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亲者当知医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
10线伴有大量6线的主要病理变化
小结:手掌上有明显的10线和大量的6线,这种掌纹特征多见于过大的精神压力所致的精神紧张型失眠患者。
阅读:3.4W
气虚血瘀小儿风湿热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气虚血瘀、小儿风湿热、代脉、结脉、心悸、唇绀、乏力、甲绀、久病、脉细弱、面晦暗、气短、颧红、舌紫黯、神疲、瘦弱。
备注:若纳呆食少,疲乏无力甚者,可酌加党参、茯苓、白术健脾益气;若咳喘甚而有黏痰者,可酌加苏子、杏仁、白芥子、法半夏祛痰宣肺平喘;若咳嗽咯血甚者,加三七散瘀止血。
阅读:3.4W
脾胃气滞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脾胃证、气滞、脾胃气滞、脾证、胃证、滞证、气血不畅、便秘、便溏、呃逆、乏力、腹痛、腹胀、腹胀腹痛、食欲不振、食欲减退、苔厚腻、头晕、脘腹胀满、胁痛、眼花。
病因:脾胃气滞的症状包括脘腹胀满、呃逆、腹胀、舌苔厚腻、食欲不振、乏力、腹部胁痛、头晕、眼花、便溏、便秘等症状。临床上暴饮暴食、发怒、贪凉、压力大等可导致气机不通引起脾胃气滞,导致脉弦、细、滑,胁肋胀满、大便异常等临床表现。
阅读:3.4W
甘草麻黄汤证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表实、表证、甘草证、麻黄汤证、皮水。
病因:本方证为皮水·水溢腠理、内无里热证的主治证。
阅读:3.4W
痰饮中阻苔灰黑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苔灰黑、痰饮中阻、弦滑脉、心悸、便溏、肠鸣、泛吐清水、腹脉跳动、腹胀、肌肉麻木、倦怠、咳嗽、咳嗽气短、渴不欲饮、麻木、目眩、尿短、尿量异常、尿少、疲乏、脐下悸、气短、少腹拘急、苔滑腻、头晕、涎沫、胸胀。
病因:因脾阳不振,津液不能正常敷布和运行,遂聚而生湿,停而为饮,凝而为痰,寒饮痰湿停滞胃肠,寒湿壅盛所致。
阅读:3.4W
胃气盛实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实证、胃证、脾胃实、实证、便秘、发狂、烦渴、腹胁痞满、汗多、口干、狂言、面黄、目黄、身热、谵语。
阅读:3.4W
虚劳泄泻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泄泻、虚劳、洪脉、便溏、乏力、倦怠、脉洪无力、脉无力、面萎黄、食少、食少便溏。
病因:虚劳,中医病证名。是多种慢性衰弱性证候的总称,其范围相当广泛。禀赋薄弱,劳倦过度,饮食损伤,久病失治等多种原因均会导致虚劳,其共同点是久虚不复而成劳。五脏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损,是虚劳的基本病机。辨证应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证为目。"虚则补之",补益是治疗虚劳的基本原则,应根据病理属性的不同,分别采用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的治法,并结合五脏病位的不同而选方用药,以加强治疗的针对性。做好调摄护理,对虚劳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3.4W
酒齄鼻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酒糟鼻、结节、丘疹、鼻肥大、潮红、红斑、脓疱、溢脂、灼热。
阅读:3.4W
肝气虚证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肝证、气虚、弱脉、太阳寒水、肝胆气虚、关沉、关缓、关濡、关弱、关涩、关微、关虚、少角丁木、肝证、虚证、太商庚金、抽搐、唇淡白、多梦、乏力、甲淡白、流泪、脉弦无力、梦见草木、面色发白、面色发青、面色无华、目眩、舌淡白、视力模糊、视力下降、视力障碍、头晕、无力、胁痛、指甲变异。
阅读:3.4W
脾胃湿热肠易激综合征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滑数脉、暴泻、大便不爽、烦渴引饮、腹痛、肛灼、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腻、泄泻、胸闷。
阅读:3.4W
劳伤崩漏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崩漏、劳伤、动甚、脉虚大、舌红、神疲、苔薄、血崩、余沥不尽、肢倦。
