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性视网膜炎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视网膜炎、飘影、结膜水肿、视力模糊、视力障碍、视物变形。
治法
西药治疗可针对全身疾病给予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及多种维生素,结合血管扩张药物以解除小动脉痉挛,改善微循环,提高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常用的药物有芦丁、维生素C、维生素B族等。也有人主张用钙剂以减少毛细血管的出血,后期可加用安妥碘肌注,但疗效均不明显。中医药治疗在用西药治疗的同时,宜及早配合使用中药以提高疗效。一些医家依辨证和辨病的不同,提出以下治疗方法: 辨证论治: (1)肝气郁结型: 治则:疏肝解郁,清热凉血。 选方:丹栀逍遥散加减。 (2)阴虚火旺型: 治则:滋阴降火,活血化瘀。 选方:知柏地黄汤加活血化瘀药,如黄斑病变趋于机化者加软坚散结药。 (3)脾虚气弱型: 治则:补益心脾,活血化瘀。 选方:参苓白术散、归脾汤加活血化瘀药。 辨病论治: (1)活动期: 治则:清热凉血,止血活血。 (2)恢复期: 治则:健脾益气,活血化瘀。 (3)瘢痕期: 治则: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也有医家根据3种不同的症型,主张分而治之: (1)肝气郁结型: 治则:疏肝解郁,清热凉血。 选方:丹栀逍遥散加减。 (2)脾虚气弱型: 治则:健脾益气,化痰利水。 选方:六君子汤合四苓散加减: (3)肝肾阴虚型: 治则: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选方:知柏地黄汤加减。 还有医家依据辨证论治提出如下方法: (1)阴虚火旺: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 (2)热入血分: 治法:凉血止血。 方药:凉血止渗汤。 (3)气滞血瘀: 治法,行气活血。 方药:逍遥散加味。 (4)肝肾亏虚: 治法:滋补肝肾。 方药:杞菊地黄汤加减。 也有根据黄斑出血情况,建议如下分期治疗: (1)出血期:以凉血止血为主。 (2)瘀血期:宜活血化瘀。 (3)吸收期:在活血化瘀基础上重用黄芪以补其气,使气血运行通畅。同时加服杞菊地黄丸以补益肝肾,巩固疗效。有渗出时,可加用利水的茯苓、车前子,使渗出物吸收。因本病病情缠绵,久病必虚,后期可在软坚散结的基础上重用补气药,如黄芪、党参等以提高视力。还有不少医家提出的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临床表现
中心性视网膜炎发病时眼不红不痛,表面看不出有病,其主要的自觉症状是视物模糊。如在云雾中视物,眼前似有纱幕遮盖,视物发暗,觉得视野中央有一块薄薄的黑影,黑影可大可小,有时视物变形,两只眼睛看东西大小不一样,病眼视物较小。这种奇异的感觉是因为黄斑区视网膜水肿,表面高低不平引起的,经过治疗,黄斑区视网膜水肿消退,症状就会消失。眼底检查可看到黄斑区发暗,视网膜水肿,在水肿边缘可见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反射光晕,约1-3个视乳头直径大小。病变区可出现黄白色或灰白色渗出小点,原来的中心凹反光消失或弥散。水肿消退后,中心凹反光恢复,轻者可不留任何痕迹,视力也不受影响。多数病人病变区遗留色素沉积或少量色素脱落,视功能有不同程度受损。但此病无论临床表现如何,一般不会引起致盲的后果。
病因
中心性视网膜炎或称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本病为发生在黄斑部的孤立的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伴有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及出血。本病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无性别差异,多单眼发病。由于新生血管的渗漏、出血、机化,最后形成瘢痕,使中心视力永久性损害。引起本病的原因较多,中国不少病例可能与结核、病毒感染有关。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