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饮伏肺支饮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寒饮伏肺、支饮、弦紧脉、背痛、不能卧、喘息、咳嗽、咳痰、面浮、面肿、目泣自出、气喘、苔白滑、苔滑腻、痰多、涎沫、腰痛、震颤、足肿。
备注:若无寒热、身痛等表证,见动则喘甚、易汗,为肺气已虚,可改用苓甘五味姜辛汤,不宜再用麻黄、桂枝表散;若饮多寒少,外无表证,喘咳痰稀或不得息,胸满气逆,可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加白芥子、莱菔子;饮邪壅实,咳逆喘急、胸痛烦闷,加甘遂、大戟;邪实正虚,饮郁化热,喘满胸闷、心下痞坚、烦渴、面色黧黑、苔黄而腻、脉沉紧,或经吐下而不愈者,用木防己汤;水邪结实者,去石膏,加茯苓、芒硝;若痰饮久郁化为痰热,伤及阴津,咳喘、咳痰稠厚、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滑数,用麦冬汤加瓜蒌、川贝母、木防己、海蛤粉。
阅读:3.4W
灸法治乙脑后遗症
小结:马斌华,男,5岁,1993年10月就诊,四肢软瘫,颈项倾斜,双目向左上方凝视,对声光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有痛苦表情,言语不能,哭声低微,低热消瘦,大肉瘦削,如皮裹骨,是在4岁时由高热痉挛,诊断为乙型脑炎,病退后所引起的。用灸架熏灸百会,连续坚持灸1周,一周后低热消退,改用每天上、下午各熏灸1次,每次一个半小时,一月后双目凝视好转,对声光有反应,颈项可勉强伸直,四肢肌肉略见饱满,坚持治疗至一个半月,对呼唤有反应,但不能说话,对外界的呼唤可转头回顾,有喜怒表情,连续用上法治疗至两个月时,四肢可自主运动,在别人扶持下可行走,会说"妈妈""叔叔"等单词,但不清楚,治疗产生了明显的效果,病儿父母决心更大,配合更好,又坚持治疗一月,病儿言语听力、上下肢均功能良好,可独立行走,做精细动作时唯感左手灵活性较差,回家自行熏灸巩固疗效。(针灸医院蔡圣朝、魏从建经治)
阅读:3.4W
肝经不通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肝经证、不通、肝胆滞、肝证、滞证、气血不畅、便溏、呃逆、乏力、俯仰不利、面色无华、疲倦、情绪不稳、乳房胀痛、神志异常、视力模糊、视力障碍、胁下痛、胸胁胀痛、腰痛、易激惹、易怒、抑郁。
病因:肝经不通的症状有很多,可统称为郁结症状,常表现为各处疼痛,如胁肋胀痛、头面痛、面痛、乳房疼痛等,此外,还可出现面色发黄、睡眠差等症状。当患者出现肝经不通的症状时,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的中医内科就诊,辨证论治后遵医嘱进行用药治疗。
一、疼痛:
1、胁肋胀痛:胁肋胀痛是肝经不通、肝气郁滞的常见症状之一。因肝经循行于胁肋部,当经气运行到此处受到阻碍,难以通过,患者会感到该部位的满闷不舒,甚至胀痛;
2、头痛:循行于头部的经脉有很多,根据循行部位不同,头痛的部位也有所区别。足厥阴肝经入头顶,连于双目,因此以头顶疼痛最明显,有时会同时出现眼睛疼痛;
3、面痛:西医称为三叉神经痛。表现为面部疼痛突然发作,呈闪电样、刀割样、针刺样、电灼样剧烈疼痛,持续数秒到数分钟。因肝经在面部有循行分布,故面痛与肝经不通也有一定关系;
4、乳房疼痛:足厥阴肝经行至乳下,肝经不通时女性可在行经前或行经中出现乳房部位的隐隐疼痛或胀痛。还可发生于产后哺乳期的女性,甚至因乳房结块肿痛、乳汁排出不畅,以致结脓成痈,即乳痈。
二、面色发黄:
肝经不通,还可导致其中的胆红素无法正常代谢,从而引起面色发黄的情况。
三、睡眠差:
中医认为肝有疏泄调达、排泄解毒的作用,如果肝经不通,易导致情志不畅,对睡眠质量也会产生影响,导致睡眠差。
阅读:3.4W
中气不足的常见表现有哪些
小结:中气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人体内部的能量和生命力量。中气充足可以保持身体健康和平衡,而中气不足则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在中医角度看,中气不足通常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如长期劳累、精神压力、饮食不当等。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中气不足的常见表现,以帮助人们及时认识并采取相应的调理措施。
