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亲者当知医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
少腹疽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疽、少腹、红肿、脓点、灼痛。
疾病预后:此证由七情火郁而生。
阅读:3.5W
脾疝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脾湿、疝证、四气太阴、泛吐苦水、泛吐清水、腹痛、化脓、脓血、脓肿、痰涎、胀痛。
病因:"脾脉……微大为脾疝,气裹大脓血在肠胃之外
阅读:3.5W
风痉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痉证、伤风、牢脉、弦紧脉、癫痫、不知人事、昏仆、口噤、头昏、腰背强直。
病因:风痉,病名。
①风伤太阳经脉,复受寒湿所致的痉症。治以祛风为主,参以熄风,用续命汤、天麻汤等方。
②指产后中风。
《千金要方》卷三:"中风第三":"产后百日,中风痉口噤不开,并治血气痛、劳伤。补肾。独活紫汤方。"又名在蓐中风。详产后中风条。③指子痫。出《济阴纲目》卷三:"羚羊角散:治妊娠冒闷,头项强直,角弓反张,名曰子痫风痉,羚羊角(镑)、独活、枣仁(炒)、五加皮、薏苡仁(炒)、防风、当归(酒浸)、川芎、茯神(去木)、杏仁各五分、木香、甘草各一分。右㕮咀,加生姜五片,水煎服。"
阅读:3.5W
肝郁痰热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肝郁、痰热、肝胆热、滑数脉、舌略胖、肝证、热证、痰证、郁证、懊恼、口干、口苦、脉滑数、舌紫、睡眠困难、睡眠障碍、苔黄腻、痰多、心烦、胸闷。
阅读:3.5W
热结肠腑脓毒症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脓毒症、热结肠腑、舌裂纹、舌芒刺、潮热、大便不通、腹痛、腹胀、腹胀腹痛、拒按、脉沉实、矢气、苔黑、苔黄燥、脘腹痞满、谵语。
备注:热象明显者,加栀子、黄芩;津亏者,加生地黄、玄参、麦冬。
阅读:3.5W
厥心痛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厥证、心痛、真心痛、微脉、厥阴风木、太阳司天、唇青、汗出、面白、胸痛、肢冷。
病因:因五脏虚损,七情所伤,气逆乘心,或寒热诸邪逆犯心包,痰瘀阻痹,心经气逆所致。
阅读:3.5W
风热犯表渴不欲饮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风热犯表、渴不欲饮、浮数脉、恶寒发热、汗出、喉痛、喉痒、口干不饮、舌淡白、苔黄、头身痛。
阅读:3.5W
寒邪壅盛胸痛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寒邪、胸痛、沉迟脉、喘息、短气、咳唾、脉沉迟、气喘、苔白腻、心痛彻背。
病因:素体阳虚,胸阳正属不足,若因工作劳累,终日伏案少动,
使胸阳不展,或病延日久,气滞血瘀,络脉痹阻;或因感受寒湿阴冷之邪,致
阴寒内盛,痹阻脉络而成胸痹。
阅读:3.5W
水黄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黄疸、水病、水停、烦闷、面青、身黄、声低、胸腹胀满、足肿。
病因:水黄,病名。三十六黄之一。治用大黄甘草汤等方。
阅读:3.5W
肝经风热青盲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肝经风热、青盲、弦数脉、偏瘫、多言、耳聋、口噤、口眼歪斜、屈伸不利、舌绛、苔黄、听力下降、瞳神散大、项强、心烦、指纹青紫。
病因:多由温热病后,热邪阻窍而致青盲,双耳失聪﹔热极生风,肝风内动,故瞳散神烦,咬牙踢足;心肺热邪郁阻而神烦多语,或口噤;肝风挟热留滞筋脉,故项强,肢体强直,屈伸不利或偏瘫;风邪侵络,中邪之处血脉涣散,表现为睑废口喝。
