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亲者当知医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

室性并行心律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QRS增大、疲劳、心悸、紧张、失眠、睡眠障碍、心慌、胸闷。 病因:1.器质性心脏病约占86%,以50-70岁发生率最高,约65%的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以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性心脏病最常见,其中50%以上患者有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时室性并行心律占1.7%,多见于发病24h内,可间断地出现达数小时,药物容易控制,系良性心律失常。并行心律也可见于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室性并行心律比室上性并行心律伴发心脏病的发生率高。房性并行心律健康人发生较多。 2.少见的病因如尿毒症、低钾血症、淀粉样变、白血病、硬皮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肾炎等。洋地黄中毒不会引起室性并行心律。 3.压迫颈动脉的过程中,可减慢、终止室性并行心律,但也可引起室性并行心律性心动过速,此系对迷走神经刺激的急性反应所致。 4.有若干病例持续发生室性并行心律,但无病因可循。 5.约有15%的并行心律见于健康人有人于运动后或吸烟后出现并行心律。有报告无器质性心脏病中青年人出现并行心律性室性心动过速更多见,占74.5%(35/47)。过度疲劳、情绪变化、失眠等为常见的诱因,提示并行心律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产生,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或体液因素有关。 6.在心脏置入性起搏器的临床应用中,不少起搏性心律失常属于并行心律的范畴。 7.小儿并行心律多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大多是良性心律失常,也不易发生室性并行心律性心动过速。也有报告年龄在2天-14岁的患儿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占65%,急性肾炎及其他疾病占12%,不明原因者占23%。多以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等为诱因。

阅读:3.6W

肝胆火炽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肝火、胆火、炽盛、肝胆热、舌边红、弦数脉、白苔边红、黄苔边红、火证、肝证、苔灰燥、便秘、瞳神干缺、白睛混赤、胞睑红肿、便干、便结、充血、出血、大便秘结、耳鸣、烦躁、黑睛生翳、黄液上冲、积脓、睫状充血、剧痛、口苦、口舌生疮、溃疡、流黄水、流泪、面红、目赤、目赤易怒、目涩、目痛、难睁、尿赤、尿黄、情绪不稳、热泪、舌暗红、神水混浊、渗液、视力模糊、视力下降、视力障碍、视物变形、水肿、睡眠不安、苔黄、苔燥、瞳神紧小、头痛、胁痛、胁胀、胸闷、胸胁满闷、羞明、眩晕、血灌瞳神、咽干、易怒、灼热。 病因:因邪热犯内,肝胆火热亢盛,或挟风火上攻头目所致。

阅读:3.6W

热痰阻肺哮鸣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热痰阻肺、哮鸣、滑数脉、痰滞、不安、喘息、恶风寒、发热、烦闷、咳痰不爽、口渴欲饮、面色发红、气喘、气粗、情绪不稳、舌红、声高、苔黄腻、痰稠、痰黄、痰黏、头痛、自汗。 病因:《证治汇补·哮病》谓:"哮为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膈有胶固之痰"为此证候之病机。

阅读:3.6W

化脓性皮肤病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皮肤病、化脓、发热、脓臭、脓疱、瘙痒、畏寒、溢脓、灼痛。 病因:化脓性皮肤病,致病菌常为化脓性链球菌和葡萄球菌,为一常见病,发病率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约占皮肤病的5%。人体对化脓性细菌无先天的永久性免疫,故可反复感染,又因系接触传染,在家庭或幼儿园、小学校内部都可互相传染,还可引起多种并发症。战时部队的环境和生活条件较差,不能及时洗澡更衣,易受外伤及昆虫叮咬而发病,平时影响军训,战时可使战斗减员。

阅读:3.6W

斑秃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秃头、爪甲异常、甲脆、甲厚、甲陷、甲纵嵴、毛发脱落、毛发异常、脱发。 病因:本病是一种非瘢痕性脱发,常发生于身体有毛发的部位,局部皮肤正常,无自觉症状。

阅读:3.6W

热毒熏蒸喉阻塞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喉阻塞、热毒熏蒸、便秘、鼻煽、便结、喘息、大便秘结、恶寒、高热、汗多、口干欲饮、脉数沉微、尿赤、尿短、气喘、气粗、舌红绛、声嘶、失音、苔黄腻、痰多、痰鸣、小便短赤、心烦、咽喉红肿、咽喉肿痛、壮热。 备注:痰涎壅盛者,加大黄、贝母、瓜蒌、葶苈子、竹茹等清热化痰散结,并配合六神丸、雄黄解毒丸、紫雪丹、至宝丹以清热解毒、祛痰开窍;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芒硝以泄热通便。

