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并行心律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QRS增大、疲劳、心悸、紧张、失眠、睡眠障碍、心慌、胸闷。
病因:1.器质性心脏病约占86%,以50-70岁发生率最高,约65%的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以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性心脏病最常见,其中50%以上患者有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时室性并行心律占1.7%,多见于发病24h内,可间断地出现达数小时,药物容易控制,系良性心律失常。并行心律也可见于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室性并行心律比室上性并行心律伴发心脏病的发生率高。房性并行心律健康人发生较多。
2.少见的病因如尿毒症、低钾血症、淀粉样变、白血病、硬皮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肾炎等。洋地黄中毒不会引起室性并行心律。
3.压迫颈动脉的过程中,可减慢、终止室性并行心律,但也可引起室性并行心律性心动过速,此系对迷走神经刺激的急性反应所致。
4.有若干病例持续发生室性并行心律,但无病因可循。
5.约有15%的并行心律见于健康人有人于运动后或吸烟后出现并行心律。有报告无器质性心脏病中青年人出现并行心律性室性心动过速更多见,占74.5%(35/47)。过度疲劳、情绪变化、失眠等为常见的诱因,提示并行心律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产生,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或体液因素有关。
6.在心脏置入性起搏器的临床应用中,不少起搏性心律失常属于并行心律的范畴。
7.小儿并行心律多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大多是良性心律失常,也不易发生室性并行心律性心动过速。也有报告年龄在2天-14岁的患儿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占65%,急性肾炎及其他疾病占12%,不明原因者占23%。多以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等为诱因。
阅读:3.6W
丙酸血症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多、尿酮体阳性、血糖升高、惊厥、粒细胞减少症、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厌食、早衰、出血、低体温、耳聋、发育迟缓、呼吸困难、昏迷、拒食、呕吐、神志异常、视力下降、视力障碍、嗜睡、听力下降、头昏、脱水、行为异常、易感。
病因:丙酸血症(Propionicacidemia, PA)又称丙酸尿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属于先天性有机酸代谢障碍。由于线粒体多聚体酶丙酰辅酶 A羧化酶(PCC)缺乏导致丙酸及其代谢产物蓄积,以反复发作的代谢性酮症酸中毒、蛋白质不耐受、高氨血症和血浆甘氨酸增高为主要临床特征。经过饮食、药物治疗,多数患者可以获得有效控制。2018年5月1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5部门联合制定了《第一批罕见病目录》,丙酸血症被收录其中。
阅读:3.6W
耳内流脓:火热上炎
小结:耳内流脓的原因主要有风热上扰、肝胆湿热、肾阴虚损、虚火上炎等。风热上扰会引起耳内疼痛胀闷、跳痛或锥刺状痛。剧痛后,耳内流脓,痛缓解。其症状为听觉差、头痛、发热,恶风、鼻塞流涕、咽干而痛,口渴,耳膜破溃、有脓溢出、色黄,舌苔薄黄,脉浮数。病因为风热邪毒侵袭,传热入里,熏蒸耳窍,火热搏结,生腐化脓。治疗时应祛风清热、辛凉解表,药方选银翘散或桑菊饮,并加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等清热解毒之品。肝胆湿热引起的耳内流脓发作急骤,耳重痛,脓出痛减。伴有发热、口苦、咽干,便干溲赤,耳脓黄稠、量多,舌苔黄腻,脉弦数等症状。病因为湿热之邪蕴结,循足少阳胆经上扰,湿热搏结,化腐生脓。肝胆湿热引起的耳内流脓为急骤的实热证,一般无表证,仅见里实热证。治疗时应清肝胆湿热,药方选龙胆泻肝汤。肾阴虚损、虚火上炎引起的耳内流脓,时间长久,时作时止,脓液清稀无味,伴头晕、耳鸣、耳聋,腰膝酸软,口干心烦,面色潮红且有低热,舌质红,脉细数。病因为肾精虚损,不能制阳,虚火上炎,循经上蒸于耳,耳窍空虚,易受外邪,邪与虚火交蒸,化腐为脓。治疗时应滋阴降火,药方选知柏地黄丸。诊断流程图。
阅读:3.8W
肾皮质坏死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白细胞增多、红细胞增多、尿血红蛋白阳性、乳酸脱氢酶升高、白细胞增多、发热、尿量异常、尿少、胁痛、血尿。
病因:肾皮质坏死是一种少见的肾脏组织死亡形式,这种死亡只影响部分或全部肾的外层(皮质)而不影响内层(髓质)。肾皮质坏死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约10%病例发生在婴儿和儿童。半数以上有肾皮质坏死的新生儿在分娩时伴发突然的胎盘分离(胎盘剥离);其他最常见的原因是血流细菌感染(败血症)。在儿童、肾皮质坏死可以接着发生感染、脱水、休克或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在成人,细菌性败血症引起皮质坏死约占全部病例的1/3.一种少见的动脉梗塞形式。以皮质组织坏死,继而钙化为特征。恰位于包膜下的区域,近髓区和髓质内无累及。肾皮质坏死可在任何年龄发生。女性中,妊娠的并发症(如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子宫出血、产褥期脓毒症、羊水栓塞、宫内死亡、先兆子痫)占病例的50%以上。而细菌性脓毒症占30%,其他原因包括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移植肾超急排斥、烧伤、胰腺炎、蛇咬和中毒(如磷、砷)。约10%病例发生于婴儿和儿童期。在新生儿中,50%以上的病例是由胎盘早剥引起。其次常见的原因是细菌性脓毒症。儿童中感染细胞外容量丢失、休克和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是常见的原因。可疑的机制包括血管痉挛、凝血机制的激活、内毒素、免疫性损伤和直接的内皮细胞损害。损害极其类似于动物试验中一般的 Shwartzman现象。
阅读:3.6W
二尖瓣狭窄与二尖瓣关闭不全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狭窄、代脉、P波高尖、T波高耸、慢性胸痛、咯血、呼吸困难。
病因:总述
二尖瓣狭窄患者的二尖瓣开口狭窄,血流不能通畅地从左心房流入左心室。常由风湿热、先天异常、退行性病变、严重肾病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引起。
基本病因
1、风湿热
风湿热导致二尖瓣狭窄的主要原因。风湿热与链球菌关系密切,由链球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如不及时治疗会损伤心脏,容易导致二尖瓣狭窄。
2、先天异常
较少见,主要是瓣下狭窄。
3、退行性病变
发生呈上升趋势,主要病变为瓣环钙化,多见于老年人,常合并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或主动脉瓣狭窄。
4、某些疾病
如严重肾病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心内膜炎。
5、药物因素
如服用含氟苯丙胺的减肥药。
危险因素
若患者患有风湿热、糖尿病、马方综合征等疾病,更容易发生二尖瓣狭窄。
阅读:3.6W
皮肤淀粉样变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角栓、丘疹、苔藓、白斑、瘙痒、色素沉着。
病因:淀粉样变病是以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于组织和器官的细胞外,导致一组有共同特点而临床表现各异的疾病的总称。此组疾病可根据病变累及区域的广泛程度分为系统性淀粉样变和局限性淀粉样变。系统性淀粉样变分为原发性、继发性、遗传性和老年性等类型,局限性淀粉样变分为皮肤性、结节性、继发性、内分泌性和遗传性等。淀粉样蛋白沉积于正常皮肤内则称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沉积于皮肤病的病灶内的则称继发性皮肤淀粉样变,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主要累及间叶组织常伴有皮肤损害,继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主要波及全身实质性器官,特别是肝、脾、肾等,无皮肤损害。其中皮肤表现以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和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的皮肤表现最常见。
阅读:3.6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