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魏《唐本草》
【别名】熏渠《唐本草》,魏去疾(侯宁极《药谱》),阿虞、形虞《西阳杂俎》,哈昔呢《纲目》,五彩魏《中药志》,臭阿魏《新疆中草药手册》。 【基原】为伞形科植物阿魏、新疆阿魏、阜康阿魏的树脂。 【正名释义】时珍曰:夷人自称曰阿,此物极臭,阿之所畏,故名。 【别名释义】波斯国呼为阿虞,天竺国呼形虞,蒙古人谓之哈昔呢,皆译音。阿魏,商品多数由球粒凝聚而成大小不等的块状,外表暗黄色或黑棕色,贮藏日久,则变为红棕色,或红棕色交错,五彩纷呈,故称为五彩阿魏。因其具有强烈而持久的大蒜样臭气,俗称臭阿魏,民间常用此熏房以辟瘟瘴邪气,人们称为熏渠。 【推演性能】阿魏,具强烈蒜臭,其气臭烈异常,故善杀诸虫,辟一切禽兽鱼龟腥荤诸毒及恶气。辛则走而不守,温则通而能行,故具消积、杀虫、除秽恶之功。治痞块,虫积,肉积,心腹冷痛,疟疾,痢疾。 【传说故事】相传魏武帝曹操忙于国事,思虑过度,不思饮食,头痛难忍,经诸多御医医治均不见效,被杀者很多。后又请来一医,认为武帝之病乃思虑过度所致,须转其思念方可治之。于是,它用阿魏一味药,吩咐务必时常嗅之不可间断,半月即愈。后人谓之“魏去疾”之名。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