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关节炎、类风湿、C反应蛋白升高、红细胞减少、抗核抗体阳性、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抗组蛋白抗体阳性、类风湿因子升高、免疫球蛋白升高、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加快、血清补体C3升高、白虎历节风、痹证、结节、皮肤溃疡、疲劳、贫血、痛痹、顽痹、尪痹、熬夜、晨僵、低热、发热、乏力、干眼、高热、骨质疏松、关节变形、关节红肿、关节畸形、关节强直、关节肿痛、颈肩痛、倦怠、口干、淋巴结肿、纳呆、四肢畸形、酸痛、梭状指、体重下降、消瘦、压痛、中性粒细胞减少、肿痛、肿胀、周身不适、朱砂掌。
治法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减轻关节炎症反应,抑制病变发展及不可逆骨质破坏,尽可能保护关节和肌肉的功能,最终达到病情完全缓解或降低疾病活动度的目标。治疗原则 包括患者教育、早期治疗、联合用药、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及功能锻炼。 1.患者教育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树立信心和耐心,能够与医生配合治疗。 2.一般治疗关节肿痛明显者应强调休息及关节制动,而在关节肿痛缓解后应注意早期开始关节的功能锻炼僵直。此外,理疗、外用药等辅助治疗可快速缓解关节症状。 3.药物治疗方案应个体化,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非甾类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免疫抑制剂、免疫和生物制剂及植物药等。 (1)非甾类抗炎药有抗炎、止痛、解热作用,是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最为常用的药物,适用于活动期等各个时期的患者。常用的药物包括双氯芬酸、萘丁美酮、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等。 (2)抗风湿药(DMARDs)又被称为二线药物或慢作用抗风湿药物。常用的有甲氨蝶呤,口服或静注,柳氮磺吡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以及羟氯喹、来氟米特、环孢素、金诺芬、白芍总苷等。 (3)云克即锝[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注射液,是一种非激发状态的同位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缓解症状的起效快,不良反应较小。静脉用药,10天为一疗程。 (4)糖皮质激素激素不作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首选药物。 但在下述四种情况可选用激素: (1)伴随类风湿血管炎包括多发性单神经炎、类风湿肺及浆膜炎、虹膜炎等。 (2)过渡治疗在重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用小量激素快速缓解病情,一旦病情控制,应首先减少或缓慢停用激素。 (3)经正规慢作用抗风湿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加用小剂量激素。 (4)局部应用如关节腔内注射可有效缓解关节的炎症。总原则为短期小剂量(10mg/D以下)应用。 (5)生物制剂目前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上,已经有几种生物制剂被批准上市,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尤其在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几种生物制剂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 (1) Infliximab(英夫利昔单抗)也称 TNF-α嵌合性单克隆抗体,临床试验已证明对甲氨蝶呤等治疗无效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用 Infliximab可取得满意疗效。近年来强调早期应用的效果更好。用法静点,3mg/公斤,分别于0,2,6周注射一次,以后每8周静注一次,通常使用3-6次为1个疗程。需与 MTX联合应用,抑制抗抗体的产生。 (2) Etanercept(依那西普)或人重组 TNF受体p75和 IgGFc段的融合蛋白,Etanercept及人重组 TNF受体p75和 IgGFc段的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 AS疗效肯定,耐受性好。目前国内有恩利及益塞普两种商品剂型。 (3)adalimumab(阿达木单抗)是针对 TNF-的全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推荐的治疗剂量为40mg,每2周1次,皮下注射。 (4) Tocilizumab(妥珠单抗),IL-6受体拮抗剂,主要用于中重度 RA,对 TNF-α拮抗剂反应欠佳的患者可能有效。推荐的用法是4-10mg/公斤,静脉输注,每4周给药1次。 (5)抗 CD20单抗 Rituximab(利妥昔单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Rituximab也可与环磷酰胺或甲氨蝶呤联合用药。 (6)植物药目前,已有多种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植物药,如雷公藤、白芍总甙、青藤碱等。部分药物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作用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4.免疫净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中常有高滴度自身抗体、大量循环免疫复合物,高免疫球蛋白等,因此,除药物治疗外,可选用免疫净化疗法,可快速去除血浆中的免疫复合物和过高的免疫球蛋白、自身抗体等。如免疫活性淋巴细胞过多,还可采用单个核细胞清除疗法,从而改善 T, B细胞及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功能,降低血液黏滞度,以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同时提高药物治疗的疗效。目前常用的免疫净化疗法包括血浆置换、免疫吸附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去除术。被置换的病理性成分可以是淋巴细胞、粒细胞、免疫球蛋白或血浆等。应用此方法时需配合药物治疗。 5.功能锻炼必须强调,功能锻炼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得以恢复及维持的重要方法。一般说来,在关节肿痛明显的急性期,应适当限制关节活动。但是,一旦肿痛改善,应在不增加患者痛苦的前提下进行功能活动。对无明显关节肿痛,但伴有可逆性关节活动受限者,应鼓励其进行正规的功能锻炼。在有条件的医院,应在风湿病专科及康复专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6.外科治疗经内科治疗不能控制及严重关节功能障碍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科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外科治疗的范围从腕管综合征的松解术、肌腱撕裂后修补术至滑膜切除及关节置换术。