阅读:3.6W

外伤腰痛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外伤、腰痛、有恙。 病因:腰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常可放射到腿部。因为运动系统疾病与外伤而导致的腰痛问题是最常见的。腰痛是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腰痛可分为许多类型,其中跌仆外伤,闪挫,腰部用力不当,腰部注射后等原因所致之腰痛属于外伤腰痛的范畴。

阅读:3.6W

灸法治自汗

小结:采用治盗汗的方法以治疗自汗,也能同样收效。

阅读:3.6W

邪炽气营风疹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风疹、邪炽气营、洪数脉、便秘、高热、尿赤、舌红、苔黄燥。 备注:口渴多饮者,加天花粉、鲜芦根;大便干结者,加大黄、玄明粉;皮疹稠密,疹色紫暗者,加地黄、牡丹皮、丹参。若本病邪陷心肝,出现高热不退,神昏抽搐等症者,治当清热解毒,开窍息风,常用黄连解毒汤合羚角钩藤汤加减。

阅读:3.6W

丙酸血症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多、尿酮体阳性、血糖升高、惊厥、粒细胞减少症、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厌食、早衰、出血、低体温、耳聋、发育迟缓、呼吸困难、昏迷、拒食、呕吐、神志异常、视力下降、视力障碍、嗜睡、听力下降、头昏、脱水、行为异常、易感。 病因:丙酸血症(Propionicacidemia, PA)又称丙酸尿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属于先天性有机酸代谢障碍。由于线粒体多聚体酶丙酰辅酶 A羧化酶(PCC)缺乏导致丙酸及其代谢产物蓄积,以反复发作的代谢性酮症酸中毒、蛋白质不耐受、高氨血症和血浆甘氨酸增高为主要临床特征。经过饮食、药物治疗,多数患者可以获得有效控制。2018年5月1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5部门联合制定了《第一批罕见病目录》,丙酸血症被收录其中。

阅读:3.6W

化脓性脑膜炎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脑膜炎、化脓、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免疫球蛋白降低、血沉加快、惊厥、发热、高热、昏迷、呕吐、嗜睡、头昏、头痛、项强、瘀斑。 病因: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meningitis)仍然是全世界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疾病之一。不同国家和区域的流行病学情况不尽相同。美国的发病率为3/(10万*年)。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更高,可能与缺乏疫苗接种有关。是由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的脑脊膜炎症,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化脓性感染。通常急性起病,好发于婴幼儿和儿童和60岁以上老年人。

阅读:3.6W

肠胃证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有:肠证、胃证、肺系紊乱、脾胃紊乱、心系紊乱、肠证、肺证、心证、胃肠病、胃肠道、休克、中毒、肠鸣、出血、恶心、发热、腹痛、腹泻、呕吐、脐腹痛。

阅读:3.6W

阳虚唇淡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唇淡、阳虚、不渴、唇淡白、乏力、倦怠、口淡、脉虚弱、舌淡白、形寒、肢冷、自汗。 病因:阳气不足不能鼓舞血运所致。

阅读:3.6W

火亢水亏不寐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不寐、火旺水枯、数脉、心悸、不宁、惊惕、脉细弱、脉细弱数、少眠、嗜睡、心悸不宁。

阅读:3.6W

心脾两虚忧思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心脾两虚、忧思、弱脉、心悸、呆钝、多梦、耳鸣、乏力、记忆减退、面萎黄、舌淡白、神疲、食欲不振、食欲减退、眩晕。

