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失眠
小结
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老年、失眠、烦躁不安、焦虑、难眠、神疲、神志异常、嗜睡、易激惹、易醒、抑郁。
治法
1、药物治疗 (1)苯二氮䓬类和非苯二氮䓬类药物苯二氮䓬类药物可减少快动眼睡眠时间、降低睡眠潜伏期和减少夜间觉醒。苯二氮䓬类药物的吸收与年龄无关,但是与体脂有关,因此肥胖患者慎用,并且不宜长期使用。虽然失眠症患者接受苯二氮䓬类药物治疗初始特别有效,但长期使用易导致耐药。非苯二氮䓬类药物包括唑吡坦、扎来普隆、佐匹克隆和茚地普隆等。唑吡坦可用于入睡困难患者,老年人耐受性较好,且并不改变睡眠结构。唑吡坦不良反应较少,主要有头晕、嗜睡和恶心,扎来普隆的药理学机制与唑吡坦相似,半衰期仅为1h,老年人使用安全,易耐受,无药物撤退反应,佐匹克隆是环吡咯酮类药物,作用于 GABA,经过肝脏代谢,此药物还有抗惊厥、肌松和抗焦虑的作用。佐匹克隆对日间行为影响较小,对认知记忆的影响非常小。茚地普隆是吡唑啉吖啶药物,为 GABA-A受体协调剂。 (2)抗抑郁药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可以用于合并抑郁症的失眠症患者治疗。这类药物包括曲唑酮、阿米替林、多塞平和米氮平。 (3)处方药抗精神病药物常用于老年难治性失眠症、行为障碍和抑郁症。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重增加会增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风险,降低睡眠质量,因此对于失眠症患者来说,需谨慎使用。 (4)非处方药和中药非处方药和中药对失眠症也有一定效果。酒精可促进睡眠,降低睡眠潜伏期和快动眼睡眠时间,但长期使用或滥用可造成睡眠紊乱。 2、心理治疗对于由心理或行为因素导致的失眠症,心理干预或能达到满意效果。美国医师协会(ACP)推荐所有成年患者应将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作为慢性失眠症的首选治疗方法。通过深入沟通交流,找出患者失眠的维持因素,然后通过个体或团辅的方式,引导患者建立良好的睡眠认知和习惯,树立正确的睡眠信念。 3、物理治疗经颅磁刺激(TMS)是一种神经刺激和神经调节电生理技术,通过磁场调节大脑皮层兴奋度,失眠症患者大脑皮层属于高兴奋状态,低频刺激可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其机制可能与 TMS刺激大脑产生抑制性神经递质和促进松果体褪黑素的合成分泌有关。重复 TMS可改善睡眠质量,并且不改变正常睡眠结构,无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其他研究用于失眠症治疗的尚有针灸、高位静电疗法、脑电反馈疗法、紫外线光量子透氧疗法和低能量 He-Ne激光治疗等。
临床表现
老年人失眠症的临床症状:患者常以睡眠时间不足、睡眠深度不够及睡眠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为主要证候特征,具体可表现为入睡困难,或睡而不酣,或时睡时醒,或醒后不能再睡,甚或彻夜不眠等,如果符合老年人失眠症状且失眠每周至少发生三次并持续一月以上。即可判断失眠。
病因
老年人失眠症的年患病率达5%,且低收入、教育程度低和丧偶等因素均可增加失眠症的发病率。据统计,65岁以上人群中,失眠症的发病率为20%-50%,女性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中枢神经系统会发生退行性改变,老年人会出现睡眠节律紊乱和夜间片段睡眠等症状。有证据表明,失眠症会降低老年人对自身健康的评价、增加抑郁症风险,引起认知功能减退。因此,对老年失眠症患者的病因和治疗需要进一步的重视和认识,老年失眠症患者常伴有躯体性疾病和精神心理问题,病因治疗是基础,临床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等。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