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创伤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创伤、耳廓、鼻漏、休克、出血、耳聋、耳漏、耳鸣、耳鸣耳聋、耳痛、昏迷、听力下降、头昏、眩晕、血肿、瘀斑、肿胀。
治法
耳廓外伤:耳廓易遭受各种挫伤、切伤、撕裂伤、断离伤及火器伤。处理不当、可发生软骨膜炎、软骨坏死,遗留耳廓畸形。耳廓挫伤可使血管破裂,血液淤积于软骨与软骨膜之间,形成血肿,除感局部胀痛外,无其他症状。血肿多发生于耳廓上部,前外侧面,呈半圆形紫红色肿块,质软。血肿如不处理发生机化,可致耳廓增厚变形。如发生感染可发生化脓性软骨膜炎。血肿可在严密消毒下进行穿刺,抽出液体,加压包扎。反复抽血无效者,可于无菌操作下切开耳廓,排除血液或取出血块后,加压包扎。处理中加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耳廓切伤及撕裂伤,轻者为一裂口,重者有组织缺损,或耳廓撕裂或全部撕脱断离。伤口应严密消毒后,进行清创缝合,尽量保留软骨组织,如皮肤大块缺损,软骨尚完整,可自耳后取带蒂皮瓣或游离皮瓣移植,如部分软骨及皮肤完全破碎,可作边缘楔形切除,用细针细线对位缝合,缝时不能穿透软骨。耳离断裂者,将断耳用双氧水及生理盐水洗将,泡于抗生素溶液中一刻钟,如能找到耳廓动脉,可用肝素将其冲洗后,将血管进行吻合,断耳的皮肤与皮下组织对位缝合。或将断耳的皮肤去除,耳廓软骨埋植于耳后皮下,待成活后,将埋植的耳廓软骨及皮肤掀起移植于原耳廓伤口处,形成新耳廓。如离断时间过久,或伤口已感染者不宜缝合,将外耳道口周围皮肤与乳突皮肤对位缝合,以免外耳道口狭窄。鼓膜外伤:鼓膜损伤后应保持外耳道清洁,以酒精消毒外耳道,取除外耳道内存留的泥土、异物、血痂或耵聍屑等,并以消毒棉球置于外耳道口。耳内切忌冲洗或滴药,以免把外耳道细菌带入中耳引起中耳感染。全身应用抗生素药物,禁止游泳,防止污水入耳。鼓膜穿孔小者多能自愈。如不能自愈,可用50%三氯醋烧灼穿孔边缘,表面放置酚甘油小棉片、硅橡胶薄膜。如穿孔大不能自愈者,可行鼓膜修补术。如有继发感染,则按化脓性中耳炎处理。颞骨骨折:颞骨骨折主要由于颅脑损伤引起,如创伤严重应与神经外科协作处理。首先应保持呼吸道通畅、止血、防止休克,观察脑组织损伤症状和生命体征变化等,及时处理,预防继发感染。如病人情况许可,应作详细检查,包括头颅X线拍片,神经系统检查等。局部治疗应在无菌条件下,清除外耳道的耵聍,积血及污物等。鼓膜损伤时,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忌滴药或冲洗,以防中耳感染。如有脑脊液耳漏,应保持外耳道无菌,不可填塞外耳道,全身应用足量广谱抗生素,多数可自愈。长期不愈的脑脊液耳漏,于病情好转后行脑膜修补术。如有外耳道出血不止,应考虑颅内大血管损伤,需请神经外科处理,不宜填塞外耳道。如遗有鼓膜穿孔或听小骨损伤者,可行鼓膜修补或鼓室成形术以改善听力。如合并中耳炎按中耳炎治疗。如有面神经麻痹不能恢复者,可待病人情况许可时施行面神经减压术或修复术治疗。有前庭症状者可静卧并给予镇静剂。鼓膜穿孔:鼓膜受到外伤后,要首先要防止局部感染,外耳道内严禁冲洗和滴药。禁止用力擤鼻,要清除外耳道内污垢和血块。用酒精或硼酸酒精清洁外耳道后,将消毒棉球置于外耳道口。保持外耳道清洁和干燥,在鼓膜穿孔愈合前要防止水进入耳内避免感冒。