、舌红、身倦、身重、声嘶、失音、苔白腻、苔黄腻、痰鸣、涕臭、涕多、涕中带血、头痛、头重、胸闷、咽梗。
阅读:3.4W
寒饮伏肺支饮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寒饮伏肺、支饮、弦紧脉、背痛、不能卧、喘息、咳嗽、咳痰、面浮、面肿、目泣自出、气喘、苔白滑、苔滑腻、痰多、涎沫、腰痛、震颤、足肿。
备注:若无寒热、身痛等表证,见动则喘甚、易汗,为肺气已虚,可改用苓甘五味姜辛汤,不宜再用麻黄、桂枝表散;若饮多寒少,外无表证,喘咳痰稀或不得息,胸满气逆,可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加白芥子、莱菔子;饮邪壅实,咳逆喘急、胸痛烦闷,加甘遂、大戟;邪实正虚,饮郁化热,喘满胸闷、心下痞坚、烦渴、面色黧黑、苔黄而腻、脉沉紧,或经吐下而不愈者,用木防己汤;水邪结实者,去石膏,加茯苓、芒硝;若痰饮久郁化为痰热,伤及阴津,咳喘、咳痰稠厚、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滑数,用麦冬汤加瓜蒌、川贝母、木防己、海蛤粉。
阅读:3.4W
肾阳虚证畏寒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肾阳虚证、畏寒、沉细脉、带下、遗精、脉无力、尿频、舌淡白、苔白、下肢不温、小便清长、腰膝冷痛、夜尿多、足冷。
阅读:3.4W
燥火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有:火证、燥证、秋季、红星舌、火证、紫舌黄燥、鼻出血、鼻衄、耳鸣、干咳、咯血、喉痛、目赤、牙龈红肿。
病因:指感受燥气,损伤津液,以致化热化火。多见目赤,牙龈焮肿、咽痛、耳鸣、或鼻衄、干咳,咯血等症。
阅读:3.4W
胃气虚证呕吐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呕吐、胃气虚证、弱脉、嗳气、恶心、乏力、懒言、面色发白、面色无华、纳差、呕恶、气短、气短懒言、舌淡白、神疲、胃脘隐痛、喜按。
病因:本证多见于饮食不节,或久病失养,或素体胃气虚弱者。本证多由胃气虚弱,无力腐熟水谷及顺降气机,无力束约贲门,以致胃气上逆而呕吐。
阅读:3.4W
血滞胁胀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胁胀、血滞、促脉、固定痛、肌肤甲错、睑眶黧黑、胁胀痛。
阅读:3.4W
宗气下陷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气陷、宗气、上脘气虚、肺衰、下垂、心悸、心衰、喘促、喘息、咳嗽、咳嗽气短、气喘、气短。
病因:胃脘部重坠饱闷,间或隐痛,直立或进食后增剧,平卧则减轻,少气懒言,饮食减少,四肢乏力,头晕心悸,舌淡苔薄白,脉虚弱
阅读:3.4W
气阴两伤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伤气、伤阴、沉细脉、弱脉、细数脉、斑疹、干枯、心悸、不安、喘息、唇干、唇红、盗汗、低热、地图舌、恶风、乏力、干咳、汗出、精神不振、久咳、倦怠、咳声无力、口干、口渴引饮、口渴欲饮、懒言、泪少、脉浮芤、脉数弱、脉细弱、面色发红、目陷、纳少、尿短、尿量异常、尿少、皮肤干燥、气喘、气短、气短懒言、气短胸痛、情绪不稳、舌淡白、舌红、舌津少、身倦、神疲、声低、手足心热、苔白、苔少、苔无、痰少、痰稀、痰中带血、啼哭、体重下降、脱皮、脱屑、无泪、无尿、无痰、五心烦热、下利清水、消瘦、泄泻、心烦、心烦心悸、囟门下陷、胸痛、咽干、易感、指纹淡、自汗。
阅读:3.4W
肝经不通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肝经证、不通、肝胆滞、肝证、滞证、气血不畅、便溏、呃逆、乏力、俯仰不利、面色无华、疲倦、情绪不稳、乳房胀痛、神志异常、视力模糊、视力障碍、胁下痛、胸胁胀痛、腰痛、易激惹、易怒、抑郁。
病因:肝经不通的症状有很多,可统称为郁结症状,常表现为各处疼痛,如胁肋胀痛、头面痛、面痛、乳房疼痛等,此外,还可出现面色发黄、睡眠差等症状。当患者出现肝经不通的症状时,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的中医内科就诊,辨证论治后遵医嘱进行用药治疗。
一、疼痛:
1、胁肋胀痛:胁肋胀痛是肝经不通、肝气郁滞的常见症状之一。因肝经循行于胁肋部,当经气运行到此处受到阻碍,难以通过,患者会感到该部位的满闷不舒,甚至胀痛;