阅读:3.5W
风热犯表头热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风热犯表、头热、浮数脉、恶寒发热、汗出、口渴、面红、头胀痛。
病因:由风热犯表,热气随经脉上炎头面所致。
阅读:3.5W
产后胸闷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产后、胸闷、有恙。
病因:产后胸闷要积极寻找导致胸闷的原因,对因治疗。常见的原因有:
第一、肺栓塞。如果产后出现肺栓塞检查,血浆 D-二聚体会明显升高,做肺血管加强CT,可发现肺血管栓塞的部位,要积极予以抗凝治疗。
第二、围产期心肌病。患者会有心力衰竭的表现,除了胸闷以外,还会有气短、心悸、尿少、不能平卧、双下肢水肿等症状,要予以扩血管、利尿、强心、保护心功能等治疗。如果治疗及时,完全可以恢复。
阅读:3.5W
肾气虚证精液清冷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精液清冷、肾气虚证、细脉、乏力、精少、精神不振、毛发脱落、面色无华、尿频、气短、舌淡白、体重下降、脱发、消瘦、牙齿浮松、腰膝酸软、夜尿多。
病因:因先天不足,禀赋素弱,或久病、大病未复,或少年频犯手淫恶习,使肾气斫伤,故表现为腰疫、膝软、脱发,牙齿松动,脉细等肾气不足的见症。
阅读:3.5W
肝肾阴虚淋巴瘤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肝肾阴虚、淋巴瘤、细数脉、遗精、地图舌、耳鸣、颈肿、口干、目眩、舌红、苔少、头晕、五心烦热、胁痛、咽干、腰膝酸软、月经不调。
备注:阴虚火旺,手足心热者,可加知母、黄柏;盗汗甚者,可加牡蛎、浮小麦。
阅读:3.5W
气血两虚足跟痛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气血两虚、足跟痛、弱脉、恶风、懒言、气短、气短懒言、舌淡白、自汗。
阅读:3.5W
表虚风湿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表虚、风湿、浮脉、风证、表证、湿证、虚证、恶风、浮肿、关节痛、汗出、少力、舌淡白、身重、苔薄白、腰冷。
病因:平素气虚的人,外感风湿而发病。
阅读:3.5W
内热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内蕴、热证、沉数脉、浮数脉、滑脉、滑数脉、舌瘦、舌紫、数脉、弦滑脉、长脉、少阴君火、太阴湿土、寸实、黄滑中红、灰苔裂纹、里证、心证、苔松、紫绛瘦舌、疮痈、心悸、鼻红、便干、便血、潮红、齿痕舌、大便干结、带下稠、带下黄、低热、多动、额红、耳赤、烦渴、烦躁、咯血、汗出、喉痛、急躁、口干、口渴、冷饮、脉滑大、脉芤迟、霉酱苔、面红、目涩、尿赤、尿短、尿黄、呕血、舌红、舌裂、舌胖、失眠、手足心热、睡眠障碍、苔薄白、痰稠、痰黄、体重下降、涕稠、涕黄、吐血、消谷善饥、消瘦、小便短赤、小便短黄、心烦、心烦心悸、咽干、咽喉干痛。
病因:当人体血、津液、元阴等物质亏损,过度劳累、久病耗损、大量失血、饮食失宜、外来的六淫邪气中的"火(热)邪"的煎熬等情况下,体内的液态物质过度消耗而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导致内火的发生。
阅读:3.5W
脾肾阳虚四肢抽搐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脾肾阳虚、四肢抽搐、沉迟脉、沉缓脉、舌齿痕、舌胖、便溏、不渴、抽搐、口淡、面色发白、纳呆、尿量异常、尿少、水肿、苔腻、小便清长、形寒、腰膝酸软、肢冷。
病因:其病因多由呕吐、下利,脾胃虛寒,阳气虚衰,经脉失于温煦而四肢抽搐。
阅读:3.5W
