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亲者当知医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
少腹疽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疽、少腹、红肿、脓点、灼痛。
疾病预后:此证由七情火郁而生。
阅读:3.5W
风寒湿痹白疕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白疕、风寒湿痹、关节变形、关节红肿、关节畸形、关节僵硬、关节肿痛、红斑、鳞屑、脉濡滑、皮疹、舌淡白、苔白腻、脱屑、形寒、肢冷。
阅读:3.5W
软骨症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骨软、跛行、发育不良、关节红肿、关节肿痛、肌萎、酸痛、疼痛、行步困难、运动障碍。
病因:软骨症是指因维他命 D缺乏或代谢过程异常造成骨质生长迟缓的疾病。
阅读:3.5W
慢性胃炎的手部表现
小结:感情线行走到中指下时,出现小的竖干扰线;智慧线和生命线的交叉处有菱形纹。以上皆提示慢性胃炎信号。
阅读:3.5W
脾疝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脾湿、疝证、四气太阴、泛吐苦水、泛吐清水、腹痛、化脓、脓血、脓肿、痰涎、胀痛。
病因:"脾脉……微大为脾疝,气裹大脓血在肠胃之外
阅读:3.5W
泄风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汗多、皮痒、癞、乏力、汗出、结痂、口干、脉浮洪、皮肤潮湿、皮疹、瘙痒、身凉、身痛。
病因:泄风,病名。
(1)风在腠理而致汗泄的病症。
《素问.风论》:"外在腠理,则为泄风。"
《类经.风证》:"泄风者,表不固也。"
《增补内经拾遗方论.泄风》:"腠理为渗泄之门,风若中之,外不得入,内不得出,风搏汗泄,故名泄风。"证见多汗,皮上湿如水渍,口干,不能劳事,身痛而寒。治宜益气固表止汗,用玉屏风散等方。
(2)皮疹有搔痒者。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风气相搏,风强则为隐疹,身体为痒,痒为泄风,久为痂癞。"。
阅读:3.5W
肝郁痰热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肝郁、痰热、肝胆热、滑数脉、舌略胖、肝证、热证、痰证、郁证、懊恼、口干、口苦、脉滑数、舌紫、睡眠困难、睡眠障碍、苔黄腻、痰多、心烦、胸闷。
阅读:3.5W
热结肠腑脓毒症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脓毒症、热结肠腑、舌裂纹、舌芒刺、潮热、大便不通、腹痛、腹胀、腹胀腹痛、拒按、脉沉实、矢气、苔黑、苔黄燥、脘腹痞满、谵语。
备注:热象明显者,加栀子、黄芩;津亏者,加生地黄、玄参、麦冬。
阅读:3.5W
厥心痛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厥证、心痛、真心痛、微脉、厥阴风木、太阳司天、唇青、汗出、面白、胸痛、肢冷。
病因:因五脏虚损,七情所伤,气逆乘心,或寒热诸邪逆犯心包,痰瘀阻痹,心经气逆所致。
阅读:3.5W
风热犯表渴不欲饮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风热犯表、渴不欲饮、浮数脉、恶寒发热、汗出、喉痛、喉痒、口干不饮、舌淡白、苔黄、头身痛。
阅读:3.5W
寒邪壅盛胸痛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寒邪、胸痛、沉迟脉、喘息、短气、咳唾、脉沉迟、气喘、苔白腻、心痛彻背。
病因:素体阳虚,胸阳正属不足,若因工作劳累,终日伏案少动,
使胸阳不展,或病延日久,气滞血瘀,络脉痹阻;或因感受寒湿阴冷之邪,致
阴寒内盛,痹阻脉络而成胸痹。
阅读:3.5W
水黄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黄疸、水病、水停、烦闷、面青、身黄、声低、胸腹胀满、足肿。
病因:水黄,病名。三十六黄之一。治用大黄甘草汤等方。
