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软化症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膝髌、软化、摔跌、乏力、关节积液、关节痛、关节肿胀、屈伸不利、畏寒、无力、膝痛、夜痛。
病因:髌骨(膝盖骨)和股骨髁组成髌股关节,正常的髌股关节关节两部分对合比较正常,各部位关节面受力比较均匀。髌骨软化症发生,是髌股关节的这种生物力学关系发生紊乱造成的,髌骨向外侧倾或者半脱位,导致髌骨内侧的面软骨撞击股骨外髁滑车,引起关节外侧间隙软骨过度磨损(图1箭头所示),软骨细胞脱落,骨质增生,关节间隙狭窄一系列病理变化,出现各种临床症状:膝关节前侧疼痛,久坐起立或下楼、下坡时疼痛加重,常有腿打软,关节怕凉,或膝关节反复肿胀、积液等。严重时形成骨性关节炎,所以早期诊断,釆取合理的防治措施,预防它的发生或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阅读:3.4W
带状疱疹性脑膜炎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带状疱疹、脑膜炎、共济失调、惊厥、呕吐、头痛。
病因:带状疱疹是春季最易流行的一种病毒感染性皮肤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潜伏在体内再发,造成沿神经支配的皮肤区出现带状排列的成簇疱疹,伴随神经痛。老年人和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容易感染带状疱疹,而且一旦染上病情更为严重。民间把这种病称作"串腰龙",文献上叫"缠腰火丹",这是因为侵犯胸腰部位的带状疱疹占本病发病率的60%以上。实际上,这种病还可侵犯头、面、耳及上下肢等部位。由于这种病毒有亲神经的特点,发病总是沿神经走向,呈条带状,故称"带状疱疹"。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因为肝胆火盛及脾湿郁久,外感毒邪而发。现代医学已经知道这种病毒是由呼吸道感染侵入体内,潜伏到脊神经后根神经节或其它发病部位的神经细胞中。这种病毒平时可以不发病,但由于老年人及久病体虚的人,全身抵抗力下降,再遇到身体劳累、感冒等诱因,则易发此病。发病机制:病毒感染后无免疫力或低免疫力的人群(多数是儿童)可发生原发感染,即发生水痘。或病毒隐性感染,经血行传播到皮肤感觉神经末梢,经神经通路到脊髓神经后根或三叉神经,然后传播到颅神经感觉神经节的神经元,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例如:创伤、感冒、癌症、免疫系统疾病等等),潜伏的病毒就会大量繁殖,使神经节发炎、坏死,引起病人疼痛,同时病毒沿神经通路下传,到该神经支配的区域引起节段性疱疹。病毒也会感染运动神经元,引起病人肌无力和运动麻痹,但很少见。发病之初,主要表现为全身疲倦无力,食欲不振,轻度发烧,很快发病部位感觉灼热,跳着疼痛。如果发生在胸部或腰部,常误诊为心脏病或急腹症等。得了带状疱疹,1-3天后,发病部位的皮肤即出现绿豆粒大小、张力很大的丘疹、水疱,沿神经分布,集簇状排列,呈条带状。如果发生在胸部、腰部,多自脊柱的一侧斜向前下方,极少对称发病。
阅读:3.4W
少阳经头痛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少阳经、头痛、偏头痛、弦脉、寒热往来、恶心、耳聋、干呕、口苦、目眩、食欲不振、食欲减退、听力下降、往来寒热、心烦、胸胁胀满、咽干。
病因:少阳经头痛通常指少阳经引起的头痛。一般情况下,少阳经引起的头痛多与情志不畅、感冒、肝郁脾虚等原因有关,需要通过药物治疗、日常护理等方式进行改善。具体分析如下:
1.情志不畅:少阳经是人体经脉之一,分为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二者均会经过头部,如果经脉经过部位出现异常可能引发头疼。如果平时情绪变化较大,经常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对少阳经中气血流动速度造成影响,便可能出现头痛症状。建议平时多开窗呼吸新鲜空气,适当进行慢跑、游泳等有益身心的活动。
2.感冒:如果风热病邪、风寒病邪侵入了少阳经在头部的分支,也会令患者出现头痛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风热感冒颗粒、风寒感冒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
3.肝郁脾虚:此病多是饮食不节、劳倦太过等因素造成的,患者通常会出现情绪焦虑、头晕、头痛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加味逍遥散、香砂养胃丸等药物进行治疗。平时可以吃点山药、薏苡仁、白萝卜等补血健脾、益气通便的食物。
