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汤证
小结
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里阴、阳虚、沉迟脉、沉脉、弱脉、微脉、老年、附子证、干姜证、太阳误汗、太阳误温、太阳误下、太阴病、低热、恶寒、腹肌拘急、精神萎靡、久病、拘急、脉沉迟、脉浮迟、脉微弱、脉微细、脉弦迟、舌青紫、身凉、嗜睡、四肢不温、四肢厥冷、苔灰、微热、肢端发凉。
临床表现
(1)四逆汤是附子类方中的回阳救逆方,历来都用于治疗疾病由阳转阴、由实转虚的阶段。此时临床出现一派寒象,如四肢逆冷、恶寒、精神萎靡、脉沉微弱等,犹如数九寒天,雨雪连绵,阴寒充斥,阳气式微,人体急需阳光。从有关四逆汤的条文可见,《伤寒论》中四逆汤主要用于大汗、大吐、大泻后,患者出现以下三种情况的场合: 一是脉微弱、沉迟等"附子脉"; 二是四肢厥冷、拘急; 三是恶寒,或身有微热,或腹内拘挛。 根据后世经验,应用四逆汤不必拘于患者是否有汗、吐、泻的病史,凡是体质素弱、阳气素虚者,或年老者,或久病者,在疲劳、精神刺激、寒冷、失血、发热等诱因作用下,也可以出现四逆汤证。 (2)四逆散证与四逆汤证的鉴别:手足厥冷是两者的共同指征,但方证性质有寒热虚实的不同。 其一精神状态不同:四逆散证全身状态比较好,精神较饱满,思维清楚;本方证则精神萎靡,或状若朦胧。 其二脉象不同:四逆散证的脉虽然细,但弦实有力;本方证则全属虚脉。 其三舌象不同:四逆散的舌质红或暗红,多坚老,苔干黄;本方证的舌质淡或淡红、暗淡、舌体多胖嫩、苔多白滑或白腻。 (3)大承气汤证有时也可见四肢厥冷、脉微弱,与本方证易混淆。大承气汤证的腹证比较明显,且舌质干红,舌面焦黄,而本方证舌质淡或淡红、暗淡,舌体多胖嫩,苔多白滑或白腻;大承气汤证便秘,本方证多腹胀便溏,泻下物多清稀无臭。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