阅读:3.6W

耳内流脓:火热上炎

小结:耳内流脓的原因主要有风热上扰、肝胆湿热、肾阴虚损、虚火上炎等。风热上扰会引起耳内疼痛胀闷、跳痛或锥刺状痛。剧痛后,耳内流脓,痛缓解。其症状为听觉差、头痛、发热,恶风、鼻塞流涕、咽干而痛,口渴,耳膜破溃、有脓溢出、色黄,舌苔薄黄,脉浮数。病因为风热邪毒侵袭,传热入里,熏蒸耳窍,火热搏结,生腐化脓。治疗时应祛风清热、辛凉解表,药方选银翘散或桑菊饮,并加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等清热解毒之品。肝胆湿热引起的耳内流脓发作急骤,耳重痛,脓出痛减。伴有发热、口苦、咽干,便干溲赤,耳脓黄稠、量多,舌苔黄腻,脉弦数等症状。病因为湿热之邪蕴结,循足少阳胆经上扰,湿热搏结,化腐生脓。肝胆湿热引起的耳内流脓为急骤的实热证,一般无表证,仅见里实热证。治疗时应清肝胆湿热,药方选龙胆泻肝汤。肾阴虚损、虚火上炎引起的耳内流脓,时间长久,时作时止,脓液清稀无味,伴头晕、耳鸣、耳聋,腰膝酸软,口干心烦,面色潮红且有低热,舌质红,脉细数。病因为肾精虚损,不能制阳,虚火上炎,循经上蒸于耳,耳窍空虚,易受外邪,邪与虚火交蒸,化腐为脓。治疗时应滋阴降火,药方选知柏地黄丸。诊断流程图。

阅读:3.8W

正虚毒炽乳腺癌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乳腺癌、正虚毒炽、弱脉、苍白、心悸、精神萎靡、剧痛、溃渗、脉无力、面晦暗、舌瘀斑、舌紫、失眠、食少、睡眠障碍、苔黄、肿块。

阅读:3.6W

肾皮质坏死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白细胞增多、红细胞增多、尿血红蛋白阳性、乳酸脱氢酶升高、白细胞增多、发热、尿量异常、尿少、胁痛、血尿。 病因:肾皮质坏死是一种少见的肾脏组织死亡形式,这种死亡只影响部分或全部肾的外层(皮质)而不影响内层(髓质)。肾皮质坏死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约10%病例发生在婴儿和儿童。半数以上有肾皮质坏死的新生儿在分娩时伴发突然的胎盘分离(胎盘剥离);其他最常见的原因是血流细菌感染(败血症)。在儿童、肾皮质坏死可以接着发生感染、脱水、休克或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在成人,细菌性败血症引起皮质坏死约占全部病例的1/3.一种少见的动脉梗塞形式。以皮质组织坏死,继而钙化为特征。恰位于包膜下的区域,近髓区和髓质内无累及。肾皮质坏死可在任何年龄发生。女性中,妊娠的并发症(如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子宫出血、产褥期脓毒症、羊水栓塞、宫内死亡、先兆子痫)占病例的50%以上。而细菌性脓毒症占30%,其他原因包括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移植肾超急排斥、烧伤、胰腺炎、蛇咬和中毒(如磷、砷)。约10%病例发生于婴儿和儿童期。在新生儿中,50%以上的病例是由胎盘早剥引起。其次常见的原因是细菌性脓毒症。儿童中感染细胞外容量丢失、休克和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是常见的原因。可疑的机制包括血管痉挛、凝血机制的激活、内毒素、免疫性损伤和直接的内皮细胞损害。损害极其类似于动物试验中一般的 Shwartzman现象。

阅读:3.6W

热毒熏蒸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热毒、熏蒸、滑数脉、热证、便秘、鼻煽、便干、便结、喘息、大便秘结、多饮、恶寒、恶心、烦渴、高热、汗多、口臭、口干欲饮、口苦、脉数沉微、目眩、尿赤、尿短、尿多、尿黄、尿量异常、尿频、尿浊、呕吐、气喘、气粗、热结旁流、舌暗红、舌红绛、声嘶、失音、四肢麻木、苔黄腻、痰多、痰鸣、头晕、小便短赤、小便短黄、心烦、咽喉红肿、咽喉肿痛、壮热。 病因:多由湿热邪毒壅遏所致。热毒燔灼厥阴,逼乱心神,木火升腾,胆液泄越。故临床表现为壮热昏谵,全身黄疸。络损血溢,故衄血便血。 《诸病源候论·因黄发血候》:"此由脾胃大热,热伤于心,心主于血,热气盛,故发黄而动血。"。

阅读:3.6W

寒饮伏肺慢性支气管炎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寒饮伏肺、慢性支气管炎、弦紧脉、不能卧、喘息、低热、浮肿、咳嗽、咳痰、泡沫痰、气喘、苔白滑、苔滑腻、痰白、痰多、痰稀、微热、畏寒、小便不利、肢冷。 备注:若饮多寒少,外无表证,喘咳饮盛者,可加葶苈子、白术、茯苓以健脾逐饮;痰壅气阻者,配白芥子、莱菔子豁痰降气。

