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亲者当知医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内分泌反射区的耳部按摩
小结:按摩方法:用切按法切压内分泌反射区1-2分钟,以按摩部位发红或有酸胀感为宜。
阅读:3.1W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里阴、脾虚不运、气滞、中气不足、半夏证、甘草证、干姜证、厚朴证、人参证、太阳误汗、太阴病、痈、饱胀、腹胀、汗后、拒按、舌淡、苔白腻、喜温。
病因:脾虚失运,气机阻滞。
阅读:3.1W
惊证伤肾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惊证、肾证、弦细脉、心悸、胆怯、多疑、噩梦、情绪不稳、苔白、易惊。
病因:又名恐伤肾气证。指大惊大恐损伤肾气,以惊慌不定、阳痿滑精,或二便失禁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阅读:3.1W
射干麻黄汤证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表阳、气逆、痰火、外感风寒、麻黄汤证、麻黄证、柔痉、喉鸣、上气咳逆。
病因:寒饮犯肺,肺失肃降。
阅读:3.1W
肾气虚证滑胎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滑胎、肾气虚证、沉细脉、细滑脉、耳鸣、精神萎靡、脉细滑、尿频、舌淡白、苔白、头晕、小腹坠痛、腰膝酸软、夜尿多、阴道下血。
病因:胞脉者系于肾,肾气足则胎固,肾气虚则胎失所系。若先天禀赋不足,肾气虚弱,或房室不节,耗伤肾气,以致肾气亏虚,冲任不固,胎失所系,而致屡孕屡堕,遂为滑胎。
阅读:3.1W
睑内结石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胞睑、结石、眵多、结膜结石、流泪、目涩、目痛、目痒。
病因:睑内结石,中医病名。是因痰浊凝聚,积于睑内所致。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睑结膜结石。
阅读:3.1W
耗气伤阴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伤气、伤阴、细数脉、盗汗、低热、地图舌、乏力、烦躁、干咳、咳声无力、懒言、脉细弱、纳差、气短、气短懒言、颧红、舌淡白、舌红、神疲、声嘶、食少、苔薄白、苔少、苔无、痰白、痰稠、痰少、自汗。
病因:感受火热病邪,内耗津液,且迫津外泄,既伤阴津,又耗阳气。
阅读:3.1W
土郁胀满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脾郁、胀满、弦脉、长脉、呃逆、腹胀、纳差、情志不舒、太息。
病因:长期情志失调,抑郁不舒,致使肝气郁结,疏泄失司;肝木克土,肝脾不和,肝郁脾虚,中州斡旋乏力,引起脾胃虚弱,健运失司,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滞久郁化热,寒热互结,热灼阴津,阴虚肠燥;寒凝血瘀,肠道瘀滞,运化转输失常,发为肠郁。病情变化与情绪密切相关,对饮食不慎、寒温失调、劳累过度等亦甚敏感,病性多属虚实寒热错杂。
阅读:3.1W
阳明炽盛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里阳、炽盛、舌前苔黄、实热、数脉、里证、阳盛、大汗、大渴引饮、高热、角弓反张、口噤、面红、目赤、舌红、身热、手足汗、手足挛急、苔灰、齘齿。
病因:阳明炽盛临床表现:牙尽处龈肉红肿,溢脓粘稠,腮颊肿胀,牙关坚固不开;口出秽气,壮热烦渴,大便燥结,舌质红绛、苔黄燥,脉洪大。
阅读:3.1W
伤食腹痛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腹痛、伤食、沉脉、伏脉、厌食、嗳腐、臭秽、大便酸臭、拒按、矢气、痛泻、吞酸、泄泻、胸闷。
病因:伤食腹痛,病证名。因多食不化,气机阻滞所致的腹痛。
阅读:3.1W
久坐伤肉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久坐、伤肉、浮脉、微脉、消化功能紊乱、背痛、乏力、肌萎、食欲不振、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无力、消瘦、虚弱、腰酸。
阅读:3.1W
积聚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积证、聚证、气滞、血瘀、沉脉、迟脉、伏脉、结脉、牢脉、散脉、右尺牢、四气太阴、五气阳明、便秘、痰浊、腹痛、腹胀、腹胀腹痛、关大尺寸俱细、结块、脉沉结、脉沉有力、脉结有力、脉紧数、脉涩有力、脉弦有力、脉弦长、脉有力、脉长牢、舌瘀斑、舌紫黯。
