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脾益肺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便溏、乏力、腹胀、咳嗽、面色白、面色无华、气喘、气短、食欲不振、痰白、痰多、痰湿、痰稀、自汗、动辄加重、脉细弱、舌质淡、苔白滑、语声低微、补脾益肺。
各家论述:脾与肺为母子关系。有因母病及子土不生金者;有子病及母,子盗母气者;但以土不生金者多见。以食欲不振,腹胀便溏为脾虚失运的代表证。土不生金,是脾虚化源不足,导致肺气不足,宣降失调,故咳嗽气喘,脾肺气虚,津液输布失调,或为水肿,或为吐痰清稀而多。气短乏力,语声低微,动则自汗,面白无华,舌质淡,苔白滑,脉细弱皆为气虚之候。脾俞:补之以健脾益气、运化水湿。足三里:是胃经之合穴,腑病取合可健运脾胃、消胀除满、祛湿化痰。肺俞:取之以补益肺气,止咳平喘。膻中、气海:膻中以通调上焦心肺之气而见长,可宽胸理气,止咳平喘。《医宗金鉴》指出,膻中主治“哮喘,肺痈,咳嗽,气瘿等证”。气海既可补气,又可与膻中相配,一上一下,斡旋一身之大气,调和气机,使气息均匀,人即康泰也。
阅读:2.3K
易筋经倒拽九牛尾势
小结:本导引法可用于:胃经证、肠鸣、腹胀、腹痛、胃痛、腹水、呕吐、消谷善饥、口渴、咽喉肿痛、鼻衄、胸痛、膝痛、热病、发狂、无力、胃肠病。
来源:倒拽九牛尾势疏导足阳明经筋,与此经筋相应的是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经筋,起始于足次趾、中趾及无名趾,结于足背;斜向外行加附于腓骨,上结于膝外侧,直行上结于大转子部,再向上沿胁部联系脊柱。其直行者,上沿胫骨,结于膝部;分支之筋结于腓骨部,合于足少阳经筋。直行者沿伏兔上行,结于大腿部而聚会于阴器,再向上分布于腹部,至缺盆处结集,再向上至颈,夹口旁,会合于鼻旁颧部,向下结于鼻部,从鼻旁合于足太阳经筋。太阳经筋成为“目上纲”(上睑),阳明经筋成为“目下纲”(下睑)。另一支,从面颊结于耳前部。
足阳明胃经失调常表现为肠鸣腹胀,腹痛,胃痛,腹水,呕吐或消谷善饥,口渴,咽喉肿痛,鼻衄,胸部及膝髌等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病,发狂等。
阅读:2.2K
肾耳穴
小结:本耳穴用于治疗:膀胱炎、不孕症、垂体功能减退症、复视、功能性子宫出血、骨折、急性肾炎、近视、精神分裂症、老年性白内障、类风湿性关节炎、脉管炎、慢性青光眼、脑震荡后遗症、内分泌失调、尿潴留、偏头痛、乳糜尿、神经衰弱、肾盂肾炎、水湿、侏儒症、多梦、耳聋、耳鸣、高血压、角膜溃疡、久喘、尿急、尿频、气短、失眠、疼痛、听力下降、脱发、性功能减退、牙齿浮动、阳痿、遗尿、月经不调。
各家论述:本穴性阳,故有补肾,壮阳,渗湿,育精,强体之功。能补肾聪耳,强骨填髓,有强壮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种慢性虚弱性疾病,能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脱发、牙齿松动、骨折疼痛、耳鸣、耳聋、听力减退、白血病、水肿、再障性贫血、电解质平衡失调、慢性咽炎、五更泻等有治疗作用。
阅读:2.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