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推拿法
小结
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压痛、腰酸、腰痛、晨痛、活动不利、肌肉痉挛、劳累加重、屈伸不利、腰腹坠重、腰胀痛、阴雨加重、转侧不利、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Transverse Process Syndrome Of Third Lumbar Vertebra)是指第3腰椎横突周围组织的急慢性损伤,引起横突处附着肌肉撕裂出血、炎性渗出、瘢痕粘连、筋膜增厚挛缩,使血管神经束受到摩擦、刺激和压迫,导致以慢性腰痛、局限性压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以单侧发病较多,也可双侧同时发病。本病是慢性腰痛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以体型瘦长者、青壮年及体力劳动者多见,男性多于女性。本病属中医学“伤筋”“腰腿痛”范畴。
1.治法 舒筋活血,散结止痛。 2.手法㨰法、按法、揉法、弹拨法、摇法、推法、擦法。 3.取穴与部位 肾俞、腰阳关、大肠俞、环跳、风市、阿是穴、腰臀部、腰部膀胱经、第3腰椎横突部。 4.操作 (1)㨰腰臀部 医者用㨰法在患侧骶棘肌、骶骨背面、臀部往返施术,并配合腰部后伸被动运动,手法宜深沉缓和,时间约5分钟,以解痉止痛,舒筋活血。 (2)按揉穴位 医者以拇指按揉肾俞、腰阳关、大肠俞、环跳、风市等穴,重点按揉阿是穴,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时间约3分钟,以通络止痛。 (3)按揉、弹拨横突部 医者用拇指按揉第3腰椎横突部,重点在横突周围肌肉、韧带、筋膜施术,然后弹拨条索状物、筋结部位,用力宜由轻渐重,手法宜深沉缓和,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时间约5分钟,以舒筋活血,松解粘连,通络止痛。 (4)环转摇腰 患者仰卧,屈膝屈髋。医者站其体侧,环转动腰部3~5遍,以舒筋通络,滑利关节。 (5)掌推膀胱经 患者俯卧,医者自上而下掌推腰部两侧膀胱3~5遍。 (6)掌擦膀胱经 医者在患侧骶棘肌体表涂上介质,沿膀胱经走行方向施掌擦法,以透热为度。
来源
1.外伤 第3腰椎横突位于腰椎生理前凸的顶点,腰部频繁屈伸、侧屈、旋转活动,所承受的杠杆作用力最大。当腰部急性闪扭损伤时,因外力牵拉作用,使附着于第3腰椎横突上的肌肉、韧带、筋膜超过其承受负荷,导致第3腰椎横突上附着的肌肉或筋膜容易发生撕裂、牵拉损伤。此外,腰部不协调的运动,使腰部肌肉、韧带和筋膜舒缩失衡,导致同侧或对侧肌肉、筋膜牵拉损伤。急性损伤失治或治疗不彻底,则形成慢性腰痛。 2.横突过长 由于第3腰椎横突生理性过长,在腰部屈伸、侧屈、旋转活动过多,或腰部受寒冷刺激,肌肉的黏滞性加大,做功能力下降的情况下频繁活动,均可使肌肉、筋膜与横突摩擦增加,导致慢性摩擦损伤。反复持续损伤致横突周围局部软组织出现炎性水肿、出血、渗出等纤维变性。日久,导致横突周围粘连、肌肉挛缩、筋膜增厚、瘢痕形成等病理改变,使穿行其间的血管、腰脊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受到刺激或卡压,出现局部疼痛和向腰臀部放射痛。 3.假性滑囊形成 由于横突与其周围肌肉、韧带、筋膜长期持续摩擦,炎性水肿、渗出增多,使横突尖端骨膜与骨皮质分离,形成假性滑囊。随着炎性渗出的增多,假性滑囊内渗出液浸入,使滑囊内张力增大,形成局部持续酸胀痛。检查时横突尖端可触及滑动的囊性肿块。《诸病源候论·腰背病诸候》曰:“凡腰痛病有五……二曰风痹,风寒著腰,是以痛。三曰肾虚,役用伤肾,是以痛。四曰臀腰,坠堕伤腰,是以痛。五曰寝卧湿地,是以痛。”说明腰痛的病因与外伤、肾虚、风寒湿邪有关。中医学认为,先天禀赋不足,又因闪挫扭腰,筋肌损伤,气血瘀滞,筋黏拘僵,时时作痛;或因慢性劳损,或被风寒湿邪所困,致气血运行不利,筋肌失荣,久而黏结挛僵,活动掣痛,发为本病。