肾气虚证房事淡漠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房事淡漠、肾气虚证、沉细脉、带下、便溏、舌淡白、苔白、小便清长、形寒、性功能障碍、性欲减退、阳痿、腰膝酸软、肢冷。
病因:肾气亏虚房事淡漠为病之甚,久病及肾或房室伤肾,精血不足,命门火衰,不能振奋阳气。
阅读:3.5W
寒饮伏肺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肺证、伏寒、伏饮、沉弦脉、肺系寒、肺系湿、弦紧脉、弦细脉、肺证、寒证、背冷、背痛、不能卧、喘息、低热、浮肿、咳嗽、咳痰、脉弦细、面浮、面肿、目泣自出、泡沫痰、气喘、热饮、舌淡白、苔白滑、苔滑腻、痰白、痰多、痰稀、吐痰爽利、微热、畏寒、涎沫、哮鸣、小便不利、形寒、胸膈满闷、腰痛、震颤、肢冷、足肿。
病因:因久病宿疾,致使阴寒凝聚,寒饮内伏于肺,或停积胸膈,阻碍气机升降所致。
阅读:3.5W
热毒炽盛过敏性紫癜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过敏性紫癜、热毒炽盛、滑数脉、弦数脉、便秘、斑点、斑块、斑色红紫、便血、发热、腹痛、关节红肿、关节肿痛、急暴、口干、口渴、面红、尿赤、尿血、瘙痒、舌红、苔黄、咽喉肿痛。
备注:腹痛,加延胡索、金铃子、赤芍以活血行气止痛;关节肿痛,可加忍冬藤、知母、秦皮、防己、秦艽等以清利湿热而止痛。
阅读:3.5W
火毒壅滞眶蜂窝织炎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火毒壅滞、眶蜂窝织炎、数脉、便秘、胞睑红肿、烦躁、高热、拒按、目突、尿赤、舌红、神昏、视力下降、视力障碍、苔黄、疼痛、头痛。
备注: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芒硝通腑泄热;壮热神昏者,可用清营汤送服安宫牛黄丸。
阅读:3.5W
肝经气绝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肝经证、气脱、肝胆亏、弦数脉、肝证、唇青、口干、囊缩、舌干、舌卷、神昏、心烦。
病因:肝经气绝舌卷症状:舌卷,舌质绛干,阴囊上缩(卵缩,囊缩)心胸烦满,唇青,神昏,脉弦数等,本症常由里热极盛,肝阴涸竭,致肝经气绝。
阅读:3.5W
肾气虚证胎漏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肾气虚证、胎漏、滑脉、耳鸣、乏力、脉沉弱、尿频、舌淡白、苔白滑、头晕、腿软。
病因:多缘禀赋素弱,先天不足,肾气虚怯,冲任不固,而发生胎漏下血。然亦有房事不节,损伤肾气,以致冲任不固,先漏而后堕者。
阅读:3.5W
脾阳虚证苔灰黑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脾阳虚证、苔灰黑、沉迟脉、便溏、不渴、腹冷痛、腹胀、面萎黄、气短、热饮、食欲不振、食欲减退、四肢不温、完谷不化、喜温、泄泻、形寒、肢冷。
病因:多由脾气久虚,气损及阳,或寒邪直中,或因误治,或因贪食生冷,损伤脾阳,中阳不振,阴寒内盛所致。如<辨舌指南>云:"如苔灰黑而滑者,此寒水侮土,太阴中寒也。"
阅读:3.5W
脾胃阴虚小儿痞块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脾胃阴虚、小儿痞块、细数脉、急惊风、便干、地图舌、烦躁、脉有力、面红、纳差、尿黄、舌红、手足心热、苔少、啼哭、体重下降、午后发热、消瘦、胁下痞块。
病因:乃因热病伤阴,阴津被热邪煎灼,聚而不散所致。
阅读:3.5W
漏疮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创口不合、寒热、口渴、漏管、漫肿、面萎黄、脓稀、体重下降、消瘦、硬肿。
病因:1.肛周脓肿
肛周脓肿自行溃破或切开引流后造成。
2.直肠肛门损伤