病因:病证名。崩漏证型之一。见清·萧赓六《女科经纶·卷七》。指因劳役过度,损伤脾气,冲任失摄而致崩中漏下者。
阅读:3.4W
甘胆丸
小结:本方效验秘方,适用于:呛咳。
阅读:3.4W
产后血亏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产后、血亏、有恙。
病因:分娩过程失血过多,很容易造成新妈妈贫血,贫血严重会影响到新妈妈的身体恢复及小宝宝的营养健康。产后贫血的发生,和新妈妈的体质,以及产后出血过多有着很大的关系。新妈妈的贫血严重时会影响自身恢复和不利宝宝的哺乳,所以,新妈妈要早发现、早防治。
阅读:3.4W
阳强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勃起异常、滑精、太过、触痛、僵硬、强直。
病因:阳强是指阴茎异常勃起,茎体强硬,久而不衰,触之则痛,或伴有精流不止的一种病证。
相当于西医学的阴茎异常勃起症。
阅读:3.4W
病毒疹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发疹、病毒感染、红斑、丘疹、水泡、瘀点、睑肿、发热、腹痛、呕吐、咽痛、淋巴结肿、肝肿、脾肿、肌痛、胞睑水肿、易激惹。
阅读:3.4W
脾虚便溏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便溏、脾虚、乏力、腹胀、腹胀神疲、脉细弱、纳差、舌淡白、神疲、苔薄白。
阅读:3.4W
暑疟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疟疾、暑邪、浮紧脉、洪数脉、弦数脉、暑证、恶寒、恶心、发热恶寒、烦渴引饮、口渴、脉浮紧、脉洪数、脉弦数、尿赤、尿黄、呕恶、呕逆、痞胀、舌红、身痛、身重、苔黄腻、无汗、胸闷、肢节痛、肢痛、壮热、自汗。
病因:病名。疟疾中的一种。
(1)《杂病源流犀烛·疟疾源流》载述由"受暑而得",症见"但热不寒,或多热,里实不泄,烦湿而呕,肌肉消削。"治"宜益元散、香薷饮、小柴胡汤参用之,或加竹沥。"李用粹则谓:"暑疟者,其症大寒,大烦,大喘,大渴,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单热微寒,宜清暑解表(见《证治汇补》。
(2)即瘅疟。见《普济方·诸疟门》(3)即湿疟。见《症因脉治》卷四。
阅读:3.4W
羊毛温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伏邪、温病、沉数脉、洪数脉、温毒、谵妄、不宁、不语、大热、发热、脉沉数、脉洪数、尿赤、尿黄、气促、气急、舌瘀点、身软、神昏、神疲、食少、心烦、行为异常、胸闷、胸胀。
病因:羊毛瘟,中医病名,瘟疫之一,出自《羊毛瘟论》。
中医病名,出自《羊毛瘟论》:"羊毛瘟邪,面现青色,舌有点纹,寒热胸闷,周身拘板,头眩作痛,是此证也。"。
阅读:3.4W
蒸乳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产后、低热、哺乳期、发热、乳房胀痛、乳汁不行。
病因:见。即蒸乳。详该条。
阅读:3.4W
阳明腑实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阳明腑实、喘息、大便不通、恶心、烦躁、腹痛、腹胀、腹胀腹痛、高热、脉沉实、脉有力、呕吐、气喘、气促、日晡潮热、神昏、苔黄燥、下利清水、谵语。
备注:热盛动风,兼手足躁扰,甚则狂乱,神昏痉厥者,合用羚角钩藤汤;热盛津伤,阴液亏损,兼腹满便秘,口干唇裂,舌苔焦躁,脉象沉细者,合用增液汤;热结肠腑,小肠热盛,小便涓滴不畅,尿色红赤者,用导赤承气汤;神昏谵语,狂躁不安者,用紫雪丹。
阅读:3.4W
劳咳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咳嗽、劳证、盗汗、发热、干咳、寒热、喉痛、脉数大、脉数大无力、脉无力、神疲、声嘶、痰稠、痰臭、痰多、痰中带血、咽干、咽喉干痛。
病因:久嗽成劳或劳极伤肺所致。
阅读:3.4W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脾反射区的耳部按摩
小结:按摩方法:用搓摩法搓摩脾反射区1-2分钟,以按摩部位发红或有酸胀感为宜。
阅读:3.4W
风疽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风湿、疽、湿疹、烦热、寒热、红肿、溃烂、淋巴结肿、流黄水、瘙痒、下肢溃疡、灼痛。
病因:多因湿热阻滞肌肤,或留于经络血脉而发。该证多发于下肢,尤以胫部为常见。
阅读:3.4W
寒湿凝滞上吐下泻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寒湿凝滞、上吐下泻、沉脉、不渴、泛吐清水、腹胀痛、口淡、舌淡白、苔白腻。
病因:本证多见于恣食生冷之物(如瓜果、冰淇淋等凉品),或夜卧露宿当风,或冒雨涉水者。
