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益气针灸方
小结
本针灸处方可用于:闭经、不育、不孕、带下量多、带下稀、短气、耳鸣、尿频、气喘、神疲、声低、头晕、小便清长、小便失禁、阳痿、夜尿频多、遗尿、余沥不尽、早泄、自汗、不能久行、喘息、动辄加重、经少、脉沉弱、气促、舌质淡、苔薄白、听力下降、下肢无力、腰脊酸软、补益肾气、滑精、老年痴呆、胎动欲堕、五软、小儿五迟、遗精。
肾俞志室气海三阴交关元足三里
补肾益气。主治腰脊酸软,下肢无力,不耐久劳,劳则加甚;小便频数而清,或尿后余沥不尽,或遗尿,尿失禁,或夜尿频多;男子遗精,滑精,早泄,阳痿,不育;女子带下清稀绵多,胎动易下,或月经少,闭经,不孕;小儿五迟,五软;老年性痴呆;头晕耳鸣,或听力减退,神疲自汗,语声低怯;短气喘促,呼多吸少,动则喘甚。舌质淡,苔薄白,脉象沉弱尺部尤甚。
针用补法,或针灸并用。
各家论述
肾气乃人身诸气之根,肾气由肾精而化,肾精受之于先天,并有赖于后天之精不断充养,肾中精气是机体生命活动之本。若上述症状而无明显的寒象或热象者,一般常称为肾气虚弱。多由于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或久病耗损所导致。《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又说:“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这里充分说明了肾的精气在人体生长、发育及生殖等方面的决定性作用。所以,肾气亏损,封藏失司,可以引起腰、骨失养,膀胱失约,男子精关不固,精易外泄,女子带失固约,冲任失养,胎元不固,小儿发育迟缓,老年痴呆等病证。如影响到纳气功能,可见动则气喘等症。肾俞、志室:取本脏之背俞穴肾俞,补而灸之,以补益肾气,培元固本。志室乃藏精之所,针用补法,复加艾灸,可收固肾涩精之功。关元、气海:关元为元气之关隘,元阴元阳交关之所,温补重灸,可壮元固肾。气海为人身生气之海,温补重灸,能益气补肾。二穴皆可治疗肾气不固,下元亏损。足三里、三阴交:此二穴分属脾胃二经,胃经合穴足三里乃强壮要穴,善治诸虚之疾;三阴交为脾肾肝三经之会穴,乃精血之穴。脾胃为后天之本,取之意在调理脾胃,使后天之水谷精微充养先天,则肾精肾气充实,下元固摄封藏。
临床应用
1.腰脊酸痛,下肢酸软无力,喜按喜揉,不耐久劳,劳则加甚加阿是穴、腰阳关、大肠俞、委中,以疏通经气、强腰健肾。 2.小便频数而清,或尿后余沥不尽,或遗尿,尿失禁,或夜尿频多加净府五穴(组成操作见小腹部病证)、膀胱俞、中极、复溜。摄纳肾气,固摄膀胱,疏通下焦气机,益气以固下元,则水道开阖有度,膀胱气化趋常。 3.遗精,滑精,早泄,阳痿加净府五穴(组成操作见小腹部病证)、大赫、神门。大赫为治疗精液遗滑的要穴之一,神门为安神的要穴,心藏神,肾藏志,心肾交通,则固肾摄精之功益壮。 4.经少,闭经,不孕加归来、次髎、中极、胞宫七穴(组成操作见小腹部病证)以充养冲任以调血海。 5.小儿五迟,五软加神阙、百会。神阙为元神之宫阙,本穴在脐,脐为先天之结蒂,《道藏》又称:“脐为后天之气舍。”故神阙为养生保健的要穴,灸之有扶正补虚,温补元气的功效。肾主骨生髓,通于脑,《医学衷中参西录》说:“脑为髓海,乃聚髓处,非生髓处。究其本质,实由肾中真阴真阳之气,酝酿化合而成。缘督脉上升而贯注于脑。”百会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之会,《道藏》曰:“天脑者,一身之宗,百神之会。”因此,百会既可引肾精上充髓海而养益元神,又可疏通脑络而醒神开窍。 6.老年性痴呆加四神聪、神庭、丰隆、四关以益智醒神、化痰通络。 7.短气喘促,呼多吸少,动则喘甚加肺俞、膏肓俞以补肺降气。
备注
1.志室、命门、筑宾、照海、气海、中极。针用补法,或针灸并用。 2.肾俞、膀胱俞、中极、关元、太溪。温针灸。 3.耳穴:肾、膀胱、外生殖器、皮质下、心、神门。耳穴贴压法。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