鉴别
1.慢性腰肌劳损 腰痛部位及压痛范围广泛,腰骶部或臀部有时也有压痛,而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压痛部位主要局限于横突处。 2.梨状肌综合征 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域出现下肢放射性痛、麻,但无腰痛及活动功能障碍,压痛点局限在臀部梨状肌体表投影区,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 3.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痛伴下肢放射性疼痛,腰部活动功能障碍,尤以屈伸为甚;屈颈试验、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均为阳性,压痛点在棘突旁或腰骶部,且有叩击痛和放射痛。
各家论述
1.病史 有腰部慢性劳损、姿势不良史,部分患者有腰部急性扭伤史。 2.症状 (1)腰部酸胀疼痛,但不能明确指出疼痛部位。晨起弯腰及旋转时腰痛加剧,稍微活动后疼痛减轻,久坐直起困难,多数为一侧腰痛,部分为两侧腰痛,但咳嗽、打喷嚏对腰臀疼痛无明显影响。 (2)腰痛多呈持续性、弥漫性,劳累、天气变化、剧烈运动后腰痛加重,休息时疼痛减轻,疼痛常牵涉臀部、大腿后外侧等部位。 (3)活动受限,常以手撑腰,弓背行走。 3.体征 (1)肌痉挛 患侧腰部局限性肌紧张或肌痉挛。有的患者存在明显的股内收肌紧张,可能为腰1、2、3脊神经后支受刺激反射性引起。 (2)活动受限 多数表现为腰部僵滞不灵活,有腰部下坠感。急性发作时腰部活动功能可明显受限,表现为转侧不利、屈伸受限。 (3)压痛 一侧或两侧第3腰椎横突尖端有明显压痛,可触及囊性样假性滑囊,有波动感,随压力方向改变而滑动,按之可引起向同侧臀部、股外侧放散痛,但痛不过膝。臀中肌外缘可触及条索状物,并有压痛。 (4)特殊检查 直腿抬高试验可为阳性,但加强试验为阴性。 4.辅助检查 X线检查可见第3腰椎横突明显过长,远端边缘部有钙化阴影,或左右横突不对称、畸形等。
临床应用
1.本病以第3腰椎横突假性滑囊形成及其周围软组织痉挛、粘连为主要病理特点;推拿治疗的重点应放在第3腰椎横突部,选择适宜的手法和操作方向是临床取效的关键。 2.对粘连较重或顽固性疼痛者,可配合神经阻滞疗法或针刀疗法治疗。
备注
1.第3腰椎横突 第3腰椎位于腰椎生理前凸的顶点,5个腰椎横突中第3腰椎横突最长,其横突端为参与脊柱活动的大小不等的肌肉和筋膜的附着处。相邻横突之间有横突间肌,横突尖端与棘突之间有横突棘肌,横突前侧有腰大肌及腰方肌,横突的背侧有骶棘肌,相邻横突间有横突间韧带维系。当腰部活动时,第3腰椎横突所承受的应力和牵拉力最大,其损伤的机会也就更多,这是导致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主要原因。 2.腰脊神经 腰部脊神经出腰椎椎间孔后,分为前支和后支。前支粗大构成腰丛和骶丛;后支细而短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在横突间肌内侧向后走行,内侧支分布于肌肉,外侧支为皮神经。臀上皮神经发自L1~L3脊神经后支的外侧支,于相应的横突间韧带穿越,再穿过附着在L1~L4横突上之腰背筋膜的深层,然后入骶棘肌至其背侧与浅筋膜之间向下走行,在骶棘肌的外缘腰下三角处穿过腰背浅筋膜,分布于臀部皮肤及大腿后侧皮肤。其中第2腰椎脊神经后外侧支在第3腰椎横突顶端后方穿过肌肉及深筋膜,容易受第3腰椎横突摩擦和紧张的筋膜刺激、卡压而产生疼痛。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