阅读:3.1W
阴火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有:阴证、火证、偏燥、细数脉、弦细数脉、尺洪、遗精、便干、不渴、大便干结、盗汗、盗汗失眠、恶寒、咯血、咳血、口干、脉洪无力、尿短、尿黄、衄血、颧红、蜷卧、舌红、失眠、睡眠障碍、苔润、小便短黄、心烦、性欲亢奋、咽干。
病因:阴火,生理学名词。指心火。
阅读:3.1W
外寒内热无汗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外寒内热、无汗、浮数脉、便秘、鼻塞、恶寒发热、烦渴、烦躁、喉痛、咳嗽、咳痰、口渴、尿赤、声重、苔黄白、痰黄、肢痛。
病因:由于素体热盛,或肺热内蕴,复感风寒,内热为外寒所遏,则形成外寒里热证,俗称"寒包火"。
阅读:3.1W
甲状腺疾病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贫血、全血细胞减少、闭经、甲状腺肿、紫癜。
病因:甲状腺疾病主要分为内科治疗的甲状腺疾病和外科治疗的甲状腺疾病两大类。内科治疗的甲状腺疾病主要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俗称甲亢)和甲状腺炎症(包括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甲状腺炎症)。外科治疗的甲状腺疾病包括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肿瘤。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内科治疗的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检查有异常,而外科治疗的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检查都正常。但两者并不是绝对孤立的,两者之间也可以相互转变,特别是内科性的甲状腺疾病也可能需要外科治疗。四类甲状腺疾病分别是: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甲状腺炎症、甲状腺肿瘤。
阅读:3.1W
脑瘫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癫痫、瘫痪、步态异常、发育迟缓、畸形、四肢畸形、运动障碍。
病因:脑瘫(Cerebralpalsy),全称脑性瘫痪。是指婴儿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早期,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以及姿势异常,还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感知觉障碍、语言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等,是引起小儿机体运动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
阅读:3.1W
风痹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痹证、风证、浮缓脉、浮脉、缓脉、肢节、窜痛、寸微尺紧、恶风、发热、关节痛、肌痛、屈伸不利、舌淡白、苔白、苔白腻。
病因:中医学指因风寒湿侵袭而引起的肢节疼痛或麻木的病症。称"行痹"或"周痹"俗称"走注",痹证类型之一。
临床表现:肢体酸痛,痛而游走无定处。病因风寒湿三邪中以风邪偏胜,而风邪易于游走所致。故《素问·痹论》说:"其风气胜者,为行痹。"亦作"风痹"。中医学指因风寒湿侵袭而引起的肢节疼痛或麻木的病症。
《晋书·宣帝》"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灵枢经·寿夭刚柔》:"病在阳者命曰风病,在阴者命曰痹病,阴阳俱病,命曰风痹病。"《宋书·隐逸传·周续之》:"续之素患风痹,不复堪讲,乃移病钟山。"宋苏辙《记病》诗:"侵寻作风痹,两足几蹒跚。"《景岳全书.杂证谟》:"风痹一证,即今人所谓痛风也。"清赵翼《将至台庄忽两臂顿患风痹》诗:"陆程正拟上征鞍,忽中风痹两手挛。"。
阅读:3.1W
高代谢征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维生素缺乏症、恶热、乏力、腹泻、汗多、疲乏、体重下降、无力。
阅读:3.1W
肾气亏虚水疝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肾气亏虚、水疝、脉细弱、舌淡白、苔白、阴囊肿大。
备注:少腹胀痛者加乌药、木香、小茴香。
阅读:3.1W