阅读:3.5W
乳腺炎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乳房、炎症、白细胞增多、蜂窝织炎、乳痈、厌食、恶心、高热、寒战、口渴欲饮、溃脓、淋巴结肿、乳房肿块、乳头皲裂、食欲不振、食欲减退、疼痛、头痛、胸闷、压痛、胀痛、肿胀。
病因:乳腺炎是女性常见的疾病,根据病因的不同可以分为急性化脓性乳腺炎、乳晕旁瘘管、浆细胞性乳腺炎等,在此以最常见的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做陈述。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常发生于哺乳期,特别是初产妇产后1-2个月内,故又叫急性哺乳期或产褥期化脓性乳腺炎,中医称为"乳痈"。初产妇急性乳腺炎的发病率高达2%-4%,比经产妇乳腺炎多1倍。乳汁淤积伴发细菌感染而发病,呈急性炎症表现,红肿热痛,寒战高热,早期可以手法排乳,中药治疗,化脓以后则需要切开引流。发病后不仅产妇本人痛苦异常,而且不能继续哺乳,影响婴儿的健康,所以要从妊娠后期开始预防,做好产褥期保健,急性乳腺炎是可以预防的。
阅读:3.5W
肺胃热盛妊娠腹胀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肺胃热盛、妊娠腹胀、洪数脉、便秘、不安、喘息、烦渴、口渴、尿赤、气喘、情绪不稳、少眠、舌红、苔黄腻、心烦、胸膈痞满。
病因:多由素体阳盛,肺胃积热,孕后阴血聚以养胎,其热益甚,上凑心胸,遂致胀满痞闷,呼吸迫促,甚则喘急不安。
阅读:3.5W
营养性腹泻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营养不良、腹泻、精神萎靡、呕吐、食欲减退、水样便、小便失禁。
病因:腹泻常见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及非感染性。感染性病因可由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引起,非感染因素则包括饮食因素、药物因素、气候因素、疾病因素。
阅读:3.5W
肝经风热青盲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肝经风热、青盲、弦数脉、偏瘫、多言、耳聋、口噤、口眼歪斜、屈伸不利、舌绛、苔黄、听力下降、瞳神散大、项强、心烦、指纹青紫。
病因:多由温热病后,热邪阻窍而致青盲,双耳失聪﹔热极生风,肝风内动,故瞳散神烦,咬牙踢足;心肺热邪郁阻而神烦多语,或口噤;肝风挟热留滞筋脉,故项强,肢体强直,屈伸不利或偏瘫;风邪侵络,中邪之处血脉涣散,表现为睑废口喝。
阅读:3.5W
生命线不完整,或提示免疫力差
小结:生命线不完整是指线过细、过浅、过短或有断裂,不能构成一条完整的曲线。生命线起点偏高或偏低,也是身体状况不良的反映。生命线较细较浅:体质虚弱。生命线过短:免疫力差。生命线起点断裂:可能幼年曾患过严重的疾病。起点偏高:易患高血压和胆囊炎。起点偏低:肠胃消化功能差。
阅读:3.5W
挛痹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痹证、痉挛、关节不利、肌肉麻木、筋脉拘挛、麻木、疼痛。
病因:证见筋脉拘挛,肢体麻木疼痛。多由湿热淫盛筋骨所致。
阅读:3.5W
产后胸闷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产后、胸闷、有恙。
病因:产后胸闷要积极寻找导致胸闷的原因,对因治疗。常见的原因有:
第一、肺栓塞。如果产后出现肺栓塞检查,血浆 D-二聚体会明显升高,做肺血管加强CT,可发现肺血管栓塞的部位,要积极予以抗凝治疗。
第二、围产期心肌病。患者会有心力衰竭的表现,除了胸闷以外,还会有气短、心悸、尿少、不能平卧、双下肢水肿等症状,要予以扩血管、利尿、强心、保护心功能等治疗。如果治疗及时,完全可以恢复。
阅读:3.5W
肝肾阴虚淋巴瘤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肝肾阴虚、淋巴瘤、细数脉、遗精、地图舌、耳鸣、颈肿、口干、目眩、舌红、苔少、头晕、五心烦热、胁痛、咽干、腰膝酸软、月经不调。