除了上述情况外,其他因素可引发上述症状,比如肝胆火旺。建议患者到医院进一步检查,了解原因后,再由医生展开对症处理。
阅读:3.4W
下丘脑-垂体病变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白细胞增多、促甲状腺激素降低、促甲状腺激素升高、甲胎蛋白升高、高钠血症、尿崩症、厌食、高热、记忆减退、精神错乱、神乱、嗜睡、体重下降、意识障碍、运动障碍。
病因:下丘脑-垂体系统在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和神经-内分泌功能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该系统与机体的水电解质代谢平衡、摄食、生殖、免疫、行为、心理和衰老等生命活动关系密切,其调控相当复杂。当发生下丘脑-垂体病变时,常可出现多样性的临床表现,如水电解质紊乱、摄食异常、体温调节障碍、生殖功能下降、生长发育异常等,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期。下丘脑-垂体系统疾病为临床诊疗的疑点及难点之一。
阅读:3.4W
手癣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癣、指手、红斑、溃烂、皮肤粗厚、皮肤肥厚、皮肤干燥、破裂、水疱、痛痒、脱屑。
病因:中医病名,出自。中描述:"……初起紫白斑点,叠起白皮,坚硬且厚,干枯燥裂,延及遍手。"说:"鹅掌风生于手掌之上……不独犯于手掌,而兼能犯于足面,白屑堆起,皮破血出,或疼或痒者有之。"鹅掌风是因风湿蕴结于皮肤,或血虚风燥所致。以手掌水疱、脱屑、粗糙变厚、干燥破裂、自觉痒痛为主要表现的癣类皮肤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手癣。手癣主要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感染引起。本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染,手癣感染的重要诱因有双手长期浸水、摩擦受伤、接触洗涤剂和溶剂等,故手癣在某些行业中发病率可相当高。
阅读:3.4W
阳明病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里证、阳证、恶热、胃家实、自汗、迟脉、大脉、滑数脉、实脉、苔黄、苔黄燥、长脉、五气阳明、阳明燥金、白苔心黄、边红中黑、红舌黄苔、红舌尖黄、黄滑中红、灰黑弦红、尖黄根白、尖黄根灰、里证、鼻出血、便秘、肠实、大肠证、化火、实热、胃实、胃证、阳明经头痛、燥屎、燥证、鼻衄、大便不通、大便困难、大汗、大渴、大渴引饮、大热、但热不寒、腹痛、腹硬痛、腹胀、腹胀腹痛、汗出、汗多、颈肿、渴喜冷饮、口干、口角歪斜、狂躁、脉洪大、脉滑疾、脉有力、面红、目黄、气粗、身热、涕浊、头汗、头热、头痛、脘胀、膝肿痛、先干后溏、消谷善饥、胸痛、牙痛、咽喉肿痛、壮热。
病因:因太阳表邪入里化热,或因少阳病失治,或因素体阳盛,邪热搏结于阳明所致。
阅读:3.5W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脑炎、白细胞增多、单核细胞增多、红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增多、癫痫、瘫痪、谵妄、错语、发热、恍惚、昏迷、咳嗽、流涕、视力障碍、头昏、头痛、妄幻、行为异常、意识障碍、注意涣散。
病因:单纯疱疹病毒(Herpessimplexvirus, HSV)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相应的炎性改变,临床称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erpessimplexvirusencephalitis, HSE),又称为急性坏死性脑炎,是 CNS最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本病呈全球分布,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国外 HSE发病率为(4-8)/10万,患病率为10/10万;国内尚缺乏准确的流行病学资料。在中枢神经系统中,HSV最常累及大脑颞叶、额叶及边缘系统,引起脑组织出血性坏死和(或)变态反应性脑损害。未经治疗的 HSE病死率高达70%以上。
阅读:3.4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