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阴虚证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3.4W

小结

本证症候要素见:心证、阴虚、虚劳、代脉、结脉、细数脉、左寸动、心证、虚证、苔花剥、心系阴虚、便秘、不寐、心悸、不宁、潮热、唇红、盗汗、盗汗失眠、低热、多梦、烦躁不安、汗多、甲枯、健忘、口干、口舌生疮、脉细数、面潮红、颧红、少眠、舌红、舌津少、舌燥、失眠、手足心热、睡眠障碍、苔黄、苔少、啼哭、体重下降、五心烦热、消瘦、心烦、心烦心悸、心悸不宁、心胸汗、胸闷、胸痛、咽干、怔忡。

治法

滋阴养心。常见病 1、心悸、怔忡 临床表现为心中动悸不安,胸闷不舒,虚烦失眠,多梦,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数,甚者出现心中动悸不能自主,惕惕若惊,心痛阵作,五心烦热,盗汗自汗,脉结代等症状。劳倦所伤,阴血暗耗,心神失养,神无所附,故悸动怔忡不安,烦热盗汗、舌红、脉细数,阴虚症状之所由生。 治疗上选用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柏子养心丸《体仁汇编》等加减。 2、虚劳 表现为心悸烦躁,气短乏力,口干,舌淡,脉细数无力等特征,多由心阴不足,营血不充,内不能充养脉道,外不能荣润面舌所致。 治宜养阴补心, 方用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和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合方。 3、不寐 临床表现为心悸,五心烦热,不易入睡,舌红,脉数等特点,多因肾阴不足,心火亢盛,遂致心肾不交引起。 治宜滋阴清热, 方用交泰丸《韩氏医通》或黄连阿胶汤《伤寒论》。

临床表现

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口燥咽干,形体消瘦,或手足心热,潮热盗汗,两颧潮红,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

病因

本证多因思虑劳神太过,暗耗心阴;或因温热火邪,灼伤心阴;或因肝肾阴亏,不能上养,累及心阴所致。

备注

心阴虚证,中医病证名。是指阴液亏损,心失滋润,虚热内扰,以心悸、心烦、失眠及阴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常见于虚劳。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