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窄性心包炎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3.1W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狭窄、心包炎、乏力、腹痛、腹胀、腹胀腹痛、肝痛、呼吸困难、纳差、疼痛、下肢水肿。

治法

早期施行心包切除术以避免发展到心源性恶液质、严重肝功能不全、心肌萎缩等。通常在心包感染被控制、结核活动已静止即应手术,并在术后继续用药1年。已知或疑为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术前应抗结核治疗1-4周,如诊断肯定,在心包切除术后应继服药6-12个月。有学者认为术前应用洋地黄可减少心律失常和心衰,降低死亡率。对不能手术治疗者,主要是利尿和支持治疗,必要时抽除胸、腹腔积液。

临床表现

1.心包缩窄形成的时间长短不一,通常将急性心包炎发生后1年内演变为心包缩窄者称急性缩窄,1年以上者称为慢性缩窄,演变过程有3种形式: (1)持续型急性心包炎经治疗后在数天内其全身反应和症状,如发热,胸痛等可逐渐缓解,甚至完全消失,但肝大、颈静脉怒张等静脉瘀血体征反而加重,故在这类患者中很难确定急性期和慢性期的界限,这与渗液在吸收的同时,心包增厚和缩窄形成几乎同时存在有关。 (2)间歇型心包炎急性期的症状和体征可在一定时间完全消退,患者以为病变痊愈,但数月后重新出现心包缩窄的症状和体征,这与心包的反应较慢,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缩窄有关。 (3)缓起型这类患者急性心包炎的临床表现较轻甚至无病史,但有渐进性疲乏无力、腹胀、下肢水肿等症状,在1-2年内出现心包缩窄。 2.体征 (1)血压低,脉搏快,1/3出现奇脉,30%并心房颤动。 (2)静脉压明显升高,即使利尿后静脉压仍保持较高水平,颈静脉怒张,吸气时更明显,扩张的颈静脉舒张早期突然塌陷,均属非特异性体征。 (3)心脏视诊见收缩期心尖回缩,舒张早期心尖搏动,触诊有舒张期搏动撞击感,叩诊心浊音界正常或扩大,胸骨左缘3-4肋间听到心包叩击音,无杂音。 (4)其他体征:如黄疸,肺底湿啰音,肝大,腹腔积液比下肢水肿更明显,与肝硬化表现相似。

检查

1. X线检查 示心影大小正常,左右心缘变直,主动脉弓小或难以辨认;上腔静脉常扩张,有时可见心包钙化;心电图中有 QRS低电压、T波低平或倒置。超声心动图对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价值远较对心包积液为低。超声检查时可见心包增厚、室壁活动减弱等,但均非特异而恒定的征象。 2.右心导管检查 特征性表现是肺毛细血管压力、肺动脉舒张压力、右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右心房压力均升高且都在同一高水平;右心房压力曲线呈 M或 W波形,右心室收缩压轻度升高,呈舒张早期下陷高原形曲线。

病因

缩窄性心包炎是由于心包慢性炎症所导致心包增厚、粘连甚至钙化,使心脏舒张、收缩受限,心功能减退,引起全身血液循环障碍的疾病多数由结核性心包炎所致。急性化脓性心包炎迁延不愈者约占10%,其他亦可由风湿、创伤、纵隔放疗等引起。早期施行心包切除术可避免发展到心源性恶液质、严重肝功能不全、心肌萎缩等。积极防治急性心包炎可以避免发展至心包缩窄。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