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2.9W

小结

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洪数脉、滑数脉、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增多、斑疹、便秘、高凸、淋巴管炎、胞睑红肿、触痛、恶寒、恶寒发热、恶心、发热、烦躁、红斑、化脓、急暴、淋巴结肿、淋巴水肿、脉洪数、脉滑数、纳呆、尿赤、脓疱、呕吐、皮肤粗厚、皮肤光亮、皮肤红肿、皮下出血、舌红、舌瘀斑、舌瘀点、神昏、水疱、水肿、苔白、疼痛、头痛、脱屑、畏寒、血疱、压痛、瘀斑、瘀点、谵语、肢体肿胀、肿痛、肿胀、壮热、灼热、灼痛、紫斑、紫癜。

治法

1.系统治疗:首选青霉素,疗程10-14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复发性丹毒患者在淋巴管炎的活动期间,大剂量抗菌药物治疗有效,但需要继续以间歇性小剂量维持较长时间以取得完全效果。 2.局部治疗:皮损表面可外用各种抗菌药物。加压治疗可减轻淋巴水肿,有助于预防复发。可辅以物理疗法,如窄波紫外线照射等。 3.外科疗法:对以上治疗方案无效的持续性硬性水肿,可推荐用整形外科治疗。

临床表现

临床以患部突然皮肤鲜红成片、色如涂丹,灼热肿胀,迅速蔓延,可伴见寒战、高热等为特征的皮肤疾病。

检查

伤口及破损处的拭子革兰染色和细菌培养;血抗链和血白细胞;下肢丹毒应行足趾间皮屑真菌学检查;面部丹毒应行鼻旁窦放射线检查。

None

火丹、丹熛

病因

因皮肤、黏膜破损,火毒与血热搏结,蕴阻肌肤,不得外泄所致。

疾病预后

丹毒(Erysipelas)是一种累及真皮浅层淋巴管的感染,主要致病菌为 A组β溶血性链球菌。诱发因素为手术伤口或鼻孔、外耳道、耳垂下方、肛门、阴茎和趾间的裂隙。皮肤的任何炎症,尤其是有皲裂或溃疡的炎症为致病菌提供了侵入的途径。轻度擦伤或搔抓、头部以外损伤、不清洁的脐带结扎、预防接种和慢性小腿溃疡均可能导致此病。致病菌可潜伏于淋巴管内,引起复发。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