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
小结
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大脉、伏脉、数脉、弦脉、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单核细胞增多、红细胞增多、类风湿因子升高、淋巴细胞增多、尿血红蛋白阳性、秋季、少阳司天、血红蛋白增多、少角丁木、太徵戊火、赤脉传睛、寒热往来、贫血、少阳相火、少阴君火、太阳寒水、唇颤、大渴、恶寒、发热、烦躁、高热、寒战、汗出、肌痛、脉弦迟、脉弦涩、呕血、脾肿、脐上悸、头痛、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言语困难、谵语、战栗、壮热。
治法
1.基础治疗 (1)发作期及退热后24小时应卧床休息。 (2)要注意水分的补给,对食欲不佳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至恢复期给高蛋白饮食,吐泻不能进食者,则适当补液,有贫血者可辅以铁剂 (3)寒战时注意保暖,大汗应及时用干毛巾或温湿毛巾擦干,并随时更换汗湿的衣被,以免受凉,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过高热患者因高热难忍可药物降温,凶险发热者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生命体征的变化,详细记录出入量,做好基础护理 (4)按虫媒传染病做好隔离。患者所用的注射器要洗净消毒。 2.病原治疗目的是既要杀灭红内期的疟原虫以控制发作,又要杀灭红外期的疟原虫以防止复发,并要杀灭配子体以防止传播。 (1)间日疟、三日疟和卵形疟治疗:包括现症病例和间日疟复发病例,须用血内裂殖体杀灭药如氯喹,杀灭红内期的原虫,迅速退热,并用组织期裂殖体杀灭药亦称根治药或抗复发药进行根治或称抗复发治疗,杀灭红外期的原虫。常用氯喹与伯氨喹联合治疗。 (2)恶性疟治疗:对氯喹尚未产生抗性地区,仍可用氯喹杀灭红细胞内期的原虫,同时须加用配子体杀灭药。成人口服氯喹加伯氨喹。 3.凶险发作的抢救原则 (1)迅速杀灭疟原虫无性体, (2)改善微循环,防止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崩裂, (3)维持水电平衡, 4.快速高效抗疟药可选用青蒿素和青蒿琥酯等。 5.其他治疗 (1)循环功能障碍者,按感染性休克处理,给予皮质激素,莨菪类药,肝素等,低分右旋糖酐 (2)高热惊厥者,给予物理、药物降温及镇静止惊 (3)脑水肿应脱水,心衰肺水肿应强心利尿,呼衰应用呼吸兴奋药,或人工呼吸器,肾衰重者可做血液透析 (4)黑尿热则首先停用奎宁及伯喹,继之给激素,碱化尿液,利尿等。
临床表现
临床以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头痛,汗出而解,反复发作,甚或伴见神昏、谵语,胁下有痞块等为特征的温疫病。
检查
1.血象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在多次发作后下降,恶性疟尤重;白细胞总数初发时可稍增,后正常或稍低,白细胞分类单核细胞常增多,并见吞噬有疟色素颗粒。 2.疟原虫检查 血液涂片(薄片或厚片)染色查疟原虫。并可鉴别疟原虫种类。骨髓涂片染色查疟原虫,阳性率较血片高。 3.血清学检查 抗疟抗体一般在感染后2-3周出现,4-8周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现已应用的有间接免疫荧光、间接血凝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阳性率可达90%。一般用于流行病学检查。
病因
因疟蚊叮咬,感染疟邪,或瘴毒、疫毒入血,与卫气交争,伏藏于半表半里,甚或邪犯清空,蒙蔽心神所致。
疾病预后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在我国主要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其他二种少见,近年偶见国外输入的一些病例。不同的疟原虫分别引起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及卵形疟。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