2、头痛:循行于头部的经脉有很多,根据循行部位不同,头痛的部位也有所区别。足厥阴肝经入头顶,连于双目,因此以头顶疼痛最明显,有时会同时出现眼睛疼痛;
3、面痛:西医称为三叉神经痛。表现为面部疼痛突然发作,呈闪电样、刀割样、针刺样、电灼样剧烈疼痛,持续数秒到数分钟。因肝经在面部有循行分布,故面痛与肝经不通也有一定关系;
4、乳房疼痛:足厥阴肝经行至乳下,肝经不通时女性可在行经前或行经中出现乳房部位的隐隐疼痛或胀痛。还可发生于产后哺乳期的女性,甚至因乳房结块肿痛、乳汁排出不畅,以致结脓成痈,即乳痈。
二、面色发黄:
肝经不通,还可导致其中的胆红素无法正常代谢,从而引起面色发黄的情况。
三、睡眠差:
中医认为肝有疏泄调达、排泄解毒的作用,如果肝经不通,易导致情志不畅,对睡眠质量也会产生影响,导致睡眠差。
阅读:3.4W
热毒伤阴糖尿病足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热毒伤阴、糖尿病足、弦细数脉、便秘、肌萎、甲厚、甲枯、口干欲饮、尿赤、皮肤干燥、舌红、苔黄、指甲变异。
备注:活血慎用桃仁、红花类温燥之品。
阅读:3.4W
风寒妊娠头痛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风寒、妊娠头痛、浮紧脉、恶风、恶寒、骨节痛、苔白、头痛。
病因:为妊娠期感受外邪而致的头痛。外邪之中,以风为最,巅高之上,惟风可到。外感风寒者,因风寒之邪循太阳经上犯,清阳之气被遏所致。
阅读:3.4W
痰浊痹阻视网膜静脉阻塞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视网膜静脉阻塞、痰浊痹阻、弦滑脉、肥胖、急暴、舌淡白、视力下降、视力障碍、苔腻、体重增加、头重、脘胀、胸闷、眩晕。
阅读:3.4W
热喘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气喘、热证、细数脉、鼻煽、唇绀、地图舌、腹胀、高热、精神萎靡、面青紫、气憋、气促、舌红、神志模糊、四肢厥冷、苔腐、苔厚、苔满、苔少、痰鸣。
病因:热喘,证名。肺热炽盛所致的气喘。
《古今医鉴·喘急》:"肺实肺热,必有壅盛胸满;外閧上炎之状。"由肺受热灼,痰火壅阻气道所致。多发于炎夏季节。
《临证指南医案·喘》邵新甫曰:"实而热者,不外乎蕴伏之邪,蒸痰化火。"治宜清肺平喘,选用麻杏甘石汤、千金苇茎汤、双玉散(丸)、玉液散、泻火清肺汤、泻白散、桑白皮汤等方。
喘证与肺气上逆、肾气失纳有关,病变涉及肺、肾、心、肝等多个脏腑。而气喘(又称喘促)又为许多急、慢性内科疾病过程中的一个症状,严重者可致喘脱,故喘证的治疗非常重要。在临床中,如实喘不治,日久将耗气伤津,易转化为虚证,虚虚实实,迁延不愈,故医者决不能轻视之,治喘尤当以治实喘为急务。明代李中梓曾曰:"《内经》论喘,其因众多,究不越乎火逆上而气不降也。"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实喘以热喘居多。
阅读:3.4W
太阳热扰胸膈中焦气滞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表阳、热扰胸膈、中焦气滞、数脉、表证、热证、阳盛、滞证、气血不畅、胃痛、烦热、腹胀、失眠、睡眠障碍、苔黄、坐卧不安。
病因:本证为伤寒下后变证。
阅读:3.4W
肝胃郁热乳痈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肝胃郁热、乳痈、浮数脉、弦数脉、便干、大便干结、恶寒发热、恶心、骨酸、结块、纳呆、呕恶、乳房肿痛、乳行不畅、舌红、苔黄白、头痛、胸闷。
备注:乳汁壅滞者,加鹿角霜、漏芦、王不留行、路路通等通络下乳;恶露未净者,加当归、益母草等养血活血。
阅读:3.4W
风热犯表喉阻塞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风热犯表、喉阻塞、数脉、恶风、发热、乏力、呼吸困难、舌红、舌謇、苔黄厚、痰涎、头痛、吞咽不利、咽喉肿痛、咽膜红紫、咽膜鲜红。
备注:若痰涎壅盛者,加瓜蒌、贝母、竹沥、前胡、百部等清热化痰之药。
阅读:3.4W
余热扰膈不寐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不寐、余热扰膈、细数脉、不安、不宁、嘈杂、烦躁、情绪不稳、舌红、失眠、睡眠障碍、苔黄、胸闷。
阅读:3.4W
