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妊娠期、贫血、肿瘤、闭经、腹痛、经多、水肿、阴道下血。
治法
彻底切除局部病灶,术后辅以化疗,是提高恶性患者生存率的关键。一般为子宫全切除术,如有手术可能盆外病灶应予切除。对于年轻,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低危患者,可用锐性刮匙反复刮宫,清楚宫腔内全部病灶后,给予化疗,但需严密随访,发现异常应及时手术。 1、手术:此类肿瘤对化疗药物不够敏感,且 PSTT对血 HCG缺乏敏感性,不利于预测肿瘤复发,使转移率、死亡率增高,故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手术范围为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年轻妇女可保留卵巢。疑有淋巴结转移者同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2、化疗:适用于手术后辅助治疗。PSTT患者对化疗敏感性不一,辅助化疗方案多采用 MAC, PVB,或 EMA/CO方案。对于复发和对 EMA/CO方案耐药的病例可采用 EMA/EP方案(VP16、氨甲喋呤、更生霉素、甲酰四氢叶酸、VP16、顺铂)对于高危 PSTT患者应考虑辅助化疗,高危因素危: (1)肿瘤细胞有丝分裂指数>5个/10HP, (2)距先前妊娠时间>2年, (3)有子宫外转移病灶。首选的化疗方案危 EMA-CO。对于无高危因素的患者一般不主张给予辅助性化疗。 3、放疗:适用于单个转移瘤或局部复发病变。
临床表现
发生于生育年龄,可继发于足月产、流产和葡萄胎,但后者相对少见,偶尔合并活胎妊娠。症状多表现停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或月经过多。体征主要是,子宫均匀性增大或不规则增大,仅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少数病例发生子宫外转移,受累部位主要包括肺,阴道,脑,肝,肾及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一旦发生转移,预后不良。症状体征: 1、病史一般继发于足月产、流产或葡萄胎后,发病时也可合并妊娠。 2、症状主要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或月经过多,有时闭经,常伴贫血、水肿。少数病例以转移症状为首发症状。晚期有转移,肺多见,脑、肝少。 3、妇科检查子宫可增大如孕8-16周大小,呈不规则或均匀增大。
检查
诊断检查 1.血β-HCG测定仅1/3-1/2患者升高,β-HCG水平通常<3000IU/升。 2.血 HPL测定为轻度升高。 3.超声检查 B型超声量示子宫肌壁内低回声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见以舒张期成分占优势的低阻抗、血流丰富肿块图像。 4.诊断性刮宫一般根据刮宫标本即可作出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的组织学诊断,临床常通过刮宫首先确诊。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抽血根据葡萄胎排空后或流产,足月分娩,异位妊娠后出现的阴道流血和/或转移灶及其相应的症状与体征结合辅助检查,考虑该病的可能,最后确诊靠组织学诊断。 常用辅助检查如下: 1、血β-HCG测定:多数阴性或轻度升高。仅1/3-1/2患者升高,β-HCG水平通常<3000IU/升。 2、血 HPL: 轻度升高或阴性。 3、超声检查:B型超声量示子宫肌壁内低回声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见以舒张期成分占优势的低阻抗、血流丰富肿块图像。 4、病理学检查:一般根据刮宫标本即可作出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的组织学诊断,临床常通过刮宫首先确诊。
病因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是指来源于胎盘种植部位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滋养细胞肿瘤,其病理形态及生物学行为与其他滋养细胞肿瘤有诸多不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胎盘原位滋养细胞瘤(PSTT)较少见,多见于生育期妇女,患者多因闭经、流产、葡萄胎或足月妊娠后阴道不规则流血而就诊。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