阅读:3.6W

足部颜色青黑干枯,耳、额窦反射区有酸痛感,提示有耳部疾患

小结:足部颜色青黑干枯,耳、额窦反射区有酸痛感,提示有耳部疾患。

阅读:3.6W

火逆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有:火证、逆证、火证、上炎、地图舌、发黄、乏力、烦躁不安、咳嗽、咳嗽气短、咳痰不爽、口涩、脉虚数、气喘、气短、舌红、食少、苔少、咽干。 病因:火逆,病证名。指误用烧针、熏、熨、灸等火法,由此导致的变证。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主之。"柯琴注:"伤寒者,寒伤君主之阳也。以火迫劫汗,并亡离中之阴,此为火逆矣。"。

阅读:3.6W

邪热伤阴恶性心律失常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恶性心律失常、邪热伤阴、心悸、便干、不安、脉细促、尿黄、气短、情绪不稳、舌红、神疲、苔干、胸闷、胸闷气短。 备注:口干渴者,加生地黄、玄参等;热象偏重者,加栀子、黄连、淡竹叶等;阴虚夹痰热者,加用黄连温胆汤;阴虚夹瘀热者,加丹参、赤芍、牡丹皮等;阴虚火旺者,可用天王补心丹。

阅读:3.6W

二尖瓣狭窄与二尖瓣关闭不全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狭窄、代脉、P波高尖、T波高耸、慢性胸痛、咯血、呼吸困难。 病因:总述 二尖瓣狭窄患者的二尖瓣开口狭窄,血流不能通畅地从左心房流入左心室。常由风湿热、先天异常、退行性病变、严重肾病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引起。 基本病因 1、风湿热 风湿热导致二尖瓣狭窄的主要原因。风湿热与链球菌关系密切,由链球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如不及时治疗会损伤心脏,容易导致二尖瓣狭窄。 2、先天异常 较少见,主要是瓣下狭窄。 3、退行性病变 发生呈上升趋势,主要病变为瓣环钙化,多见于老年人,常合并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或主动脉瓣狭窄。 4、某些疾病 如严重肾病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心内膜炎。 5、药物因素 如服用含氟苯丙胺的减肥药。 危险因素 若患者患有风湿热、糖尿病、马方综合征等疾病,更容易发生二尖瓣狭窄。

阅读:3.6W

皮肤阿米巴病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阿米巴病、皮、皮肤溃疡、臭秽、疮痈不愈、溃疡、脓肿、疼痛、压痛。 病因:又称皮肤变形虫病,是阿米巴原虫侵犯皮肤而致病,大多继发于阿米巴性痢疾,主要发生于肛门及会阴部。临床主要表现为阿米巴溃疡、肉芽肿、脓肿等。患处有特殊性臭味,自觉疼痛,病程慢性,长期不愈,溃疡中可检出阿米巴。

阅读:3.6W

风阳内动颤证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颤证、风阳内动、弦滑数脉、便干、耳鸣、烦躁、肌肉麻木、口干、口苦、流涎、麻木、面红、尿赤、舌红、舌謇、苔黄、头晕、易激惹、震颤。

阅读:3.6W

惊恐夜啼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惊恐、夜啼、心神不宁、指纹青紫。 备注:睡中时时惊惕者,加钩藤、蝉蜕、菊花;喉有痰鸣者,加僵蚕、郁金;腹痛便溏者,加白芍、木香。本证亦可用朱砂安神丸镇惊安神,但只能短时期少量服用,不宜长服。蝉蜕、僵蚕动物类药物,水煎加热后可致蛋白凝固影响疗效,故而应研末冲服为宜。

阅读:3.6W

伤筋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筋脉证、伤证、青紫、淤血、功能障碍、畸形、疼痛、瘀斑、瘀肿、肿胀。 病因:软组织挫伤多因扭伤、挫伤、跌扑伤或撞击伤,造成肌体局部皮下软组织受伤。

阅读:3.6W

气滞心胸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气滞、心证、弦细脉、寸实、气滞、滞证、气血不畅、心系气滞、嗳气、腹胀、固定痛、矢气、苔滑、苔腻、太息、脘闷、脘胀、心痛、胸闷。 病因: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心脉不和。

