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脾湿热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2.9W

小结

本证症候要素见:肝脾证、湿热、濡数脉、肝胆湿热、脾胃湿热、肝证、脾证、热证、湿证、大便不畅、恶心、腹胀、渴不欲饮、口干、口苦、口黏、纳呆、尿赤、尿黄、舌红、苔黄腻、胸闷。

治法

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临床表现

临床以胁胀或痛,脘腹痞闷,恶心、厌油,身目俱黄,口苦或腻,大便不爽或色白,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数,或伴见寒热往来,突发成簇水疱、疼痛剧烈等为特征的证候。

病因

因湿热中阻,壅结于肝脾所致。

疾病预后

肝脾湿热证,中医病证名。是指湿热中阻,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以胁胀、腹胀、恶心厌油,或见黄疸、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肝脾先伤,气滞湿阻,此时以实为主,进而湿浊内蕴中焦,即可郁而化热,而致湿热蕴结,出现湿热困脾之后,腹大坚满,脘腹绷急,烦热口苦,渴不欲饮等特征。

备注

常见病证肝脾湿热型鼓胀临床表现:腹大坚满,脘腹绷急,外坚内胀,拒按,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溏垢,或有面目肌肤发黄,舌边尖红,苔黄腻或灰黑而润,脉弦数。治法:清热利湿,攻下逐水。常用方剂:中满分消丸合茵陈篙汤加减。常用中药:黄芩、黄连、知母、茯苓、猪苓、泽泻、厚朴、枳壳、半夏、陈皮、砂仁、姜黄、干姜、人参、白术、甘草、茵陈、栀子、大黄。针灸泻法:足三里、中脘。肝脾湿热型丹毒临床表现:发于腰胯肋下,红肿蔓延,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治法:清肝泄热利湿。常用方剂:柴胡清肝汤或花斑解毒汤加减。常用中药:柴胡、黄芩、生山栀、龙胆草、生地、丹皮、赤芍、银花、连翘、车前子、生甘草。针灸疗法:足三里、中脘、行间。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