外伤、吞咽骨头、金属,肛门体温计,肛门镜检查等损伤肛管直肠,细菌侵入伤口即可引起。
3.肛门裂反复感染
肛门裂反复感染可并发皮下瘘。
4.会阴部手术
内痔注射误入肌层或手术后感染,产后会阴缝合后感染,前列腺、尿道手术后感染等,均可波及肛门直肠引起脓肿及瘘。
5.结核
既往报道结核病并发结核性肛瘘者甚多。高达26.9%,近年来明显下降为4%-10%。主要为吞咽结核菌引起,少数也可血行感染引起。
6.溃疡性大肠炎
7.克罗恩病伴发
克罗恩病伴发肛瘘者高达14%-76%。
8.直肠肛管癌
直肠肛管癌波及深部并发肛瘘。
9.血行感染
糖尿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病,因机体抵抗力降低,常由血行感染引起肛瘘。
10.其他
淋巴肉芽肿,放射菌病,尾骶骨髓炎,直肠、乙状结肠憩室炎等也可引起肛门直肠脓肿及瘘。
阅读:3.5W
肝血不足泪溢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肝血不足、泪溢、细脉、冷泪、面色无华、目眩、舌淡白、苔白、头昏、迎风流泪。
备注:可加菊花、白薇、石榴皮等以祛风止泪。
阅读:3.5W
肠胃虚弱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肠胃证、虚证、脾胃虚、上脘虚、肠证、胃证、下脘虚、嗳气、泛吐清水、甲横沟、脉虚弱、面白、面萎黄、木星丘萎缩、舌淡白、食欲不振、食欲减退、苔薄白、掌纹一线分叉。
病因:中医称肠胃虚弱为脾胃虚弱,临床上并不存在脾胃虚弱最主要的症状是什么这一说法,脾胃虚弱主要的症状有胃部不适以及全身不适,每个人体质不一样,病情轻重程度不一样,因此表现出的症状和表现也会有所不同。在早期发现后,要及时遵医嘱进行治疗,以控制病情发展,从而有利于身体健康。
1、胃部不适:脾胃虚弱可能会引起胃部不适,脾胃虚弱后由于腐熟运化食物的功能下降,容易导致食积脾胃而导致患者出现胃痛、胃胀,可能还会出现恶心、呕吐、嗳气、食欲下降等症状。此外,患者肠鸣音较明显,容易出现腹泻症状,可能会出现水样化大便的现象;
2、全身不适:脾胃虚弱在症状较为严重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引起全身不适。由于肠胃运化功能下降,导致水谷精微物质不能滋养全身,从而可能会出现面色苍白、萎黄、少气懒言、神疲乏力等症状,患者的体重也会出现明显下降。
脾胃虚弱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药物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如可以选择服用健康补脾丸、附子理中丸等,有利于脾胃虚弱所引起的不适症状得到改善。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饮食调护,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鸡蛋羹等,而应避免过多食用坚果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阅读:3.5W
肺胃热盛急性咽炎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肺胃热盛、急性咽炎、洪数脉、便秘、便结、大便秘结、发热、喉痛、口渴喜饮、淋巴结肿、尿黄、舌红、苔黄、痰稠、痰多、痰黏、吞咽不利、压痛、咽梗、咽膜充血、肿胀。
备注:若咳嗽痰黄、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可加瓜蒌仁、射干;高热者,可加水牛角、生石膏。
阅读:3.5W
肾寒上逆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上逆、肾寒、肾系寒、少徵癸火、寒证、肾证、太羽丙水、少腹胀、下肢软弱、胁痛、腰重。
