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1.8W

小结

本品已收载入中国药典,常用于:风热、葛根证、酒毒、脾胃虚弱、脾虚、清阳不升、热证、外感、外感发热、外感风热、温热、虚热、阳明风热、阴盛、阴虚体质、阴虚燥热、斑疹、鼻塞、喘病、丹石毒、耳聋、发热、烦躁、腹泻、高血压、冠心病、汗出、喉痒、急性肠炎、肩凝、颈椎病、颈痛、久痢、痢疾、麻疹、慢性鼻窦炎、疟疾、呕吐、偏瘫、前额痛、热痢、热泻、伤寒、头痛、突发性耳聋、温病、下利、项背强痛、项背强直、项痹、项强、消渴、泄泻、心肌缺血、心绞痛、心痛、胸痹、眩晕、咽干、乙醇中毒、疹出不透、中毒、中风病、重金属中毒、大热、烦渴、烦热、肩背拘急、肩背痛、颈项强痛、口渴、头项强痛、项背拘急。

功能主治

[1]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高血压颈项强痛。 [2]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温。治伤寒,温热头痛项强,烦热消渴,泄泻,痢疾,癍疹不透,高血压,心绞痛,耳聋。 [3]解肌退热,发表透诊,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主外感发热,头项强痛,麻疹初起,疹出不畅,温病口渴,消渴病,泄泻,痢疾,高血压,冠心病。

性味

甘、辛,凉。

归经

归脾、胃经。

用法用量

9-15克。

别名

葛藤、粉葛、干葛、葛麻藤。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野葛 Puerarialobata (Willd.) Ohwi或甘葛藤 Puerariathomsonii Benth.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野葛多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甘葛藤习称"粉葛",多除去外皮,用硫黄熏后,稍干,截段或再纵切两半,干燥。

性状

野葛:呈纵切的长方形厚片或小方块,长5-35cm,厚0.5-1cm。外皮淡棕色,有纵皱纹,粗糙。切面黄白色,纹理不明显。质韧,纤维性强。无臭,味微甜。粉葛:呈圆柱形、类纺锤形或半圆柱形,长12-15cm,直径4-8cm; 有的为纵切或斜切的厚片,大小不一。表面黄白色或淡棕色,未去外皮的呈灰棕色。横切面可见由纤维形成的浅棕色同心性环纹,纵切面可见由纤维形成的数条纵纹。体重,质硬,富粉性。

鉴别

(1)本品粉末淡棕色、黄白色或淡黄色。淀粉粒甚多,单粒球形、半圆形或多角形,直径3-37μm,脐点点状、裂缝状或星状;复粒由2-10分粒组成。纤维多成束,壁厚,木化,周围细胞大多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壁木化增厚。石细胞少见,类圆形或多角形,直径38-70μm。具缘纹孔导管较大,具缘纹孔六角形或椭圆形,排列极为紧密。 (2)取本品粉末0.8克,加甲醇10ml,放置2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葛根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 H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氯仿-甲醇-水(7:2.5:0.2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条斑。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临床应用

葛根有发汗、退热作用,与柴胡等配伍可用于表热症;与麻黄、桂枝、芍药同用治风寒表症而见项背强、无汗、恶风者。葛根有透发麻疹作用,因其兼有生津、止泻功能,所以麻疹发热口渴,或伴有腹泻等症,常与升麻等配合应用。本品又能生津止渴,对热病口渴,或消渴等症,可配麦冬、天花粉等同用。本品性能升发清阳,鼓舞脾胃阳气上升,有制止泄泻的作用,临床常配合党参、白朮等治疗脾虚泄泻;但又可配黄连、黄芩等,用于湿热泻痢等症。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