阅读:3.6W

心脾气虚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心气虚证、脾气虚证、里虚、脾胃气虚、气虚、脾证、心证、虚证、心系气虚、心悸、虚胖、便溏、呆钝、多梦、乏力、健忘、脉虚弱、面㿠白、纳差、纳呆、气短、舌淡白、神疲、失眠、睡眠障碍、苔白、苔少、体重下降、消瘦、心胸汗。 病因:因心脾两脏气虚所致。

阅读:3.6W

桂枝人参汤证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表阳、寒证、里阴、桂枝体质、桂枝证、理中汤证、人参证、太阳病、太阳太阴合病、太阳误下、太阴病、发热、腹痛、脉浮大、舌淡红、舌红、心下痞、自汗。

阅读:3.6W

淋巴瘤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淋巴系统、肿瘤、单核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增多、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阳性、结节、全血细胞减少、斑块、包块、盗汗、发热、腹痛、腹泻、溃疡、皮痒、瘙痒、体重下降、消瘦。 病因: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全身各组织器官均可受累,伴发热、盗汗、消瘦、瘙痒等全身症状。

阅读:3.6W

痰湿壅阻人工授精调理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人工授精调理、痰湿壅阻、滑脉、心悸、闭经、闭经带多、不孕、带下稠、带下多、恶心、肥胖、经迟、经少、呕恶、苔白腻、体重增加、头晕、胸闷。 备注:若呕恶胸满甚者,加厚朴、枳壳、竹茹以宽中降逆化痰;心悸甚者,加远志化痰宁心安神;痰瘀互结成癥者,加昆布、海藻、菖蒲、三棱、莪术软坚化痰消癥;痰湿内盛,胸闷气短者,酌加瓜蒌、胆南星、石菖蒲宽胸利气以化痰湿;经量过多者,加黄芪、续断补气益肾以固冲任;心悸者,加远志以祛痰宁心;月经后期或经闭者,酌加鹿角胶、淫羊藿、巴戟天以补益冲任。

阅读:3.6W

肾经虚火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肾经证、虚火、肾系虚热、弦数脉、弦细脉、火证、肾证、虚热、脉弦细、舌红、苔少、五心烦热、腰膝酸软。 病因:肾阴虚火旺导致的病症。

阅读:3.6W

皮肤淀粉样变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角栓、丘疹、苔藓、白斑、瘙痒、色素沉着。 病因:淀粉样变病是以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于组织和器官的细胞外,导致一组有共同特点而临床表现各异的疾病的总称。此组疾病可根据病变累及区域的广泛程度分为系统性淀粉样变和局限性淀粉样变。系统性淀粉样变分为原发性、继发性、遗传性和老年性等类型,局限性淀粉样变分为皮肤性、结节性、继发性、内分泌性和遗传性等。淀粉样蛋白沉积于正常皮肤内则称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沉积于皮肤病的病灶内的则称继发性皮肤淀粉样变,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主要累及间叶组织常伴有皮肤损害,继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主要波及全身实质性器官,特别是肝、脾、肾等,无皮肤损害。其中皮肤表现以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和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的皮肤表现最常见。

阅读:3.6W

肾上腺皮质癌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癌病、肾上腺、疲劳、乳腺增生、发热、乏力、腹包块、腹胀、呼吸困难、体重下降、消瘦、胸痛、腰痛、腰胀。 病因:发生于肾上腺皮质的恶性肿瘤称为肾上腺皮质癌。12岁以下儿童相对的较多见,仅少数发生在成年人。

阅读:3.6W

痰热瘀闭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热闭、痰瘀、痰涎壅盛、弦滑数脉、闭证、热证、痰证、不安、不知人事、二便不利、昏仆、急暴、口臭、口噤、面红、气粗、情绪不稳、舌红、身热、苔黄腻、头昏、握拳、牙关紧闭、躁动。

阅读:3.6W

桂枝新加汤证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表阳、寒证、津亏、筋脉失养、津血不足、里阴、气阴亏虚、胃气虚证、营卫不和、沉迟脉、桂枝证、太阳病、太阳太阴合病、太阴病、恶风寒、发热、汗出、汗后、脉沉迟、身痛、体虚、自汗。 病因:属中风表虚,病机为营卫不和,气阴损伤。