阅读:3.4W
生殖系统在面部的反射区
小结:生殖系统在面部的反射区在人中及嘴唇四周部位。若女性嘴唇下面有痣或痦子,并且下巴发红,而肾反射区比较光洁,说明此人可能存在腰部酸痛;若女性嘴唇四周有痣、痦子,或女性嘴唇四周发青、发乌或发白,并且肾反射区有异常,说明此人可能性冷淡;若女性人中有痦子,说明子宫可能有问题;若男性嘴唇上周有痣、痦子,并且肾功能反射区也不好,可能生殖系统有问题;若 40 岁以上的男性上嘴唇比较厚,可能是前列腺增大;若上嘴唇有粉刺,并且反复发生,说明可能患有前列腺炎;若男性上嘴唇不平,有沟,说明可能有性功能障碍。
阅读:3.4W
表里俱实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表里共证、实证、实脉、恶寒、二便不通、发热、腹胀痛、拒按、头身痛、无汗。
病因:因风寒暑湿或温热邪毒外袭,表邪未解而内有宿食积滞或痰饮、瘀血、脏腑郁热等,邪正相搏所致。
阅读:3.4W
蛔积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蛔虫病、积证、神经衰弱、营养不良、乏力、烦躁、腹痛、蛔虫、疲倦、神志异常、食欲不振、食欲减退、嗜睡、体重下降、消瘦、抑郁。
病因:虫积是指肠道出现寄生虫,通常会导致患者出现饮食异常、腹部异常疼痛、面黄肌瘦,部分患者面部还会出现虫斑,多见于小儿疳积、厥证等病症。造成这种情况大多是因为饮食不卫生,食用了被虫卵、虫体污染的食物造成的,一般蛔虫症会造成患者出现白斑、嗜食异物、烦躁啼哭、便下蛔虫等。
阅读:3.4W
胃肠湿热瘾疹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胃肠湿热、瘾疹、弦滑数脉、便秘、便结、大便秘结、恶心、腹痛、纳呆、呕吐、瘙痒、舌红、神疲、苔黄腻、脘痛、泄泻。
阅读:3.4W
白色指甲提示贫血、营养不良
小结:甲板部分或全部变成白色,多见于寒证,提示营养不良或慢性肾病。
阅读:3.4W
肺经燥热金疳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肺经燥热、金疳、数脉、便秘、鼻干、眵结、口渴、目涩、目痛、尿赤、热泪、舌红、苔黄。
备注:常于方中加赤芍、牡丹皮以凉血活血退赤,加连翘以增清热散结之功;若小泡位于黑睛边缘者,加夏枯草、决明子以清肝泻火;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以泻腑清热。
阅读:3.4W
外力伤害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变形、挫伤、打击伤、电击伤、冻伤、骨折、冷伤、扭挫伤、日晒伤、闪挫扭伤、烧烫伤、淹溺伤、闭合伤、出血、挤压伤、开放伤、摩擦伤、扭伤、牵拉伤、枪伤、切割伤、晒伤、摔跌伤、疼痛、脱位、运动损伤、震荡伤、肿胀、坠堕伤。
病因:机械暴力导致的损伤。诸如撞击、摔倒、枪弹、重压等。主要表现为出血、淤青、皮肤破裂、脱白、软组织损伤及内脏损伤等。
阅读:3.4W
阳明经热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里阳、热证、滑数脉、长脉、里证、阳盛、恶热、烦渴引饮、汗出、脉洪大、脉有力、面红、壮热。
病因:阳明里热、腑气不通、内扰心神
阅读:3.4W
产后疼痛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产后、疼痛、有恙。
病因:产妇在产后出现关节疼痛或全身酸痛,但疼痛部位的皮肤表面无红肿现象,这被称为产后身痛或产后关节痛。
阅读:3.4W
甘草治药物中毒
小结:本方为单小偏方,适用于:药物中毒。
阅读:3.4W
心脏病的手部表现
小结:手掌心脏反射区出现三角形纹,表示心脏病较严重;感情线和智慧线之间有明显的贯桥线,提示心律不齐。
阅读:3.4W
大肠热结大便困难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大便困难、大肠热结、便干、耳赤、烦渴、烦躁、腹胀、拒按、口渴、脉沉实、脉有力、面红、尿黄、苔糙、苔干、苔腻、胀痛。
病因:邪热传入阳明之腑,热结大肠,或素食辛辣,阳明积热,壅滞胃腑,耗伤津液,胃肠津枯液少,致大便艰涩难下。虽未达到实热便秘程度,但仍有燥粪内滞肠道,所以症见腹部胀满,腹痛拒按或按之有形。
阅读:3.4W
血虚经行㾦㿔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经行㾦㿔、血虚、细脉、经迟、经少、面色无华、皮肤干燥、瘙痒、舌淡白、夜甚。
病因:素体阴血不足,或多产,或慢性失血,导致营阴不足。经行时期阴血下注血海,阴血愈虚,血虚生风,肌肤失养,经行遂发疹块作痒。
阅读:3.4W
胃脘瘀血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瘀血、胃证、涩脉、脾胃血瘀、胃痛、胃脘、便黑、唇紫黯、呕血、舌瘀斑、舌紫黯、吐血。
