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亲者当知医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

肖福庵少汗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少汗。

阅读:2.3K

李学川便秘针灸方·第三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便秘、脾虚、虚秘。

阅读:2.3K

甲乙癫疾二便难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癫证、便难、小便困难、洞泄、癃闭、发狂、尿淋、头重、腰腿重。

阅读:2.3K

景岳痫证针灸方·第四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痫证、叫呼、痰涎。

阅读:2.3K

刺络拔罐法治咳嗽

小结:本拔罐法可用于:咳嗽。

阅读:2.3K

关氏治摆头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头摇、动风、血虚。

阅读:2.3K

廖润鸿霍乱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霍乱、吐泻。

阅读:2.3K

甲乙腰痛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腰痛、背冷、俯仰不利、腰冷。

阅读:2.3K

隔姜灸治腰痛

小结:本艾灸法可用于:腰痛。

阅读:2.3K

大全痧症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痧证、恶寒、发热、腹痛、头痛、腰背强痛。

阅读:2.3K

补脾益肺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便溏、乏力、腹胀、咳嗽、面色白、面色无华、气喘、气短、食欲不振、痰白、痰多、痰湿、痰稀、自汗、动辄加重、脉细弱、舌质淡、苔白滑、语声低微、补脾益肺。 各家论述:脾与肺为母子关系。有因母病及子土不生金者;有子病及母,子盗母气者;但以土不生金者多见。以食欲不振,腹胀便溏为脾虚失运的代表证。土不生金,是脾虚化源不足,导致肺气不足,宣降失调,故咳嗽气喘,脾肺气虚,津液输布失调,或为水肿,或为吐痰清稀而多。气短乏力,语声低微,动则自汗,面白无华,舌质淡,苔白滑,脉细弱皆为气虚之候。脾俞:补之以健脾益气、运化水湿。足三里:是胃经之合穴,腑病取合可健运脾胃、消胀除满、祛湿化痰。肺俞:取之以补益肺气,止咳平喘。膻中、气海:膻中以通调上焦心肺之气而见长,可宽胸理气,止咳平喘。​《医宗金鉴》指出,膻中主治“哮喘,肺痈,咳嗽,气瘿等证”​。气海既可补气,又可与膻中相配,一上一下,斡旋一身之大气,调和气机,使气息均匀,人即康泰也。

阅读:2.3K

太阳病针灸方·第二十七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太阳病、发热、头痛、小便清长。

阅读:2.3K

燥湿化痰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恶心、肥胖、呕吐、身重、痰湿、头重、眩晕、困倦、脉濡滑、纳少、苔腻、痰涎、胸脘痞闷、燥湿化痰。 各家论述:中脘为胃之募穴、腑之所会,功擅理中调气;足三里为胃之合穴,功擅健脾和胃。两穴配伍,可健运脾胃,通调腑气,清升浊降,则痰浊除,故《行针指要歌》曰:“或针痰,先针中脘、三里间。”脾胃为生痰之源,丰隆为足阳明胃经之络穴,络于足太阴脾经,功擅化痰降浊,为治痰之要穴;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合穴,可健脾利湿。二穴配伍,则理脾化湿、除痰降浊。

阅读:2.3K

无瘢痕灸治肩周炎

小结:本艾灸法可用于:肩周炎。

阅读:2.3K

吴亦鼎石水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石水、心悸、脉沉迟、脉沉细、苔白、腰以下肿。

阅读:2.3K

天窗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暴喑、耳聋、耳鸣、甲状腺肿、内热、颈项强痛、咽喉肿痛、扁桃体炎、颈椎病、落枕、五官病证。 来源:在斜方肌前缘,胸锁乳突肌后缘,深层为头夹肌;有耳后动、静脉及枕动、静脉分支;布有颈皮神经,正当耳大神经丛的发出部及枕小神经处。