临床表现
1.好发人群女性好发,发病率为男性的2-3倍。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发年龄为40-60岁。 2.症状体征可伴有体重减轻、低热及疲乏感等全身症状。 (1)晨僵早晨起床时关节活动不灵活的主观感觉,它是关节炎症的一种非特异表现,其持续时间与炎症的严重程度成正比。 (2)关节受累的表现 1)多关节受累呈对称性多关节炎(常≥5个关节)。易受累的关节有手、足、腕、踝及颞颌关节等,其他还可有肘、肩、颈椎、髋、膝关节等。 2)关节畸形手的畸形有梭形肿胀、尺侧偏斜、天鹅颈样畸形、钮扣花样畸形等。足的畸形有跖骨头向下半脱位引起的仰趾畸形、外翻畸形、跖趾关节半脱位、弯曲呈锤状趾及足外翻畸形。 3)其他可有正中神经/胫后神经受压引起的腕管∕跗管综合征,膝关节腔积液挤入关节后侧形成腘窝囊肿(Baker囊肿),颈椎受累(第2、3颈椎多见)可有颈部疼痛、颈部无力及难以保持其正常位置,寰枢关节半脱位,相应有脊髓受压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3)关节外表现 1)一般表现可有发热、类风湿结节(属于机化的肉芽肿,与高滴度 RF、严重的关节破坏及 RA活动有关,好发于肘部、关节鹰嘴突、骶部等关节隆突部及经常受压处)、类风湿血管炎(主要累及小动脉的坏死性小动脉炎,可表现为指、趾端坏死、皮肤溃疡、外周神经病变等)及淋巴结肿大。 2)心脏受累可有心包炎、心包积液、心外膜、心肌及瓣膜的结节、心肌炎、冠状动脉炎、主动脉炎、传导障碍,慢性心内膜炎及心瓣膜纤维化等表现。 3)呼吸系统受累可有胸膜炎、胸腔积液、肺动脉炎、间质性肺疾病、结节性肺病等。 4)肾脏表现主要有原发性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肾脏淀粉样变和继发于药物治疗(金制剂、青霉胺及 NSAIDs)的肾损害。 5)神经系统除周围神经受压的症状外,还可诱发神经疾病、脊髓病、外周神经病、继发于血管炎的缺血性神经病、肌肥大及药物引起的神经系统病变。 6)贫血是 RA最常见的关节外表现,属于慢性疾病性贫血,常为轻至中度。 7)消化系统可因 RA血管炎、并发症或药物治疗所致。 8)眼幼年患者可有葡萄膜炎,成人可有巩膜炎,可能由血管炎所致。还可有干燥性结膜角膜炎、巩膜软化、巩膜软化穿孔、角膜溶解。 (4) Felty综合征1%的 RA患者可有脾大、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红细胞计数减少),常有严重的关节病变、高滴度的 RF及 ANA阳性,属于一种严重型 RA。 (5)缓解性血清阴性、对称性滑膜炎伴凹陷性水肿综合征(RS3PE)男性多见,常于55岁以后发病,呈急性发病,有对称性腕关节、屈肌腱鞘及手小关节的炎症,手背可有凹陷性水肿。晨僵时间长(0.5-1天),但 RF阴性,X线多没有骨破坏。有56%的患者为 HLA-B7阳性。治疗上对单用 NSAIDs药物反应差,而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疗效显著。常于1年后自发缓解,预后好。 (6)成人 Still病(AOSD)以高热、关节炎、皮疹等的急性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的一种少见的 RA类型。因临床表现类似于全身起病型幼年类风湿关节炎(Still病)而得名。部分患者经过数次发作转变为典型的 RA。 (7)老年发病的 RA常>65岁起病,性别差异小,多呈急性发病,发展较快(部分以 OA为最初表现,几年后出现典型的 RA表现)。以手足水肿、腕管和跗管综合征及多肌痛为突出表现,晨僵明显,60%-70% RF阳性,但滴度多较低。X线以骨质疏松为主,很少侵袭性改变。患者常因心血管、感染及肾功能受损等合并症而死亡。选用 NSAIDs要慎重,可应用小剂量激素,对慢作用抗风湿药(SAARD)反应较好。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一般检查血、尿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生化(肝、肾功能)、免疫球蛋白、蛋白电泳、补体等。 (2)自身抗体 RA患者自身抗体的检出,是 RA有别于其他炎性关节炎,如银屑病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的标志之一。目前临床常用的自身抗体包括类风湿因子(RF-IgM)、抗环状瓜氨酸(CCP)抗体、类风湿因子 IgG及 IgA、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体,以及抗核抗体、抗 ENA抗体等。此外,还包括抗 RA33抗体、抗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抗体,抗 P68抗体等。 (3)遗传标记 HLA-DR4及 HLA-DR1亚型。 2.影像学检查 1) X线片关节X线片可见软组织肿胀、骨质疏松及病情进展后的关节面囊性变、侵袭性骨破坏、关节面模糊、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融合及脱位。 X线分期: (1)Ⅰ期正常或骨质疏松; (2)Ⅱ期骨质疏松,有轻度关节面下骨质侵袭或破坏,关节间隙轻度狭窄; (3)Ⅲ期关节面下明显的骨质侵袭和破坏,关节间隙明显狭窄,关节半脱位畸形; (4)Ⅳ期上述改变合并有关节纤维性或骨性强直。胸部X线片可见肺间质病变、胸腔积液等。 2) CT检查胸部CT可进一步提示肺部病变,尤其高分辨CT对肺间质病变更敏感。 3) MRI检查手关节及腕关节的MRI检查可提示早期的滑膜炎病变,对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早期关节破坏很有帮助。 4)超声关节超声是简易的无创性检查,对于滑膜炎、关节积液以及关节破坏有鉴别意义。研究认为其与MRI有较好的一致性。 3.特殊检查 (1)关节穿刺术对于有关节腔积液的关节,关节液的检查包括:关节液培养、类风湿因子检测、抗 CCP抗体检测、抗核抗体等,并做偏振光检测鉴别痛风的尿酸盐结晶。 (2)关节镜及关节滑膜活检对 RA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很有价值,对于单关节难治性的 RA有辅助的治疗作用。
病因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其特征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经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可以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