备注:阴虚火旺,手足心热者,可加知母、黄柏;盗汗甚者,可加牡蛎、浮小麦。
阅读:3.5W
气血两虚足跟痛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气血两虚、足跟痛、弱脉、恶风、懒言、气短、气短懒言、舌淡白、自汗。
阅读:3.5W
表虚风湿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表虚、风湿、浮脉、风证、表证、湿证、虚证、恶风、浮肿、关节痛、汗出、少力、舌淡白、身重、苔薄白、腰冷。
病因:平素气虚的人,外感风湿而发病。
阅读:3.5W
脾肾阳虚四肢抽搐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脾肾阳虚、四肢抽搐、沉迟脉、沉缓脉、舌齿痕、舌胖、便溏、不渴、抽搐、口淡、面色发白、纳呆、尿量异常、尿少、水肿、苔腻、小便清长、形寒、腰膝酸软、肢冷。
病因:其病因多由呕吐、下利,脾胃虛寒,阳气虚衰,经脉失于温煦而四肢抽搐。
阅读:3.5W
寻常痤疮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痤疮、结节、丘疹、瘢痕、粉刺、红肿、囊肿、脓疱、压痛、溢脂。
病因:痤疮是常发生在青年男女的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自限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面部、背部和胸部等皮脂腺较多的部位,常伴有皮脂溢出,青春期过后,大多自然痊愈或减轻。
阅读:3.5W
灸法治牙龈炎
小结:在牙痛与其他病变同时存在时,灸感能分别各自发生一次感应过程。一般均是与灸处距离较近与病变较重的部位首先发生感应,如某一病变部位症状已经消失,则以后只能在症状存在的部位发生反应。
阅读:3.5W
肾气虚证房事淡漠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房事淡漠、肾气虚证、沉细脉、带下、便溏、舌淡白、苔白、小便清长、形寒、性功能障碍、性欲减退、阳痿、腰膝酸软、肢冷。
病因:肾气亏虚房事淡漠为病之甚,久病及肾或房室伤肾,精血不足,命门火衰,不能振奋阳气。
阅读:3.5W
认识手疗
小结:手疗一般是指手部按摩疗法,就是通过手指对手部某些固定的与身体内外脏器、组织有着特定联系的穴位、病理反射点或敏感点等,以特定的治疗手法刺激,来调节相应的经络、脏腑、组织、器官,以达到保健强身、治疗急慢性疾病的目的。
阅读:3.5W
寒饮伏肺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肺证、伏寒、伏饮、沉弦脉、肺系寒、肺系湿、弦紧脉、弦细脉、肺证、寒证、背冷、背痛、不能卧、喘息、低热、浮肿、咳嗽、咳痰、脉弦细、面浮、面肿、目泣自出、泡沫痰、气喘、热饮、舌淡白、苔白滑、苔滑腻、痰白、痰多、痰稀、吐痰爽利、微热、畏寒、涎沫、哮鸣、小便不利、形寒、胸膈满闷、腰痛、震颤、肢冷、足肿。
病因:因久病宿疾,致使阴寒凝聚,寒饮内伏于肺,或停积胸膈,阻碍气机升降所致。
阅读:3.5W
热毒炽盛过敏性紫癜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过敏性紫癜、热毒炽盛、滑数脉、弦数脉、便秘、斑点、斑块、斑色红紫、便血、发热、腹痛、关节红肿、关节肿痛、急暴、口干、口渴、面红、尿赤、尿血、瘙痒、舌红、苔黄、咽喉肿痛。
备注:腹痛,加延胡索、金铃子、赤芍以活血行气止痛;关节肿痛,可加忍冬藤、知母、秦皮、防己、秦艽等以清利湿热而止痛。
阅读:3.5W
火毒壅滞眶蜂窝织炎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火毒壅滞、眶蜂窝织炎、数脉、便秘、胞睑红肿、烦躁、高热、拒按、目突、尿赤、舌红、神昏、视力下降、视力障碍、苔黄、疼痛、头痛。
备注: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芒硝通腑泄热;壮热神昏者,可用清营汤送服安宫牛黄丸。
阅读:3.5W
鞘膜积液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鞘膜、积液、阴囊下坠、阴囊胀痛、肿块。
