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3.0W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急性心包炎、白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增多、血沉加快、刺痛、发热、急性面容、心痛、心肿、胀闷。

治法

治疗方案本病能自行痊愈,但可以多次反复发作。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以对症治疗为主,如卧床休息、镇痛药等,糖皮质激素能有效控制症状。治疗方法本病能自行痊愈,但可以多次反复发作。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以对症治疗为主,如卧床休息、镇痛药等,糖皮质激素能有效控制症状。 一、病因治疗,寻找病因如结核病灶、病毒感染、风湿等,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二、对症治疗, (1)休息:卧床休息至体温正常,胸痛消失。 (2)缓解胸痛可给阿司匹林,消炎痛等,胸痛缓解后4-5日,可停用抗炎性药物。 (3)非特异性心包炎在治疗后2-3天症状不缓解时,可考虑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30mg/D,2周后减量,共用4-6周左右,但应尽可能避免使用,以防产生副作用。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吸氧,胸痛明显者可给予镇痛剂,必要时可使用可待因或杜冷丁。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 2、病因治疗:结核性心包炎给予抗痨治疗,用药方法及疗程与结核性胸膜炎相同,也可加用强的松每日15-30mg,以促进渗液的吸收减少粘连。风湿性者应加强抗风湿治疗。 3、解除心包填塞:大量渗液或有心包填塞症状者,可施行心包穿刺术抽搐液减压。 4、主要决定于病因:如并发于急性心肌梗塞、恶性肿瘤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则预后严重。如为结核性或化脓性心包炎等,及时有效的治疗,包括必要的心包穿刺抽液或心包切开排脓,可望获得痊愈。部分可遗留心肌损害和发展成缩窄性心包炎。

临床表现

临床特征为:剧烈胸痛、发热,约70%病例听诊有心包摩擦音;有心包积液但很少发生严重心脏压塞;化验检查常有白细胞总数增加,血沉增快;X线示50%-90%的患者有心影增大;早期就诊可记录到心电图 ST段抬高。如心包下心肌受累明显,可形成急性心包心肌炎。病因不明,可能与病毒感染或过敏、自身免疫反应有关。临床特征为:剧烈胸痛、发热,约70%病例听诊有心包摩擦音;有心包积液但很少发生严重心脏压塞疾病病因。

病因

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是一种浆液纤维蛋白性心包炎,病因不明,可能与病毒感染或过敏、自身免疫反应有关,以男性、青壮年多见。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是一种浆液纤维蛋白性心包炎,发病前数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起病急骤。临床特征为:剧烈胸痛、发热,约70%病例听诊有心包摩擦音;有心包积液但很少发生严重心脏压塞;化验检查常有白细胞总数增加,血沉增快;X线示50%-90%的患者有心影增大;早期就诊可记录到心电图 ST段抬高。如心包下心肌受累明显,可形成急性心包心肌炎。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在中国国外已属最常见的心包炎,在中国国内也不少见,可能仅次于结核性心包炎。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病毒感染或病毒感染后自身免疫反应所致。起病多急骤,约1/4-1/2病人在发病前1-8周有发热、呼吸道或胃肠道症状。主要表现为剧烈的胸痛,和发热,常有心包摩擦音,因心包下心肌都有一定的炎症反应,可有心肌炎的一些表现。另外,约1/4的病人可并发胸膜炎及肺部浸润。持续数日至2周多能自愈,约有25%的病人复发。极少数发展为缩窄型心包炎。实验室检查没有特异性改变,多数患者都有白细胞增多,血清酶可有轻中度的增高,心电图检查几乎无改变,多数有 ST段的抬高,T波低平,倒置,此种改变只限于几个导联,是由于心外膜下心肌受累造成的,而非心包本身影响,还可出现期前收缩。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