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乌泡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255

小结

本品为冷门中药本草,可用于:风湿痹痛、感冒、痢疾、脱肛、鼻衄、创口出血、发热、腹泻、咳嗽、月经不调、咯血。

功能主治

清热,止血,祛风湿。主感冒发热,咳嗽咯血,鼻衄,月经不调,外伤出血,痢疾,腹泻,脱肛,风湿痹痛。

性味

苦、涩;凉。

归经

脾;肝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克。 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敷。

别名

老牛黄泡、乌泡、牛毛泡刺、六月泡。

来源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大乌泡的根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busmultibracteatus Lévl. Et Vant.采收和储藏:根,秋、冬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全株,全年可采。洗净,切碎,晒干。

原形态

大乌泡灌木,高2-3m。茎粗壮,密被黄色绒毛和散生极短的弯刺。单叶互生,叶柄长3-6cm,密被黄柔毛;托叶条裂;叶片革质,近圆形,直径5-16cm,掌状7-9浅裂。裂片常2浅裂或又有缺刻,先端圆钝或急尖,基部心形,边缘有不整齐锯齿,上面有短毛和密集的小凸起,下面密被黄色绒毛;主脉掌状5-7出,网脉显明。圆锥花序或总状花序顶生和腋生,密生黄色绒毛;苞片椭圆形,长1-1.5cm,边缘撕裂状;萼片卵形,先端常多裂,外面密生黄色绒毛;花瓣稍长于萼,近椭圆形,白色,有爪;雄蕊多数;心皮多数,着生于凸起花托上。聚合果球形,径达1.5cm,上生多数红色浆果状小核果。花期4-6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00-2500m的山坡及沟谷阴处灌木林内或林缘及路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

化学成分

果实含氨基酸(G/100克,干基):天冬氨酸(Asparticacid)0.012,苏氨酸(Threonine)0.316,丝氨酸(Serine)0.328,谷氨酸(Glutamicacid)0.775,甘氨酸(Glycine)0.538,丙氨酸(Alanine)0.379,胱氨酸(Cystine)0.183,缬氨酸(Valine)0.476,蛋氨酸(Methionine)0.080,异亮氨酸(Isoleucine)0.412,亮氨酸(Leucine)0.601,酪氨酸(Tyrosine)1.307,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0.394,赖氨酸(Lysine)0.426,组氨酸(Histidine)0.322,精氨酸(Arginine)0.668及脯氨酸(Proline)0.378.鲜果实:含总糖2.69%,总酸1.77%,维生素C12.64mg/100克维生素(μg/g):维生素B1 0.69,维生素B2 0.95,维生素E74.76,维生素A痕量。果实含矿质元素含量(%)(干基):钾0.6968,钙0.5994,镁0.4396,锰(μg/g):40.9201,锌(μg/g):29.9520,铁(μg/g):24.2567,硒(μg/g):0.0408.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