阅读:2.3K

胃脘痛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胃痛、脘痛、胃反。

阅读:2.3K

王执中不嗜食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食欲不振。

阅读:2.3K

大全腹坚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腹部板硬、腹痛、腹胀、食欲不振。

阅读:2.3K

千金心悸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心悸。

阅读:2.2K

李守先不孕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不孕。

阅读:2.2K

曹国舅抚云阳板

小结:本导引法可用于:瘫痪。

阅读:2.2K

血崩不止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血崩、寒证、经色浅淡、小腹冷痛。

阅读:2.2K

大全水肿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水肿、水疝、偏坠、肾肿。

阅读:2.2K

廖润鸿无子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无子、宫寒不孕、月经不调。

阅读:2.2K

易筋经倒拽九牛尾势

小结:本导引法可用于:胃经证、肠鸣、腹胀、腹痛、胃痛、腹水、呕吐、消谷善饥、口渴、咽喉肿痛、鼻衄、胸痛、膝痛、热病、发狂、无力、胃肠病。 来源:倒拽九牛尾势疏导足阳明经筋,与此经筋相应的是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经筋,起始于足次趾、中趾及无名趾,结于足背;斜向外行加附于腓骨,上结于膝外侧,直行上结于大转子部,再向上沿胁部联系脊柱。其直行者,上沿胫骨,结于膝部;分支之筋结于腓骨部,合于足少阳经筋。直行者沿伏兔上行,结于大腿部而聚会于阴器,再向上分布于腹部,至缺盆处结集,再向上至颈,夹口旁,会合于鼻旁颧部,向下结于鼻部,从鼻旁合于足太阳经筋。太阳经筋成为“目上纲”(上睑),阳明经筋成为“目下纲”(下睑)。另一支,从面颊结于耳前部。 足阳明胃经失调常表现为肠鸣腹胀,腹痛,胃痛,腹水,呕吐或消谷善饥,口渴,咽喉肿痛,鼻衄,胸部及膝髌等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病,发狂等。

阅读:2.2K

关氏治肩凝症针灸方·第三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肩凝、肩部病证。

阅读:2.2K

杜思敬心闷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胸闷、气滞、太阳胸阳不振、憋闷。

阅读:2.2K

姚寅生肠痈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肠痈、痈。

阅读:2.2K

化脓灸治脑卒中后遗症

小结:本艾灸法可用于:中风后遗症。

阅读:2.2K

颌耳穴

小结:本耳穴用于治疗:颌下淋巴结炎、口腔溃疡、口腔炎、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牙痛。 临床应用:本穴是诊断上下颌关节病症的重要穴位。凡该穴出现色泽形态异常,电测阳性及压痛点即可确诊,而压痛点最有诊断意义。

阅读:2.2K

李学川疟疾针灸方·第四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疟疾、肺疟、心寒、畏寒。

阅读:2.2K

千金臂痛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臂痛、经络不通、肩不举。

阅读:2.2K

陆氏治项强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项强、筋脉失养、经脉不和、太阳邪郁肌表、俯仰不利、头痛、转侧不利。

阅读:2.2K

温和灸治颈椎病

小结:本艾灸法可用于:颈椎病、项痹。

阅读:2.2K

吴亦鼎胁痛针灸方·第二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胁痛、奔豚。

阅读:2.2K

大成瘰疬针灸方·第一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瘰疬、瘀证。

阅读:2.2K

肾耳穴

小结:本耳穴用于治疗:膀胱炎、不孕症、垂体功能减退症、复视、功能性子宫出血、骨折、急性肾炎、近视、精神分裂症、老年性白内障、类风湿性关节炎、脉管炎、慢性青光眼、脑震荡后遗症、内分泌失调、尿潴留、偏头痛、乳糜尿、神经衰弱、肾盂肾炎、水湿、侏儒症、多梦、耳聋、耳鸣、高血压、角膜溃疡、久喘、尿急、尿频、气短、失眠、疼痛、听力下降、脱发、性功能减退、牙齿浮动、阳痿、遗尿、月经不调。 各家论述:本穴性阳,故有补肾,壮阳,渗湿,育精,强体之功。能补肾聪耳,强骨填髓,有强壮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种慢性虚弱性疾病,能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脱发、牙齿松动、骨折疼痛、耳鸣、耳聋、听力减退、白血病、水肿、再障性贫血、电解质平衡失调、慢性咽炎、五更泻等有治疗作用。

阅读:2.2K

肖福庵呕吐针灸方·第三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呕吐。

阅读:2.2K

危亦林阴挺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阴挺、气陷。

阅读:2.2K

普济面赤热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面色红、面热。

阅读:2.2K

浮郄

小结:本穴位用于治疗:股痛、麻木、下肢麻痹、下肢麻木、膀胱炎、便秘、腓肠肌痉挛、霍乱转筋、急性胃肠炎。 来源:在股二头肌腱内侧;有膝上外侧动、静脉;布有股后皮神经,正当腓总神经处。

阅读:2.2K

灯火灸治鼻出血

小结:本艾灸法可用于:鼻出血。

阅读:2.2K

余纯痞块针灸方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痞块、积块、硬痛。

阅读:2.2K

面神经麻痹针灸方·第四

小结: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面瘫、牙痛。

阅读:2.2K


COPYRIGHT© 2024 武汉知医邦科技有限公司 & 武汉汤头大药房有限公司 Chimboon Corporation & Take Tonic Pharmacy

备案号 鄂ICP备2023003624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鄂)-经营性-2023-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