阅读:3.5W
热毒伤咽咽部灼伤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热毒伤咽、咽部灼伤、细数脉、喉痛、舌红、身热、苔干、吞咽不利、咽干、咽喉干痛。
阅读:3.5W
产后眩晕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产后、眩晕、凝血酶原时间缩短、纤维蛋白原减少、有恙。
病因:产后眩晕,中医病名。是指分娩以后,出现突然头晕眼花,不能坐起,或心胸满闷,恶心呕吐,痰涌气急,心烦不安,甚则口噤神昏,不省人事或痰涌气急,甚则神识昏迷等一系列症状的病证。
《金匮要略》称"郁冒"又后世称"血晕""血运"、"血厥"。为产后危证之一,如不及时抢救,易致暴脱。可与西医"羊水栓塞"互参。
阅读:3.5W
气滞血瘀鼻红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鼻红、气滞血瘀、沉脉、舌暗红。
病因:因冲任不调或肺胃郁热,外感寒邪,使内热不得宣泄,蕴结于鼻部,致局部气血瘀滞而成。
《内经》所载"劳汗当风,寒薄为皱",即指此症而言。特点为鼻端暗红,肥大,浸润明显,表面皮肤增厚,毛孔扩大,并有结节状增殖。
阅读:3.5W
肝风挟痰胸闷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肝风挟痰、胸闷、二便失禁、乏力、恍惚、昏仆、口眼歪斜、神志不清、四肢抽搐、苔白腻、头昏、头晕、言语不清。
病因:发病前可有眩晕,胸闷,无力等症。发时卒然昏仆,四肢抽搐,口際不幵或口吐涎沬。
阅读:3.5W
风热上攻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风热、上攻、浮数脉、风证、上脘亏、上脘热、热证、恶寒发热、拒按、热泪、舌红、苔黄、疼痛、头痛、肿痛。
病因:风热上攻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因风热之邪上攻头面,所导致的口疮周红,甚则糜烂成片,红肿热痛,起病急骤,畏寒发热,鼻塞流涕,无汗或微汗,口干咽痛,或头痛或身痛,等一类病症。本证常见于漏睛疮等病证。
阅读:3.5W
湿热伤络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络脉证、湿热、滑数脉、热证、湿证、便血、恶心、腹痛、关节红肿、关节肿痛、尿血、呕吐、皮下出血、皮疹、舌红、舌瘀斑、舌瘀点、苔黄腻、瘀斑、瘀点、肿胀、紫癜。
阅读:3.5W
湿热蕴结高热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高热、湿热蕴结、滑数脉、汗出、渴不欲饮、舌红、身重、苔黄腻、心烦、胸脘痞闷。
阅读:3.5W
风阳内动头摇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风阳内动、头摇、弦数脉、口苦、面红、目赤、舌红、苔黄、眩晕、咽干、震颤。
病因:病由情志失调,或恼怒或久郁,使肝郁化火,或素体肝阳亢盛,肝为风木之脏,风性动摇,风阳上扰故头摇不能自制。
阅读:3.5W
气滞痰阻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气滞、痰阻、涩脉、舌齿痕、舌胖、气滞、痰证、痰滞、滞证、气血不畅、便秘、腹痛、腹胀、腹胀腹痛、纳呆、舌暗淡、食欲不振、食欲减退、苔腻、脘腹痞满、肿块。
阅读:3.5W
心火偏亢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实热、心证、滑数脉、舌尖红、实热、心系热、火证、太羽丙水、渴喜冷饮、口舌生疮、面红、尿赤、尿短、尿频、尿涩、尿痛、苔黄、小便赤涩、小便短赤、心烦。
