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鼻炎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鼻炎、急性、白细胞增多、感冒、鼻干、鼻塞、鼻痒、恶寒、发热、喉痛、喉痒、呼吸不畅、呼吸困难、急性面容、咳嗽、流涕、脓涕、喷嚏、涕多、头昏、头痛、味觉下降、咽干、咽喉干痛、灼热。
治法
急性鼻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病程为7-10日。目前尚没有可直接治愈的药物,主要以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为主,并注意预防并发症。 1.全身治疗大量饮水,饮食清淡,疏通大便,注意休息。 (1)早期用发汗疗法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2)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 (3)中成药疏风解表驱邪为主。 (4)抗病毒药物可在发病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 (5)抗菌药物合并细菌感染或有可疑并发症时,全身应用抗菌药物治疗。 2.局部治疗 (1)减充血剂喷鼻,可以减轻黏膜充血、肿胀而减轻鼻塞,改善引流,小儿用药浓度适当降低。减充血剂的使用应在1周以内。 (2)可使用针灸及穴位按摩方法,可减轻鼻塞。 3.对症治疗对于发热的患者给予冰袋物理降温。呕吐及腹泻患者给予止吐及止泻药物治疗,注意维持水盐及电解质平衡。
临床表现
潜伏期1-3天。整个病程可分为3期: 1.前驱期数小时或1-2天。鼻内有干燥、灼热感或异物感,痒感,少数患者眼结膜亦有异物感,患者畏寒,全身不适。鼻黏膜充血,干燥。 2.卡他期为2-7天。此期出现鼻塞,逐渐加重,频频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伴嗅觉减退,说话时有闭塞性鼻音,还可能出现鼻出血;同时全身症状达高峰,如发热(大多为低热),倦怠,食欲减退及头痛等,如并发急性鼻窦炎则头痛加重。鼻黏膜弥漫性出血,肿胀,鼻道或鼻腔底充满水样或黏液性分泌物。由于大量分泌物刺激和炎性刺激反应,鼻前庭可发生红肿,皲裂。 3.恢复期清鼻涕减少,逐渐变为黏液脓性,合并细菌感染时,鼻涕变为脓性,全身症状逐渐减轻。如无并发症,7-10天后痊愈。而鼻黏膜的纤毛输送功能一般在8周左右方能完全恢复。由于每次致病病毒的种类及其亚型不同,以及机体免疫功能和患者年龄的影响,本病的临床表现轻重不同。即使在同一亚种的病毒,其引起的症状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亦不尽一致,即使在同一家庭成员中也有明显差异。小儿体内缺乏各种致病病毒的相关抗体,易患本病。小儿患病时,全身症状较成人严重,多有发热,倦怠,甚至高烧,惊厥。常伴有较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泻等。合并腺样体肥大时,鼻塞比一般重,妨碍吮奶,患儿哭闹不已。
检查
1.两侧鼻孔是否有破损、结痂、肿瘤或存在其他异物的现象。 2.检查鼻中隔,检查鼻中隔是否出现糜烂或严重鼻中隔完全畸形的现象。 3.观察鼻腔内鼻黏膜是否充血、肿胀或鼻甲肥厚,鼻甲是否充血、肥大增生或鼻息肉者。 4.鼻腔内是否出现分泌物或分泌物的颜色、性质等部位的病变。 5.鼻后孔、鼻咽镜、鼻分泌物的检查。
病因
由病毒感染引起。
备注
急性鼻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鼻黏膜的急性炎性疾病,又称为"感冒、"伤风"。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发热等,病程通常在7-10天。200种以上的病毒和急性鼻炎相关。四季均可发病,冬季更为多见。急性鼻炎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全球各国均有发病。成人通常平均每年感染2-5次,儿童每年可发病6-10次(学龄儿童平均高达每年12次)。而由于免疫系统的退化,老年人每年的发病率有所上升。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