病因:血瘀胃脘证,是指血液瘀积胃脘所表现的证候。凡脾胃之病,或寒凝、气滞等使血瘀于胃脘,皆可引起此证。以胃脘刺痛、舌紫、脉涩为辨证要点。
阅读:3.4W
指甲半月痕过大,小心胃部有恶变
小结:双手指甲半月痕过大,且半月痕前端边沿呈锯齿状,应注意胃部有恶变。
阅读:3.4W
肺脾积热胞睑肿胀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胞睑肿胀、肺脾积热、数脉、偏头痛、发热、红肿、拒按、热泪、舌红、疼痛、羞明。
阅读:3.4W
大肠湿热高热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大肠湿热、高热、滑数脉、腹痛、肛灼、里急后重、舌红、苔黄腻、下利脓血。
病因:湿热之邪蕴结于大肠,以热为主所致。湿热内蕴,蒸达于外则壮热不已;热邪下迫大肠,则里急欲便;湿阻大肠,气滞热壅则坠胀后重;湿热蕴结大肠则肛门灼热,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肠道气机不利则腹痛;热伤肠中脉络,则下利脓血,本证的特点是湿热壅聚大肠,出现下利脓血,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其高热亦无明显午后加重、壮热起伏特点,因其虽湿热为患但以热邪为主。
阅读:3.4W
血虚经行头痛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经行头痛、血虚、心悸、乏力、经色浅淡、经少、经稀、脉细弱、面苍白、少眠、舌淡白、神疲、头痛、头晕。
阅读:3.4W
肺经郁热胬肉攀睛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肺经郁热、胬肉攀睛、数脉、咳嗽、咳痰、目涩、目痒、苔黄、痰稠。
病因:多因邪热犯肺,肺经蕴热,灼伤津液,津液无以上承头目,故起胬肉。热蕴于肺,邪至上焦,故胬肉色淡,目涩痒较轻;肺失宣肃,故咳嗽痰稠。
阅读:3.4W
气阴耗伤小儿百日咳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气阴耗伤、小儿百日咳、细脉、痉咳、盗汗、地图舌、乏力、干咳、咳声无力、懒言、纳呆、气短、气短懒言、舌淡白、神疲、声嘶、食少、苔少、苔无、痰白、痰稀、无痰、自汗。
备注:咳嗽不止者,加紫菀、款冬花、苦杏仁;纳呆食少者,加砂仁、六神曲、麦芽;大便不实者,加白扁豆、山药;盗汗甚者,加地骨皮、浮小麦、牡蛎;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瓜蒌。
阅读:3.4W
风热蕴肤猫眼疮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风热蕴肤、猫眼疮、浮数脉、风团、丘疹、便干、发热、关节酸痛、红斑、喉痛、尿黄、瘙痒、舌红、苔黄、咽干、咽喉干痛。
阅读:3.4W
气阴耗伤肺结核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肺结核、气阴耗伤、舌齿痕、便溏、盗汗、恶风、乏力、咯血、咳嗽、咳嗽气短、咳痰、脉细弱数、面㿠白、纳差、气短、舌淡白、神疲、声低、痰白、痰多、痰稀、痰中带血、畏寒、无力、午后发热、自汗。
备注:咯痰稀薄,加紫菀、款冬花、苏子温润止咳;咯血量多者,加花蕊石、蒲黄、仙鹤草、三七以止血;纳少腹胀,大便溏薄者,加白扁豆、薏苡仁、莲子肉、山药益气健脾。
阅读:3.4W
肺阴虚证咽干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肺阴虚证、咽干、细脉、鼻干、干咳、喉痒、舌红、声嘶、痰少、涕少、无痰、咽红。
病因:多由久病体弱,或邪热恋肺,发汗太过等损伤肺阴,津液不足,无以上润咽喉所致。故见喉痒,干咳,音哑等症。
阅读:3.4W
神经性皮炎的观手诊病
小结:1线下移,2线上移,两线形成狭窄的明堂。4线细小而弯曲。
阅读:3.4W
薄白腻苔、齿痕舌
小结:舌质胖嫩,颜色较正常舌浅,舌边有明显的齿痕,中后部苔薄白腻。多为脾肾阳虚。此舌象患者或有身重体沉、乏力、大便溏泄、四肢寒凉、食欲减退、小便清长等症状。这种舌象多是由先天稟赋不足、滥用药物、长期熬夜、过食寒凉生冷食物、长期处于寒湿环境中等导致的。应以健脾祛湿、温阳补肾为主。
阅读:3.4W
气血两虚发痉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发痉、气血两虚、弦细脉、心悸、耳鸣、甲淡白、角弓反张、筋脉拘急、脉弦细、面色无华、气短、神疲、眩晕。
病因:血虚发痉,病证名。指失血过多,血虚无以养筋所致的痉病。见《类证治裁.痉症》。
阅读:3.4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