病因:心火偏亢证,中医病证名。是指素体阳盛,孕后阴血养胎,阴不上承,心火偏旺,或孕后过食辛辣助火之品,热蕴于内,引动心火,心火移热于小肠,传入膀胱,热灼津液所表现出来的小便频数,尿短赤,面赤心烦,舌红欠润,少苔或无苔,脉细数的一类病证。常见于妊娠小便淋痛。
阅读:3.5W
风痰闭窍痫证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风痰闭窍、痫证、弦滑脉、疲劳、抽搐、恶心、乏力、仆倒、神志模糊、苔白腻、头晕、涎沫、胸闷。
备注:若神志昏蒙,加郁金;惊恐不安,加琥珀粉(冲服);苔厚白腻,加茯苓、白术、陈皮。
阅读:3.5W
气滞痰凝子痈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气滞痰凝、子痈、弦滑脉、痰滞、附睾结节、舌淡白、舌瘀斑、苔白腻。
备注:结节难消者,加三棱、莪术、夏枯草;阴囊积水者,加茯苓、泽泻。
阅读:3.5W
鹘眼凝睛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目突、凝视、心悸、白睛红赤、烦躁、汗多、甲状腺肿、流泪、目涩、目痛、失眠、食多、食欲亢奋、睡眠障碍、体重下降、消瘦、羞明、震颤。
阅读:3.5W
暑闭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有:闭证、暑证、夏季、长夏、闭证、不知人事、恶心、烦躁不安、腹痛、高热、昏仆、脉细促、呕恶、气促、舌红、舌津少、神昏、手足痉挛、苔燥、头昏、无汗、小便失禁、胸闷。
病因:暑闭又称重症中暑中的高热昏迷,是指以高热、神昏,或呕恶腹痛等为主要表现的中暑重症。
阅读:3.5W
肺脾两虚顿咳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顿咳、肺脾两虚、细脉、便溏、唇淡、地图舌、乏力、咳嗽、咳嗽气短、脉无力、面色发白、纳呆、气短、舌淡白、声低、食少、食少便溏、苔少、痰少、痰稀、无力、指纹淡。
病因:咳嗽日久,损伤肺脾之气,肺气虚失于肃降,脾气虚失于运化,所以表现为咳声无力,食少纳呆。它如气短声怯,面白唇淡,大便糖薄,脉细无力,均为肺脾气虚之象。
阅读:3.5W
风邪中络麻痹性斜视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风邪中络、麻痹性斜视、浮脉、急暴、歧视、舌淡白、苔白。
阅读:3.5W
湿热阻痹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痹阻、湿热、滑脉、滑数脉、濡数脉、弦滑数脉、热证、湿证、阴缩、便干、不安、大便干结、恶热、发热、烦渴、骨节痛、关节红肿、寒战、拒按、渴不欲饮、口干、口噤、口渴、口苦、口黏、面色发黄、尿赤、尿短、尿黄、尿涩、尿痛、情绪不稳、舌暗、舌红、身困、身热、身热不扬、神昏、四肢拘急、苔滑、苔黄、苔腻、喜冷、小便赤涩、小便短赤、小便短黄、心烦、肢节痛、肿痛、灼热、灼痛、足冷。
阅读:3.5W
寒湿腰痛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寒湿、腰痛、沉迟脉、沉紧脉、沉脉、恶寒、冷痛、脉迟缓、舌淡白、苔白腻、喜温、腰冷痛、腰重、阴雨发、转侧不利。
备注:本方由干姜、白术、茯苓、甘草组成。若寒邪偏胜,加附子、川乌、细辛;若湿邪偏胜,加苍术、厚朴、薏苡仁。
阅读:3.5W
湿热中阻消化性溃疡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湿热中阻、消化性溃疡、滑数脉、嘈杂、大便不畅、恶心、腹胀、渴不欲饮、纳呆、尿黄、舌红、苔黄腻、吐酸、脘痞、胃脘灼痛。
备注:湿邪偏盛,加藿香、佩兰、厚朴芳香化湿;热邪偏盛,加黄芩、蒲公英清热和中;恶心呕吐,加橘皮、竹茹降逆止呕;大便秘结,加生大黄(后下)通便;腹胀气滞,加厚朴、枳实下气除滞;纳呆少食,加神曲、谷麦芽消食开胃。
阅读:3.5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