肝肾亏虚骨关节炎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肝肾亏虚、骨关节炎、沉细脉、沉细数脉、心悸、便溏、盗汗、耳鸣、乏力、烦热、骨节痛、关节变形、关节畸形、肌萎、筋脉拘急、面白、面萎黄、尿多、尿量异常、气短、屈伸不利、舌淡白、舌红、舌津少、食少、食少便溏、头晕、形寒、腰膝酸软、肢冷。
阅读:3.4W
气血两虚不孕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不孕、气血两虚、沉细脉、乏力、黑斑、经迟、经多、经少、面萎黄、目眩、舌淡白、苔白、体重下降、头晕、消瘦。
病因:多由素体羸弱,或失血过多,或脾胃两虚,以致阴虛血少,冲任亏损,不能摄精成孕。
《丹溪心法·妇人》:"人之育胎,阳精之施也,阴血能摄之,精成其子,血成其胞,胎孕乃成,今妇人无子,率由血少,不足以摄精也。"
阅读:3.4W
耳廓假囊肿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耳廓、囊肿、瘙痒、胀痛、灼热。
病因:耳廓假囊肿又称耳廓浆液性软骨膜炎,是软骨膜的无菌性炎症反应,病因不明,可能与反复轻微外伤如压迫、触摸等机械刺激有关。化脓性软骨膜炎为耳廓软骨膜和软骨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常因外伤、手术、冻伤、烧伤、耳廓血肿继发感染所致。因可引起软骨坏死导致耳廓畸形,应认真对待。主要表现为浆液性者常仅有耳廓局限肿起,有弹性感,不红,无明显疼痛,穿刺可抽出淡黄色浆液性液体,培养无细菌生长。
阅读:3.4W
肾阳虚证腰酸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肾阳虚证、腰酸、沉细脉、滑精、不孕、带下多、冷痛、脉无力、尿频、舌淡白、苔白、畏寒、小便清长、性功能障碍、性欲减退、阳痿、腰膝酸软、夜尿多、早泄、肢冷。
阅读:3.4W
湿热阻痹痛风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湿热阻痹、痛风、滑数脉、不安、发热、烦渴、关节红肿、拒按、口渴、尿黄、情绪不稳、舌红、苔黄腻、喜冷、心烦、灼热、灼痛。
阅读:3.4W
白虎历节风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痛风、细涩脉、变形、畸形、强直、屈伸不利、肢节痛。
病因:白虎历节风一般指痛风(常见的关节炎类型)。痛风(Gout)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关节炎类型,各个年龄段均可能罹患本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痛风患者经常会在夜晚出现突然性的关节疼,发病急,关节部位出现严重的疼痛、水肿、红肿和炎症,疼痛感慢慢减轻直至消失,持续几天或几周不等。痛风发作与体内尿酸浓度有关,痛风会在关节腔等处形成尿酸盐沉积,激活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进而引发急性关节疼痛。而夜间人体处于相对缺水状态下,从而使尿酸更容易沉积并在关节等部位聚集,引起痛风。治疗痛风的药物主要有非甾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但目前药物治疗方法使用较少;饮随低食物是比较普遍和健康的治疗方法。减少食用高嘌呤食物、高脂类食物,如肉类、野味、海鲜、含酵母食物和饮料等;尽可能食用嘌呤含量较低的食物,如大米、小麦、淀粉、高粱,鸡蛋、猪血、鸭血等。此外,痛风患者也应多吃蔬果类食物,因为大部分的蔬果都属于低嘌呤食物。限制饮酒。酒精在发酵过程中会消耗人体大量水分并产生大量嘌呤,人体内嘌呤含量越多,代谢产生的尿酸就越多,同时酒精刺激肝脏也会产生尿酸,而这会增加痛风的发病率和痛风对人体的危害。
阅读:3.4W
痰湿下注经稠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经稠、痰湿下注、弦滑脉、带下稠、恶心、经迟、经少、口淡、呕恶、苔白腻、痰多、眩晕。
病因:多因饮食劳倦,居处卑湿或冒受雨淋所致。
阅读:3.4W
温热疫毒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热证、疫毒、数脉、热证、烦渴、烦躁、高热、口渴、两目上视、脉细数、脉弦数、面苍白、呕吐、舌红、舌红绛、神昏、四肢抽搐、四肢厥冷、苔黄、头痛、项强、谵语。