病因:鞘膜积液是指鞘膜腔内积聚的液体超过正常量而形成的囊肿。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当鞘膜本身或睾丸、附睾等发生病变时,液体的分泌与吸收失去平衡,形成鞘膜积液。鞘膜内如长期积液、内压增高,可影响睾丸的血运和温度调节,引起患侧睾丸萎缩。根据鞘状突闭合的位置不同,可分为睾丸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混合型鞘膜积液、睾丸精索鞘膜积液(婴儿型)、交通性鞘膜积液等五种类型。
阅读:3.5W
肝经气绝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肝经证、气脱、肝胆亏、弦数脉、肝证、唇青、口干、囊缩、舌干、舌卷、神昏、心烦。
病因:肝经气绝舌卷症状:舌卷,舌质绛干,阴囊上缩(卵缩,囊缩)心胸烦满,唇青,神昏,脉弦数等,本症常由里热极盛,肝阴涸竭,致肝经气绝。
阅读:3.5W
子宫肌瘤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肿瘤、子宫、癌抗原125升高、红细胞增多、血糖升高、尿潴留、贫血、石瘕、包块、不孕、臭秽、带下多、地丘肥大、恶心、发热、乏力、腹痛、急腹痛、经多、经期延长、脓血、呕吐、人中红肿、人中色黑、下腹包块、下腹痛、下腹坠胀、小便困难、腰背酸痛、阴道流血、阴道下血。
病因: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也是人体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又称为纤维肌瘤、子宫纤维瘤。由于子宫肌瘤主要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其中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作为一种支持组织而存在,故称为子宫平滑肌瘤较为确切。简称子宫肌瘤。
阅读:3.5W
肾气虚证胎漏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肾气虚证、胎漏、滑脉、耳鸣、乏力、脉沉弱、尿频、舌淡白、苔白滑、头晕、腿软。
病因:多缘禀赋素弱,先天不足,肾气虚怯,冲任不固,而发生胎漏下血。然亦有房事不节,损伤肾气,以致冲任不固,先漏而后堕者。
阅读:3.5W
毒气感染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恶气、感染、疠气、邪毒、疫毒、疫疠、瘴毒、数脉、病毒感染、细菌感染、便干、不宁、抽搐、大便干结、恶寒、发热、烦渴、高热、寒战、红肿、坏死、角弓反张、口渴、脉有力、尿赤、尿短、舌红、苔干、苔黄、小便短赤、心烦、牙关紧闭、灼痛。
病因:毒气是对生物体有害的气体的统称。
毒气有自然界产生和人工制造两种;其中人工通过化学手段制造的毒气一般被用于军事目的,属于化学武器。有些毒气内所含的物质能够附着于红细胞,令红细胞的载氧量减低,愈多的毒气吸入,会使得红细胞的载氧量愈低。吸入过量的毒气可以令到人窒息,甚至死亡。
阅读:3.5W
药物性肾损害
小结:本病症状与体征为:药物性、肾脏损害、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增多、尿白细胞阳性、尿糖阳性、血清胱抑素C升高、肾衰竭。
病因:药物性肾损害是指由药物所致的各种肾脏损害的一类疾病。肾脏是药物代谢和排泄的重要器官,药物引起的肾损害日趋增多,主要表现为肾毒性反应及过敏反应。故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药物性肾毒性作用的认识,以降低药物性肾损害的发生率。约20%-34%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与应用肾毒性药物有关,由于目前因药种类繁多,加之药物滥用问题严重,药物引起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日益增多。据国外报道,在住院病人中约2%-5%发生药源性急性肾功能不全,监护室病人中甚至可高达15%在老年人中,发生率更高。