阅读:3.6W

肝寒上逆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肝寒、上逆、肝胆寒、少阳相火、肝证、寒证、目眩、呕吐、四肢拘挛、四肢疼痛、头痛、头晕、涎沫、腰腹酸冷。

阅读:3.6W

中气下陷便溏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便溏、中气下陷、脱肛、肛门坠重、脉细弱、面㿠白、气短、舌淡白、四肢不温、苔白。

阅读:3.6W

风热伤营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风热、营分证、弦滑数脉、风证、热证、便干、喉痛、口干、尿黄、舌红绛、身热、苔黄、头痛。 病因:风热伤营:外感风热之邪,炽于营血,而致血热妄行,血分热甚故红斑如锦纹,热壅喉咙故痛。

阅读:3.6W

肝郁痰凝颈间生疮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肝郁痰凝、颈间生疮、痰滞、面色无华、睡眠不安、疼痛、体重下降、消瘦。 病因:多因忧思恚怒,气郁血逆,挟痰火凝结于少阳、阳明二经所致。

阅读:3.6W

风痰入络面肌痉挛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风痰入络、面肌痉挛、抽搐、肌肉麻木、麻木、涎沫、虚浮、眩晕。 病因:多见于口眼喝斜或风痰眩晕经久不愈患者。由于病久气虚,风痰久居经络,风痰相搏,络脉失去约束,遂见颜面抽搐。

阅读:3.6W

风热伤络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风热、络脉证、浮数脉、风证、热证、鼻出血、丘疹、鼻衄、齿衄、恶风、恶风寒、发热、腹痛、关节红肿、关节痛、关节肿痛、红斑、喉痛、急暴、咳嗽、尿血、皮下出血、瘙痒、舌红、苔黄、血色鲜红、牙龈出血、瘀点、紫癜。 病因:因风热外袭,灼伤血络所致。

阅读:3.6W

肺脾气虚鼻鼽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鼻鼽、肺脾气虚、弱脉、鼻塞、鼻胀、便溏、恶风、腹胀、流清涕、流涕、纳呆、舌淡白、苔白、形寒、嗅觉下降、肢冷。

阅读:3.6W

表虚不固小儿汗证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表虚不固、小儿汗证、虚脉、盗汗、动甚、乏力、脉无力、面色无华、舌淡白、神疲、苔白、头汗、易感、指纹淡、自汗。 备注:气短乏力、便溏者,加山药、炒扁豆;纳呆者,加焦山楂、麦芽、炒莱菔子。

阅读:3.6W

肝经风热瞳神紧小瞳神干缺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肝经风热、瞳神紧小瞳神干缺、浮数脉、抱轮红赤、急暴、流泪、目痛、神水混浊、视力模糊、视力障碍、苔黄、瞳神紧小、羞明。 备注:若目珠红赤较甚,加生地黄、牡丹皮、丹参、茺蔚子等凉血活血以退赤止痛;神水混浊较明显者,可加泽泻、猪苓、海藻等以利水泄热、软坚散结。

阅读:3.6W

吊线风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面瘫、口角歪斜、口眼歪斜、流泪、水肿。 病因:吊线风一般指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俗称面神经麻痹(即面神经瘫痪)、"歪嘴巴"、"吊线风",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限制。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患者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阅读:3.6W

薄黄腻苔、暗红舌

小结:舌质略暗淡、苔薄腻、微黄,此舌象提示患者脾虚痰瘀。此舌象患者或有手足冰凉、胸闷、痰多、容易困倦、关节酸痛、肢体麻木、肠胃不适等症状。此舌象患者可能由外感风湿侵袭、喜食肥甘厚味食物、长期久坐、缺乏运动所致。应以祛痰除湿、活血化瘀为主。

阅读:3.8W

产后虚弱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产后、虚弱、促甲状腺激素降低、促甲状腺激素升高、血糖降低、血糖升高、有恙。 病因:垂体前叶机能减退症(又称席汉氏病)系由垂体或下丘脑的多种病损累及垂体的内分泌功能而成。本病多见于女性,多与产后出血所致垂体缺血性坏死有关。主要症状为产后极度虚弱。

阅读:3.6W


COPYRIGHT© 2024 武汉知医邦科技有限公司 & 武汉汤头大药房有限公司 Chimboon Corporation & Take Tonic Pharmacy

备案号 鄂ICP备2023003624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鄂)-经营性-2023-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