阴虚动血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动血、阴虚、细数脉、虚证、便血、潮热、盗汗、地图舌、咯血、经多、咳血、尿血、衄血、呕血、颧红、苔少、体重下降、吐血、五心烦热、消瘦。
病因:因阴液亏虚,虚热迫血妄行所致。
阅读:3.1W
心火亢盛妊娠尿血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妊娠尿血、心火亢盛、滑数脉、舌尖红、烦渴、口渴、口舌生疮、尿赤、睡眠不安、苔黄、心烦。
病因:常因素体阳盛,心火偏亢,受孕之后,阴血聚以养胎,不能上承于心,心火亢盛,下移小肠,渗于膀胱,热扰血分,逼血流溢。
阅读:3.1W
邪蕴肺脾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脾肺证、邪毒内蕴、洪数脉、肺证、脾证、便秘、眵多、烦躁、喉痛、咳嗽、口渴欲饮、目赤、纳差、尿赤、舌红绛、指纹紫黯、壮热。
阅读:3.1W
克山病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白细胞增多、乳酸脱氢酶升高、血沉加快、腹腔积液、心悸、早搏、恶心、乏力、肝肿、精神萎靡、颈脉怒张、咳嗽、咳嗽气短、尿量异常、尿少、呕吐、气促、气短、气急、食欲不振、食欲减退、水肿、头昏、头晕、下肢水肿、心肿。
病因:克山病亦称地方性心肌病,于1935年在我国黑龙江省克山县发现,由此得名。据资料调查,1980年急性克山病已基本消失。患者主要表现为急性和慢性心功能不全,心脏扩大,心律失常以及脑、肺和肾等脏器的栓塞。
阅读:3.1W
心火尿血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尿血、心火、数脉、口疮、懊憹、尿赤、尿灼、舌红、失眠、睡眠障碍、心烦、怔忡。
病因:一般因烦劳过度所导致,会耗伤心阴,阴不敛阳进而移热于小肠,出现上火尿血的症状,此时宜清热凉血,建议遵医嘱选择酸枣仁等进行治疗。
阅读:3.1W
急性咽扁桃体炎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急性、扁桃体炎、扁桃体肿、发热、乏力、喉痛、急性面容、淋巴结肿、脓肿、食欲减退、畏寒、压痛、咽膜充血、周身不适。
病因:急性(腭)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的一种非特异性急性炎症,常伴有轻重程度不等的咽黏膜及咽淋巴环的急性炎症。多见于10-30岁之间的青少年,且往往是在慢性扁桃体炎基础上反复急性发作。50岁以上,3-4岁以下的患者较少见。春秋两季气温变化时最多见。值得注意的是,急性扁桃体炎有时为某些疾病尤其是某些传染病的前驱症状,如白喉、麻疹及猩红热等,应注意及早发现。
阅读:3.1W
温病食复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食复、温病、边黄中黑、红舌边灰、红舌尖灰、嗳腐、大便秘结、恶心、发热、烦渴、烦闷、腹胀、脉沉实、脉滑实、呕恶、食欲不振、食欲减退、苔厚腻、头痛、吞酸、谵语。
病因:温病初愈,因饮食失调而复发。
阅读:3.1W
慢性胃炎的舌象-舌中有黑苔
小结:慢性胃炎,舌中部见有黑苔,属寒湿犯胃。临床症状为面色发白、发青、发暗、发黑代表体内可能有寒。颜色越是发暗,就代表寒湿越重。反复的口腔溃疡,口臭时舌苔发白,咳嗽时痰是稀白的,流清鼻涕的,流出的汗是凉汗,爱打喷嚏,特别是早上起来,遇风喷嚏不断,这些都代表体内有寒。注意保暖,食温性食物。
阅读:3.1W
心脾两虚老年期抑郁症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老年期抑郁症、心脾两虚、细脉、心悸、便溏、胆怯、多疑、寡言、健忘、惊恐、面色无华、纳差、气短、情绪不稳、少语、舌淡白、神疲、神志异常、失眠、嗜卧、睡眠障碍、苔白、头晕、抑郁、忧思。
阅读:3.1W
湿热流涕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流涕、湿热、滑数脉、濡数脉、鼻塞、不饮、口苦、口黏、纳呆、尿黄、舌红、苔黄腻、涕臭、涕多、涕黄、涕浊、头痛、头重、脘闷、脘闷纳呆、嗅觉下降。
备注:皮肤有疮毒者,去苍术,加金银花、紫花地丁;血尿明显者,加小蓟、大蓟、白茅根、丹皮,或参三七粉、琥珀粉,另调服。
阅读:3.1W
膝痈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膝髌、痈、有恙。
病因:因邪毒侵袭肝脾肾三经所致。
阅读:3.1W
缺盆疽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疽、缺盆、寒热错杂、腹胀、食少、小便不利。
疾病预后:缺盆疽,病名。指痈疮生于锁骨上窝处者,见《证治准绳·外科》卷三。即蠹疽。
阅读:3.1W
灸法治头摇
小结:在背部也能有压痛反应出现,用化脓灸而收效。
阅读:3.1W
