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吸虫病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3.4W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肺型并殖吸虫病、白细胞增多、红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胸腔积液、咯血、咳嗽、咳痰、痰赤、胸痛。

治法

1.抗感染治疗 (1)硫氯酚(硫双二氯酚)又名别丁。近期治愈率为84%-100%,一年后复查约有5%复发,可进行第2个疗程。本品副作用主要为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及肛门刺激症状等。 (2)吡喹酮吡喹酮是治疗并殖吸虫病的首选药,适用于各期患者,对成虫、童虫、虫卵均有作用,口服吸收迅速。脑型患者应给予2个疗程,间隔1周。副作用为头晕、乏力、心悸、期前收缩等,但均轻微。 2.对症治疗对咳嗽、胸痛者可应用镇咳及镇痛剂。癫痫发作者可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鲁米那)及地西泮(安定)等口服预防。颅内压增高者可应用脱水剂,如高渗葡萄糖液、20%甘露醇等。瘫痪者可采用针刺及理疗等。 3.剖腹探查术凡药物治疗未能奏效,又无明显手术禁忌证者,均有剖腹探查的指征。肺部症状经药物治疗大多可以消失。

临床表现

临床以咳嗽,胸痛,咯铁锈色痰,粪便或痰液检查有肺吸虫卵,可伴见癫痫、瘫痪,皮下结节等为特征的寄生虫病。

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10-30)×109/升,急性期可达到40×109/升;嗜酸粒细胞普遍增高,一般在5%-20%,急性期可达80%以上,但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与感染轻重不成比例,晚期病例增高不明显。四川并殖吸虫感染的血象变化较卫氏并殖吸虫为显著。 2.红细胞沉降率呈中度或高度增速。 3.病原检查 (1)痰液涂片法卫氏并殖吸虫感染者痰液常呈铁锈色,镜检可见虫卵,嗜酸性粒细胞及夏科氏结晶。四川并殖吸虫感染者痰中往往有多量嗜酸性粒细胞和夏科氏结晶,极少查见虫卵。 (2)粪涂片法卫氏并殖吸虫感染者有15%-40%阳性,而四川并殖吸虫感染者极少阳性。 4.体液的检查 (1)脑脊液检查脑型患者的脑脊液可查见嗜酸性粒细胞,蛋白质含量轻度增加,其他正常。 (2)腹水和胸腔积液检查腹水和胸腔积液呈草黄色或血色,偶见夏科氏结晶、胆固醇晶体或虫卵。 5.免疫学检查 (1)皮内试验以1∶2000并殖吸虫成虫抗原0.1ml注射于前臂皮内,15-20分钟观察结果,若局部丘疹直径≥1.2cm,红晕大于≥2.5cm者为阳性。 (2)后尾蚴膜试验 (3)血清免疫学试验:有琼脂双向扩散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对流电泳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6.活组织病理检查皮下结节或包块病理检查可见虫卵或童虫、成虫。由四川并殖吸虫所致的皮下包块可见典型嗜酸性肉芽肿,部分患者可发现童虫,但从未发现虫卵。 7. X线检查 有肺部症状者常有胸片异常表现。 (1)肺纹理增粗,胸膜肥厚是虫卵侵入小气管,淋巴管等,使其内膜损伤,充血扩张,管壁增厚或纤维化所致,肺纹理增粗似网状,以两肺下野中内带多见,肺型感染者90%有此表现。 (2)粟粒样或斑点状阴影酷似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但结节相对较少,大小不一,边缘模糊,内有单房和多房透亮区,部分可融合成片,多位于两肺中下野和内侧。 (3)片状阴影为童虫在肺部移行时引起的肺出血或过敏性肺炎所致,常于1-2周后吸收。 (4)片块状阴影慢性肺吸虫病可有肺内片块影,边缘较清,类似炎性假瘤,为肺吸虫病肉芽肿所致。 8.头颅CT可以显示病变和阻塞部位。 9.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是近年诊断肺吸虫病的新方法,由于有大量虫卵在肺组织及支气管黏膜下沉积,故可见黏膜充血、水肿、溃疡、支气管狭窄及黏膜下苍白的粟粒状结节,活检压片可找到肺吸虫卵。

None

肺虫病

病因

因进食含有肺吸虫幼虫的生溪蟹、蝲蛄、蟛蜞等,或生饮疫区溪水后,成虫寄生在肺部,或侵入脑部和皮下所致。

疾病预后

肺吸虫病是由并殖吸虫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的地方性寄生虫病。人体寄生的肺吸虫,在国内主要有卫氏肺吸虫和斯氏肺吸虫两种。虫体主要寄生于肺部,以咳嗽、咳棕红色痰为主要表现,也可寄生于多种组织器官,如脑、脊髓、胃肠道、腹腔和皮下组织等,产生相应症状。卫氏肺吸虫病分布于浙江、台湾、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斯氏肺吸虫病分布于四川、江西、云南、福建、广东、贵州、陕西等省。人和动物(犬、猫、猪和野生动物)是肺吸虫的终宿主。人生食石蟹、蜊蛄,囊蚴经口感染,在胃和十二指肠内囊蚴破裂,幼虫脱出并穿过肠壁进入腹腔,穿过横膈入胸腔和肺,在肺内发育为成虫。虫体进入纵隔,可沿颈内动脉入颅内侵犯脑组织。肺内病变呈炎性反应,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肺组织被破坏,形成脓肿和囊肿,周围有纤维包膜,囊内含胆固醇结晶、夏科雷登结晶、虫卵等。囊内多数只有1个成虫,一处形成囊肿,移行至另一处,再构成新的囊肿,旧病灶空洞可闭合,纤维化、钙化痊愈。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