阅读:3.5W
蛊疰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蛊毒、注疰、刺痛、腹痛、皮肤肿痛、肉瞤、身热、心痛、胸闷。
病因:人聚虫蛇杂类,以器皿盛之,令相啖食,余一存者,即名为蛊。能变化或随饮食入腹,食人五脏。小儿有中者,病状与大人、老子无异,则心腹刺痛、懊闷。急者即死。缓者涉历岁月,渐深羸困。食心脏尽利血,心脏烂乃至死。死又疰易旁人,故为蛊疰也。
阅读:3.5W
脾阳虚证苔灰黑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脾阳虚证、苔灰黑、沉迟脉、便溏、不渴、腹冷痛、腹胀、面萎黄、气短、热饮、食欲不振、食欲减退、四肢不温、完谷不化、喜温、泄泻、形寒、肢冷。
病因:多由脾气久虚,气损及阳,或寒邪直中,或因误治,或因贪食生冷,损伤脾阳,中阳不振,阴寒内盛所致。如<辨舌指南>云:"如苔灰黑而滑者,此寒水侮土,太阴中寒也。"
阅读:3.5W
脾胃阴虚小儿痞块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脾胃阴虚、小儿痞块、细数脉、急惊风、便干、地图舌、烦躁、脉有力、面红、纳差、尿黄、舌红、手足心热、苔少、啼哭、体重下降、午后发热、消瘦、胁下痞块。
病因:乃因热病伤阴,阴津被热邪煎灼,聚而不散所致。
阅读:3.5W
漏疮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创口不合、寒热、口渴、漏管、漫肿、面萎黄、脓稀、体重下降、消瘦、硬肿。
病因:1.肛周脓肿
肛周脓肿自行溃破或切开引流后造成。
2.直肠肛门损伤
外伤、吞咽骨头、金属,肛门体温计,肛门镜检查等损伤肛管直肠,细菌侵入伤口即可引起。
3.肛门裂反复感染
肛门裂反复感染可并发皮下瘘。
4.会阴部手术
内痔注射误入肌层或手术后感染,产后会阴缝合后感染,前列腺、尿道手术后感染等,均可波及肛门直肠引起脓肿及瘘。
5.结核
既往报道结核病并发结核性肛瘘者甚多。高达26.9%,近年来明显下降为4%-10%。主要为吞咽结核菌引起,少数也可血行感染引起。
6.溃疡性大肠炎
7.克罗恩病伴发
克罗恩病伴发肛瘘者高达14%-76%。
8.直肠肛管癌
直肠肛管癌波及深部并发肛瘘。
9.血行感染
糖尿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病,因机体抵抗力降低,常由血行感染引起肛瘘。
10.其他
淋巴肉芽肿,放射菌病,尾骶骨髓炎,直肠、乙状结肠憩室炎等也可引起肛门直肠脓肿及瘘。
阅读:3.5W
落枕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颈痛、转侧不利、歪斜、酸痛、酸胀、疼痛、项强、压痛。
阅读:3.5W
肝血不足泪溢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肝血不足、泪溢、细脉、冷泪、面色无华、目眩、舌淡白、苔白、头昏、迎风流泪。
备注:可加菊花、白薇、石榴皮等以祛风止泪。
阅读:3.5W
肠胃虚弱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肠胃证、虚证、脾胃虚、上脘虚、肠证、胃证、下脘虚、嗳气、泛吐清水、甲横沟、脉虚弱、面白、面萎黄、木星丘萎缩、舌淡白、食欲不振、食欲减退、苔薄白、掌纹一线分叉。
病因:中医称肠胃虚弱为脾胃虚弱,临床上并不存在脾胃虚弱最主要的症状是什么这一说法,脾胃虚弱主要的症状有胃部不适以及全身不适,每个人体质不一样,病情轻重程度不一样,因此表现出的症状和表现也会有所不同。在早期发现后,要及时遵医嘱进行治疗,以控制病情发展,从而有利于身体健康。
1、胃部不适:脾胃虚弱可能会引起胃部不适,脾胃虚弱后由于腐熟运化食物的功能下降,容易导致食积脾胃而导致患者出现胃痛、胃胀,可能还会出现恶心、呕吐、嗳气、食欲下降等症状。此外,患者肠鸣音较明显,容易出现腹泻症状,可能会出现水样化大便的现象;
2、全身不适:脾胃虚弱在症状较为严重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引起全身不适。由于肠胃运化功能下降,导致水谷精微物质不能滋养全身,从而可能会出现面色苍白、萎黄、少气懒言、神疲乏力等症状,患者的体重也会出现明显下降。