病因:温热疫毒,内陷心肝,扰神动风,以壮热不退,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手足躁动,项强肢搐,两目上视,神昏谵语,舌绛红,脉细数或弦数为常见症的急惊风证候。
阅读:3.4W
血热月经过多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血热、月经过多、滑数脉、数脉、便秘、便干、便结、大便秘结、烦渴、经稠、经多、经色暗红、经色鲜红、经血夹块、口干、口渴、面红、尿赤、尿黄、舌红、苔黄、心烦。
阅读:3.4W
湿浊小儿肾病综合征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湿浊、小儿肾病综合征、濡脉、恶心、精神萎靡、困倦、面色无华、纳呆、呕吐、身重、水肿、苔厚腻。
备注:呕吐频繁者,加代赭石、旋覆花降逆止呕;舌苔黄腻,口苦口臭之湿浊化热者,可选加黄连、黄芩、大黄解毒燥湿泄浊;肢冷倦怠、舌质淡胖之阳虚者,可选加党参、淡附片、吴茱萸、姜汁黄连、砂仁等寒温并用;湿邪偏重、舌苔白腻者,选加苍术、厚朴、生薏仁燥湿开胃。
阅读:3.4W
睾丸炎与附睾炎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附睾炎、睾丸炎、恶心、发红、发热、高热、睾丸肿痛、寒战、肌酸痛、呕吐、疼痛、头痛、畏寒、阴囊痛、坠胀。
病因:总述
急性附睾炎的致病菌以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为多见,常见于中青年,多由于后尿道炎、前列腺炎、精索炎沿输精管逆行感染。尿道狭窄、尿道内器械使用不当、膀胱及前列腺术后留置导管等,常会引起附睾炎的发生。其次为淋巴途径,血行感染最为少见。
慢性附睾炎可由急性附睾炎未彻底治愈而迁延,也可以无急性期,系长期轻度感染所致。部分病例继发于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致病菌和感染途径与急性附睾炎相似。
基本病因
1、致病菌通过尿道进入尿路可以导致尿道炎、膀胱炎或前列腺炎,由此穿过淋巴系统或输精管侵入附睾及睾丸。细菌或病毒可通过扁桃体炎、牙齿感染或全身感染(肺炎、感冒等)进入血流导致附睾炎。引起附睾炎的常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结核杆菌、淋菌,衣原体亦常引起附睾炎。
2、前列腺切除术后,由于射精管在前列腺窝内开放,因排尿时腹腔的压力或用力排尿使带菌尿液返流入射精管引起附睾炎;如尿液无菌返流输精管亦可引起化学性附睾炎。
3、输精管结扎术后局部感染,细菌蔓延至附睾常并发附睾炎。
4、损伤。患者常主诉急性附睾炎前有阴囊损伤史。创伤后可有阴囊及附睾、睾丸血肿,但不多见。
5、导尿管及器械。脊髓损伤后,长期使用导尿管引流,部分患者可发生附睾炎或附睾睾丸炎。主要是由于长期尿路感染,细菌性膀胱炎、前列腺炎及尿道炎形成细菌病灶,不断地通过淋巴系统到达附睾或睾丸。
危险因素
1、免疫功能异常,比如患有免疫缺陷病或服用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
2、长期使用导尿管。
阅读:3.4W
肾虚月经后期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肾虚、月经后期、沉细脉、暗斑、耳鸣、经迟、经色黯淡、经少、经稀、面晦暗、舌淡白、苔白、头晕、腰膝酸软。
阅读:3.4W
脑性脚气病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脑病、脚气、共济失调、谵妄、昏迷、健忘、精神错乱、神乱、头昏、眼震、意识障碍。
病因:是指脚气病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是慢性酒精中毒所导致,由于维生素B1 严重缺乏的一种表现。
阅读:3.4W
寒湿凝滞外阴上皮内瘤变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寒湿凝滞、外阴上皮内瘤变、沉迟脉、沉细脉、溃烂、脉无力、纳呆、皮肤淡红、瘙痒、舌淡白、神疲、畏寒、腰痛、阴肿。
阅读:3.4W
肝肾亏虚动脉粥样硬化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动脉粥样硬化、肝肾亏虚、细脉、呆钝、耳聋、耳鸣、耳鸣耳聋、健忘、毛发脱落、舌暗淡、失眠、睡眠障碍、听力下降、头痛、脱发、行动迟缓、眩晕、牙齿浮松、腰膝酸软。
备注:若合并肾阳虚,加淫羊藿、巴戟天、杜仲;大便秘结,加肉苁蓉、火麻仁;失眠健忘,加益智仁、酸枣仁、远志。
