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氨酸血症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2.9W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甲胎蛋白升高、淋巴细胞增多、血糖升高、共济失调、黄疸、厌食、出血、发育迟缓、肝肿、肌肉痉挛、角弓反张、角膜混浊、角膜溃疡、结膜充血、痉挛、哭闹、溃疡、流泪、呕吐、皮肤苍白、水疱、羞明、眼震、智力障碍。

治法

主要针对酪氨酸血症Ⅰ型,通过饮食、药物或肝移植治疗控制疾病,降低血酪氨酸及其代谢产物水平,减轻酪氨酸及其代谢产物对机体的损伤。 1.饮食疗法低酪氨酸及苯丙氨酸的饮食。 2.尼替西农4-羟基苯丙酮酸双加氧酶的抑制剂,是治疗酪氨酸血症Ⅰ型的主要药物,起效快,多数患者血琥珀酰丙酮显著降低。 3.肝移植对于饮食及药物治疗效果不良的患者,应及早考虑肝移植,改善生存质量。

临床表现

患者病情轻重不同,个体差异显著,未经治疗者多在10岁前死亡,早期发现和治疗者预后可得到巨大改善。 1.酪氨酸血症Ⅰ型依据发病年龄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1)急性型患儿在出生后几天至几周内发病,主要临床表现是急性肝功能衰竭,黄疸,厌食,出血倾向,呕吐,皮肤苍白,生长缓慢,肝肿大,病情进展迅速,如果未接受治疗,多在1岁内死亡。 (2)亚急性型和慢性型一般在6个月至2岁发病,肝、肾及神经损害,一些患儿合并佝偻病、角弓反张等,患儿常因剧烈疼痛而哭闹不止。如未经治疗可发展为肝细胞癌。 2.酪氨酸血症Ⅱ型患儿以眼症状为主要特征,出生后数月出现流泪、畏光和结膜充血等症状,继而出现角膜溃疡和混浊、眼球震颤等,同时手掌和足底出现水疱、溃疡和过度角化,1岁以后智力和发育障碍。 3.酪氨酸血症Ⅲ型患儿一般无症状,也可以出现轻度的精神发育迟缓、痉挛和共济失调等症状。

检查

1.一般化验 多数患者贫血、肝功能异常、低血糖,血清转氨酶及胆红素水平升高,多伴有低蛋白血症,甲胎蛋白水平显著升高。由于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凝血功能异常明显。一些患者肾小管功能受损,出现蛋白尿、氨基酸尿和高磷尿,血磷降低,导致肾性佝偻病。 2.血氨基酸分析 酪氨酸增高,Ⅰ型患者琥珀酰丙酮增高,部分患者伴有血苯丙氨酸增高。 3.尿有机酸分析 尿液4-羟基苯乳酸、4-羟基苯乙酸、4-羟基苯丙酸增高,Ⅰ型患者琥珀酰丙酮水平增高。 4.酶学检查 肝组织、成纤维细胞或外周血淋巴细胞测定酶活性,酪氨酸血症Ⅰ型患者延胡索酰乙酰乙酸水解酶活性低下,酪氨酸血症Ⅱ型酪氨酸转氨酶缺乏,酪氨酸血症Ⅲ型4-羟基苯丙酮酸二氧化酶缺乏。 5.基因检测 酪氨酸血症相关基因突变,有助于明确诊断和分型。

病因

酪氨酸血症(Tyrosinemia)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代谢病,由于酪氨酸降解障碍导致脑、肝、肾、骨骼等多脏器损害,预后不良,致死及致残率很高。不同类型的患者临床表现不同,低酪氨酸饮食、药物治疗是主要的干预方法,必要时需通过肝移植治疗。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