疲劳和乏力 中气不足的人往往感到疲劳和乏力。无论是进行轻微的体力活动还是长时间的工作,都会感到特别吃力。身体没有足够的能量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功能,导致人感到精神疲惫和力不从心。
容易感到寒冷 中气不足的人容易感到寒冷。由于中气的不足,无法提供足够的热能来保持体温平衡。即使在温暖的环境下,也会感到手脚冰冷或容易受寒。
消化不良 中气不足可能导致消化系统功能减弱。人们容易出现胃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或便秘等症状。消化器官无法有效吸收营养物质,导致营养不良和体力下降。
抵抗力下降 中气不足会使免疫系统功能减弱,使人更容易感染疾病。常见的表现包括容易感冒、反复感染、体质虚弱等。身体无法有效抵抗外界的病原体,导致容易生病和康复缓慢。
阅读:3.5W
热喘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气喘、热证、细数脉、鼻煽、唇绀、地图舌、腹胀、高热、精神萎靡、面青紫、气憋、气促、舌红、神志模糊、四肢厥冷、苔腐、苔厚、苔满、苔少、痰鸣。
病因:热喘,证名。肺热炽盛所致的气喘。
《古今医鉴·喘急》:"肺实肺热,必有壅盛胸满;外閧上炎之状。"由肺受热灼,痰火壅阻气道所致。多发于炎夏季节。
《临证指南医案·喘》邵新甫曰:"实而热者,不外乎蕴伏之邪,蒸痰化火。"治宜清肺平喘,选用麻杏甘石汤、千金苇茎汤、双玉散(丸)、玉液散、泻火清肺汤、泻白散、桑白皮汤等方。
喘证与肺气上逆、肾气失纳有关,病变涉及肺、肾、心、肝等多个脏腑。而气喘(又称喘促)又为许多急、慢性内科疾病过程中的一个症状,严重者可致喘脱,故喘证的治疗非常重要。在临床中,如实喘不治,日久将耗气伤津,易转化为虚证,虚虚实实,迁延不愈,故医者决不能轻视之,治喘尤当以治实喘为急务。明代李中梓曾曰:"《内经》论喘,其因众多,究不越乎火逆上而气不降也。"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实喘以热喘居多。
阅读:3.4W
睾丸炎与附睾炎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附睾炎、睾丸炎、恶心、发红、发热、高热、睾丸肿痛、寒战、肌酸痛、呕吐、疼痛、头痛、畏寒、阴囊痛、坠胀。
病因:总述
急性附睾炎的致病菌以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为多见,常见于中青年,多由于后尿道炎、前列腺炎、精索炎沿输精管逆行感染。尿道狭窄、尿道内器械使用不当、膀胱及前列腺术后留置导管等,常会引起附睾炎的发生。其次为淋巴途径,血行感染最为少见。
慢性附睾炎可由急性附睾炎未彻底治愈而迁延,也可以无急性期,系长期轻度感染所致。部分病例继发于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致病菌和感染途径与急性附睾炎相似。
基本病因
1、致病菌通过尿道进入尿路可以导致尿道炎、膀胱炎或前列腺炎,由此穿过淋巴系统或输精管侵入附睾及睾丸。细菌或病毒可通过扁桃体炎、牙齿感染或全身感染(肺炎、感冒等)进入血流导致附睾炎。引起附睾炎的常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结核杆菌、淋菌,衣原体亦常引起附睾炎。
2、前列腺切除术后,由于射精管在前列腺窝内开放,因排尿时腹腔的压力或用力排尿使带菌尿液返流入射精管引起附睾炎;如尿液无菌返流输精管亦可引起化学性附睾炎。
3、输精管结扎术后局部感染,细菌蔓延至附睾常并发附睾炎。
4、损伤。患者常主诉急性附睾炎前有阴囊损伤史。创伤后可有阴囊及附睾、睾丸血肿,但不多见。
5、导尿管及器械。脊髓损伤后,长期使用导尿管引流,部分患者可发生附睾炎或附睾睾丸炎。主要是由于长期尿路感染,细菌性膀胱炎、前列腺炎及尿道炎形成细菌病灶,不断地通过淋巴系统到达附睾或睾丸。
危险因素
1、免疫功能异常,比如患有免疫缺陷病或服用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
2、长期使用导尿管。
阅读:3.4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