口服特需或注射一些抗生素,病在-天后鼓膜穿孔就可以来的愈合了。如果鼓膜不能自行愈合,需要马上手术修补鼓膜。早期穿孔修补可防止感染改善症状。简便的方法是将外耳道清洁消毒后,用浸有酚甘油的棉片贴补于穿孔处,如穿孔个人时间较长,单用贴片法不能使穿孔愈合可用三氯醋酸烧灼穿孔边缘,使那里形成一个新的创面。刺激鼓膜再生,然后用浸有病人血液的明胶海绵贴补鼓膜。一般多能愈合,如穿孔较大,上述方法失败时,就要在麻醉下施行鼓膜修补术了。鼓膜对于人的听觉是十分重要。为了保护鼓膜,应注意戒除挖耳的不良习惯,出现咽鼓管不通和耳中疼痛出诊症状时要及时治疗,以免炎症导致骨膜穿孔。
临床表现
鼓膜外伤:受伤后突感耳内轰鸣,短时耳痛,或有少量血液从外耳道流出,随即出现耳闷、耳聋、耳鸣,严重者可并有眩晕。症状数小时或数日后减退或消失,少数可遗有耳鸣影响工作与学习。单纯鼓膜破裂者,听力损失较轻,如内蒙古自治区耳同时受损,可发生严重耳聋。检查时外耳道有少许鲜血,如合并外耳道骨折,或颅底骨折时出血量较多并有脑脊液耳漏。鼓膜穿孔多为不规则裂孔,表面有血痂,直接外伤引起穿孔者,多位于鼓膜后半部,爆震多位于前下方。鼓膜色泽多正常,若合并感染时,则有严重充血并有脓液。颞骨骨折: (一)纵行骨折:多由于颞部或顶部受到撞击所致。骨折线与岩部长轴平行,常自颞骨鳞部沿外耳道骨部的后上壁,经鼓室盖在迷路前方,于膝状神经节的前上部,顺颈内动脉管到颅中窝底的棘孔或破裂孔。骨折线不贯穿骨迷路,故对内耳损伤机会较少,主要对中耳损害,常有听小骨脱位或骨折。鼓室损伤,鼓膜未破时,鼓室内积血,鼓膜呈兰色,唾液中可带血。鼓膜破裂时,有血液自外道流出,如脑膜破裂,则有脑脊液耳漏。长期脑脊液耳漏可引起脑膜炎。中耳损伤时可出现传音性耳聋。少数累及面神经,可出现面瘫及舌前2/3味觉丧失。面瘫多为暂时性。 (二)横行骨折:主要由于枕部受到暴力所致。骨折线与岩骨长轴垂直,由颅底后窝横过岩锥到颅中窝,多从枕骨大孔或颈静脉窝,横过内耳道和迷路到颅中窝的破裂孔或棘孔区。内耳损伤重,耳蜗及半规管内常有出血,迷路受损时有较重的眩晕、恶心、呕吐,检查可有倾倒及自发性眼球震颤,可持续数周,待对侧代偿后症状消失。前庭功能检查,患侧功能丧失,听力呈感音性耳聋。伤及中耳者较少,偶有迷路损伤同时中耳内壁也被震裂,导致蜗窗膜破裂,鼓室积血,约有半数并发面瘫,且为永久性瘫痪。 (三)岩尖骨折:很少见,可损伤及Ⅱ、Ⅲ、Ⅳ、Ⅴ、Ⅵ等颅神经,发生弱视,上睑下垂,睑裂变小,瞳孔扩大、复视、斜视,眼球运动受限等眼部症状,或有三叉神经痛症状,如损伤颈内动脉可发生大出血,多来不及抢救而死亡。故凡头颅外伤后有听力损失、鼓膜破裂或鼓室积血、或有眩晕、或有面瘫者皆为中耳及内耳受损所致,即可诊断颞骨骨折,X线摄片可显示骨折线。横行骨折较易显示,X线未发现骨折时,仍不能排除颞骨骨折。鼓膜穿孔:鼓膜穿孔的临床治病表现是听力从正常清楚到中度耳聋,自觉有阻塞感甚至耳痛,数小时后由于腹腔渗出液产生耳痛症状,可能减轻常伴有耳鸣。初起时仅见鼓膜单纯性充血,随着鼓膜内陷出现点状出血,引起感觉稳定神经性耳聋,爆炸性鼓膜穿孔,因鳞状上皮内翻进入鼓室,而形成鳞状上皮囊肿,容易继续继发感染。
病因
耳创伤包括耳廓外伤(Traumaticinjuryoftheauricle)、鼓膜外伤(Traumaticinjuryoftherympanicmembrane)和颞骨骨折(Fractureofthetemporalbone)。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