脾胃虚弱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药物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如可以选择服用健康补脾丸、附子理中丸等,有利于脾胃虚弱所引起的不适症状得到改善。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饮食调护,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鸡蛋羹等,而应避免过多食用坚果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阅读:3.5W
肠胃积热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肠胃证、热积、脾胃热、弦数脉、白苔边黄、上脘热、肠证、积证、热证、胃证、下脘热、便秘、便干、便结、不宁、大便秘结、腹胀、口臭、口气臭、冷饮、面红、尿赤、尿短、舌红、身热、苔黄、完谷不化、脘胀、小便短赤、心烦。
病因:胃肠积热症是一种病症状态,溃疡多位于唇、颊、口底部位。
阅读:3.5W
肺胃热盛急性咽炎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肺胃热盛、急性咽炎、洪数脉、便秘、便结、大便秘结、发热、喉痛、口渴喜饮、淋巴结肿、尿黄、舌红、苔黄、痰稠、痰多、痰黏、吞咽不利、压痛、咽梗、咽膜充血、肿胀。
备注:若咳嗽痰黄、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可加瓜蒌仁、射干;高热者,可加水牛角、生石膏。
阅读:3.5W
肾寒上逆
小结:本证症候要素见:上逆、肾寒、肾系寒、少徵癸火、寒证、肾证、太羽丙水、少腹胀、下肢软弱、胁痛、腰重。
阅读:3.5W
妊娠头痛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妊娠、头痛、有恙。
病因:妊娠期间,出现头痛,称为"妊娠头痛"。头痛有外感与内伤之别,外感引起的头痛可见于妊娠各期,内伤头痛多见于妊娠中、晚期,且常与头晕并见。
阅读:3.5W
骨枯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骨髓证、枯证、虚、骨、关节、乏力、骨质疏松、关节红肿、关节肿痛、四肢酸痛、萎缩、无力。
病因:骨枯症是中医的一个病名。该类疾病主要包括如下两方面:
第一、骨的外形发生萎缩、塌陷。患者存在严重的骨质疏松,导致骨的内部出现严重的骨质破坏、钙质的流失,或者由于骨周围血液循环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其发生严重的缺血性坏死,此时骨的内部除了有大量的骨质破坏,还会逐渐出现骨的外形塌陷,进而导致患者的运动功能丧失。
第二、萎症。萎症指的是患者由于肾精亏虚导致全身涉及运动系统的相关功能丧失,比如患者会有肢体的萎软无力、腰膝酸软以及各种运动功能的下降等等。一旦出现了骨枯症这一类的疾病,治疗相对比较困难,而且该类疾病会随着病程的延长而逐渐加重。
阅读:3.5W
热毒伤咽咽部灼伤
小结: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热毒伤咽、咽部灼伤、细数脉、喉痛、舌红、身热、苔干、吞咽不利、咽干、咽喉干痛。
阅读:3.5W
产后眩晕
小结: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产后、眩晕、凝血酶原时间缩短、纤维蛋白原减少、有恙。
病因:产后眩晕,中医病名。是指分娩以后,出现突然头晕眼花,不能坐起,或心胸满闷,恶心呕吐,痰涌气急,心烦不安,甚则口噤神昏,不省人事或痰涌气急,甚则神识昏迷等一系列症状的病证。
《金匮要略》称"郁冒"又后世称"血晕""血运"、"血厥"。为产后危证之一,如不及时抢救,易致暴脱。可与西医"羊水栓塞"互参。
阅读:3.5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