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经证
小结
本证症候要素见:经证、里阳、暑温、浮滑脉、浮脉、洪脉、洪数脉、长脉、里证、阳盛、春温、冬温、温疟、喘促、大汗、大渴、大渴引饮、大热、恶热、烦渴、汗出、昏睡、脉洪大、脉洪大数、面垢、面红、气喘、气粗、舌红、手足厥冷、苔薄白、苔薄黄、苔干、苔黄腻、苔黄燥、头昏、心烦、遗尿、躁扰、谵语、壮热。
治法
阳明经证因无形的邪热盛于经,治宜清热保津为主,常用白虎汤等方。阳明府证是有形的燥实热结于腑,治当攻下燥实,清除热结。阳明病由于里热外蒸,故不恶寒而反恶热,是阳明病的发热特征。在治疗上,因阳热亢盛,津液容易耗伤,故清、下二法,为阳明病的重要治法。
临床表现
临床以身大热,不恶寒,反恶热,大汗出,大渴引饮,舌质红,舌苔黄燥,脉洪大,可伴见心烦、躁扰,气粗似喘,颜面红赤等为特征的证候。
None
阳明气热证、,阳明热证、阳明热盛证
病因
因邪热亢盛,充斥阳明之经,弥漫全身所致。
疾病预后
阳明经证为病证名。又称阳明经病。阳明经证是指邪热亢盛,充斥阳明之经,弥漫全身,以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等为常见症的阳明病证。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