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阴敛汗针灸方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9.3K

小结

本针灸处方可用于:盗汗、口干、目赤、尿赤、颧红、手足心热、午后潮热、咽痛、脉细数、舌质红、苔少、五心烦热、滋阴止汗、便秘、不寐、虚烦。

复溜阴郄神阙太溪

材料获取与鉴别


滋阴敛汗。主治盗汗,伴午后潮热、手足心热等症。或伴颧红目赤,五心烦热,虚烦不寐,口干咽痛,尿赤便秘,舌红少苔,脉细数。

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神阙可用灸法或拔罐法。

各家论述

盗汗以肺肾阴虚为主,亦有宿食停滞者。 复溜:属足少阴肾经,为肾经经穴,五行属金,金可生水,可补真阴。 阴郄:为手少阴心经之郄穴,属同名经配穴法,可急补心阴而降心火,更具滋阴敛汗之功。 神阙:为阴虚盗汗之有效穴,通过补真气而滋阴扶正。 太溪:属足少阴输穴、原穴,为肾经气血所住,原气所聚之穴,治疗肾经各种虚证,可滋肾阴以治本。

临床应用

本方为滋阴敛汗的常用方,临床上可用于治疗盗汗以肺肾阴虚为主,亦有宿食停滞者。在盗汗的基础上,若以下症状突出,可灵活加减变化。 1.肺痨加膏肓、足三里。古有膏肓灸法,专治肺痨,盗汗为其中症状之一。足三里益气血之源,培土生金。膏肓属膀胱经,位于背部,内应肺,与肺之气相通,灸此穴可调和全身气血,促进肺功能的恢复,补肺气,治肺痨。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阳明多气多血,故本穴具有益气养血、扶正培元之功,可用于治疗虚痨羸瘦等症。 2.宿食加下脘、璇玑、四缝消宿食以治其本。下脘属任脉,位于上腹,深部为横结肠,当胃下口处,属任脉与脾经之会,可调理中焦气机,健脾和胃,消食导滞。璇玑属任脉,可治疗胃中积滞。

备注

1.三阴交、太溪、神门、通里,用补法。 2.照海、大椎、三阴交、关元,用补法。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