阅读:3.4W
热毒痰火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热毒、痰火、洪数脉、火证、热证、痰证、便秘、便结、大便秘结、高热、喉核红肿、喉痛、呼吸困难、口臭、口干、脉有力、尿黄、脓肿、舌红、舌謇、苔黄、痰涎、吞咽不利。
病因:射干有清热解毒,祛痰,利咽之功效,常用于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咳嗽气喘。
阅读:3.4W
血瘀月经先后无定期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血瘀、月经先后无定期、沉涩脉、沉弦脉、便黑、经多、经色暗红、经少、经血夹块、拒按、脉沉涩、脉沉弦、皮下出血、少腹胀、舌暗红、瘀点。
病因:本病的发病原因是肝肾功能失常,冲任失调,血海蓄溢无常。其病因多为肝郁和肾虚。
阅读:3.4W
天花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嗜碱性粒细胞增多、斑疹、惊厥、疱疹、丘疹、瘢痕、乏力、高热、寒战、昏迷、结痂、脓疱、四肢酸痛、头昏、头痛、腰背酸痛。
阅读:3.4W
湿热犯表头重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湿热犯表、头重、滑脉、发热、舌红、身热不扬、苔腻、头汗、心烦、胸闷、胀痛、周身酸痛。
阅读:3.4W
中焦阻滞心脏骤停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心脏骤停、中焦阻滞、弦数脉、便黑、腹胀、呕吐、呕血、舌淡白、苔白腻、苔黄腻、疼痛。
阅读:3.4W
气虚络瘀舌謇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气虚络瘀、舌謇、涩脉、乏力、口眼歪斜、舌瘀斑、舌瘀点、舌紫黯、无力、肢体痿软。
病因:本证多由气虚无以行血,血虚无以荣舌,舌体转动不灵所致。
阅读:3.4W
血瘀潮热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潮热、血瘀、涩脉、发热、肌肤甲错、渴不欲饮、面黑、舌紫黯、紫斑、紫点。
病因:本证多由瘀积日久,郁而化热,损及营阴所致。若因产后恶露不去、瘀热内结、病发午后潮热者,也称产后潮热。
阅读:3.4W
少阳湿重热轻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半表半里阳证、湿重于热、濡数脉、半表半里、热证、湿证、阳盛、不渴、恶心、腹胀、积粉苔、口腻、脉濡数、尿短、尿量异常、尿少、尿浊、呕恶、苔白腻、头身重痛、往来寒热、胸胁痞满。
阅读:3.4W
气虚面色发白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面色发白、气虚、虚脉、乏力、懒言、面白、面萎黄、气短、气短懒言、神疲、自汗。
阅读:3.4W
胃强脾弱肥胖症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肥胖症、胃强脾弱、滑脉、肥胖、腹胀、面红、舌淡白、苔黄腻、体重增加、脘胀、消谷善饥。
阅读:3.4W
心营过耗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心证、阴虚、营分证、细数脉、心系亏、心证、舌绛、体重下降、消瘦、心烦、夜热、易汗。
病因:心营过耗指心阴耗损太过。热性病久热伤阴,或虚损病阴虚火旺,均能大量消耗血液中营养物质。病证名。主要证候有消瘦、夜热、心烦、易汗、舌绛、脉细数等。
阅读:3.4W
第十一胸椎病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胸椎病、疖、内分泌失调、尿道综合征、尿结石、皮肤病、丘疹、肾功能不全、湿疹、糖尿病、胃痛、胰腺炎、粉刺、肝痛、小便异常、小腹不适。
阅读:3.4W
肝肾亏虚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肝肾亏虚、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细数脉、软瘫、地图舌、口干、目眩、舌红、舌燥、四肢麻木、苔少、头晕、腰膝酸软、智能减退。
备注:虚火亢盛者,可用知柏地黄丸;阴阳两虚者,可用虎潜丸。
阅读:3.4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