阴虚月经后期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阴虚、月经后期、细数脉、阴虚、潮热、盗汗、盗汗失眠、地图舌、耳鸣、骨蒸劳热、经迟、经少、经血夹块、口干、颧红、舌红、失眠、睡眠障碍、苔少、苔无、头晕、五心烦热、心烦、咽干。
病因:多因素体阴虚,或久病伤阴,或情志过极,或房室不节,阴津暗耗,水亏血少,冲任不充,而月经后错。
阅读:3.1W
瘀滞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有:瘀证、滞证、促脉、涩脉、弦脉、血瘀、气血不畅、滞瘀、脉涩结、舌瘀斑、舌瘀点、舌紫黯、肿块。
疾病预后:瘀滞是中医术语,和痰湿,瘀血,气滞都有关系。
如果是痰湿一般表现为胸闷,痰多水肿等症状,这种情况中医治疗一般是祛湿化痰为主。瘀血一般表现为局部刺痛,发热,夜间疼痛发热加重,这种情况中医治疗以活血化瘀,止痛为主。
气滞一般表现为局部胀满不适,情志抑郁不舒,这种情况中医上一般治疗以行气,疏肝为主,但是痰湿瘀血和气滞一般常常同时出现相互关联,所以在治疗的时候需要辨证论治。
阅读:3.1W
痰饮内伏背冷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背冷、痰饮内伏、滑脉、心悸、不能卧、喘息、咳嗽、咳嗽气短、气喘、气短、苔白滑、心下痞。
病因:多发于久病体弱,年老气衰之人。脾肾阳气不足,脾阳一虚,健运失司,而水湿停留,凝聚成饮,痰饮留积之处,阳气被阻遏不能展布,心之俞在背,饮留而阳气不达,则见背心一片冷痛。
阅读:3.1W
心脾两虚老年谵妄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老年谵妄、心脾两虚、沉细脉、悲、心悸、恍惚、脉无力、纳呆、疲乏、舌淡白、苔白、易惊。
阅读:3.1W
毛囊虫皮炎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皮炎、营养不良、发炎、结痂、鳞屑、脓疱、皮肤潮红、皮肤肥厚、色素沉着、脱毛、溢脂。
病因:毛囊虫皮炎也称毛囊虫症。是由于寄生的虫体繁殖增多导致皮脂腺肿胀增生以及虫崩解物的刺激使局部产生炎症反应引起的。毛囊虫是人类蠕形螨的一种,人类蠕形螨有2种,一种叫皮脂蠕形螨,另一种叫毛囊蠕形螨。皮脂蠕是寄生在人面部皮脂腺比较丰富的皮脂腺里,形螨体形较长,所以我们也简称它长螨,而毛囊蠕形螨体形较短,我们也简称它为短螨,它比较喜欢寄生在人面部皮脂腺丰富的毛囊底下,对毛囊的破坏性比较大,所以我们称它"毛囊虫",毛囊虫多数是寄生在我们耳朵下面的两腮,时间久也会发展到前胸和后背,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对皮肤毛囊的破坏性还是比较大的,并且还会感染给家人、孩子。
阅读:3.1W
慢性中耳炎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慢性、中耳炎、面瘫、耳聋、耳鸣、耳鸣耳聋、高热、寒战、慢性面容、脓稠、脓臭、脓黏、呕吐、听力下降、头痛、眩晕、溢脓。
病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多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而成;或为急性坏死型中耳炎的直接延续。病程一般超过6-8周,反复患耳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特点。严重者可引起颅内、外并发症。
阅读:3.1W
排脓汤证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痰浊、桔梗汤证、脓疮、咽喉肿痛、咽痛。
病因:本方证为痈脓病·热毒内蕴、血败肉腐证的主治证。
阅读:3.1W
内风扰动小儿流行性乙型脑炎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内风扰动、小儿流行性乙型脑炎、弦细数脉、化成、瘫痪、脉弦细数、强直、舌红绛、身颤、苔剥。
阅读:3.1W
乳头湿疹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乳头、湿疹、结痂、糜烂、皮肤潮红、瘙痒、水疱、脱屑。
病因:因肝经湿热,或脾胃虚弱,血虚风燥所致。
阅读:3.1W
外感六淫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风邪、寒邪、火邪、湿邪、暑邪、外感、燥邪、浮脉、偏实、实脉、新病。
病因:中医把导致疾病的因素分四类,外因、内因、病理产物和其他病因。外因,即中医中的外感六淫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内因就是我们的各种情绪:喜、怒、忧、思、悲、恐、惊;病理产物就是痰饮、瘀血、结石等;其他病因包括外伤、虫兽咬伤以及烧烫伤等。
阅读:3.1W
胃气虚证食欲不振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食欲不振、胃气虚证、弱脉、嗳气、懒言、面萎黄、纳差、纳呆、少气、舌淡白、苔白、体重下降、脘痞、胃脘隐痛、喜按、消瘦。
阅读:3.1W
湿热蕴结斑秃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斑秃、湿热蕴结、有恙。
阅读:3.1W
痰火扰神心悸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痰火扰神、心悸、滑数脉、舌尖红、弦数脉、便秘、烦躁、口苦、尿赤、衄血、呕血、失眠、睡眠障碍、苔黄腻、痰黄、头晕、吐血、咽干。
病因:西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以及心功能不全等,以心悸为主症者,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阅读:3.1W
子宫内膜癌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癌病、子宫内膜、癌胚抗原升高、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阳性、绝经、阴道流血。
病因:因秉质异常,绝经后延,不洁性交,以及雌激素对子宫内膜长期持续刺激、恶变所致。
阅读:3.1W
血热蕴毒梅毒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梅毒、血热蕴毒、细滑脉、细数脉、便秘、丘疹、便结、大便秘结、地图舌、口干、口舌生疮、鳞屑、脓疱、舌红绛、苔黄、苔少、咽干。
阅读:3.1W
空洞型肺结核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肺结核、盗汗、低热、乏力、咯血、痰中带血、体重下降、消瘦。
病因:空洞型肺结核:长期不愈空洞壁渐变厚,由于治疗效果和机体免疫力的高低,病灶有吸收修补,恶化进展等交替发生,而成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病程迁延,症状起伏,痰菌阳性,是结核病主要传播来源。x线显示单或双侧,单发或多发的厚壁空洞,常伴有支气管播散型病灶和胸膜肥厚。由于病灶纤维化收缩,肺门上吊,纹理呈垂柳状,纵隔移向病侧,邻近肺组织或对侧肺呈代偿性肺气肿,常伴发慢性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继发肺感染、肺原性心脏病等。更重使肺广泛破坏、纤维增生,导致肺叶或单侧肺收缩,而成"毁损肺"。
阅读:3.1W
虚火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有:内火、虚证、数脉、细数脉、虚脉、火证、虚热、苔灰滑、崩漏、瘰疬、遗精、不宁、潮红、潮热、齿衄、盗汗、盗汗失眠、低热、地图舌、多梦、耳鸣、乏力、干咳、喉痛、渴不欲饮、口臭、口干、口苦、口舌生疮、脉濡涩、脉数无力、脉无力、梦交、目赤、目眩、疲乏、颧红、热饮、舌红、声嘶、失眠、手足心热、睡眠障碍、苔少、痰少、痰中带血、头痛、头晕、无力、五心烦热、心烦、眩晕、牙龈出血、牙龈肿痛、咽干、咽喉干痛、阳强易举、腰酸、腰酸遗精、遗精早泄、早泄、躁扰。
疾病预后:虚火之产生,本源于脏腑阴阳气血之亏损,故在致病过程中,脏腑组织受损而表现出虚火证候群。虚火之产生,也并非阴虚一因而致,阴虚、阳虚均为虚火产生之因。
1.阴虚之火因素体阴虚或久病伤阴,或感受阳邪及五志过极化火,都可使脏腑功能失调,津液亏损,阴精衰少,导致阴虚。
《内经》云:"阴虚则阳亢",指阴虚不能制阳,阴阳失去平衡,则阳相对偏亢而出现热象,成为阴虚之火。如《景岳全书·火证》曰:"阴虚者能发热,此以真阴亏损,水不制火也"。
2.阳虚之火因先天不足,素体阳虚;或感受阴邪,日久伤阳;或过用寒凉攻伐,或年老体弱,均可导致肾阳不足,阴寒内盛,久之可发展为阴盛格阳,使阳不能潜藏而反浮越,以致虚阳亢奋,成为肾虚格阳的阳虚之火。正如《景岳全书·火证》所云:"寒从中生,则阳气无所依附而泻散于外,即是虚火,假热之谓也","阳虚者,亦能发热,此以元阳败竭,火不归原也"。
阅读:3.1W
阴虚火旺小儿尿血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小儿尿血、阴虚火旺、细数脉、心悸、虚烦、潮热、盗汗、盗汗失眠、地图舌、耳鸣、烦渴、口渴、目眩、尿血、颧红、舌红、失眠、手足心热、睡眠障碍、苔少、头晕、五心烦热、咽干。
病因:又名溺血、溲血,本病属于中医学"尿血""血证"范畴。西医学中引起血尿的原因很多,可见于全身性疾病和泌尿系统疾病,但多为泌尿系统疾病。
阅读:3.1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