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脉痹阻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2.8W

小结

本证症候要素见:痹阻、络脉证、心证、里实、代脉、疾脉、结脉、涩脉、细脉、心系滞、虚脉、右寸代、三气少阳、心悸、不能卧、喘息、唇青紫、呃逆、汗出、呼吸不畅、呼吸困难、甲青紫、惊恐、精神错乱、面苍白、面色发青、气喘、气短、气短胸痛、舌暗、舌瘀斑、舌瘀点、舌紫黯、神乱、心烦、心烦心悸、心痛、心下痛、形寒、胸闷、胸闷气短、胸痛、咽干、肢冷、自汗。

治法

心血瘀阻证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气滞心胸证治法:疏肝理气,活血通络。痰浊闭阻证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宣痹。寒凝心脉证治法:辛温散寒,宣通心阳。

临床表现

心血瘀阻证临床表现: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入夜为甚,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劳累而加重,舌质暗红,或紫暗,有瘀斑,脉弦涩。气滞心胸证临床表现: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无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脘腹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痰浊闭阻证临床表现:胸闷重而心痛微,痰多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遇阴雨天而易发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咯吐痰涎,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苔浊腻或白滑,脉滑。寒凝心脉证临床表现:卒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喘不得卧,多因气候骤冷或骤感风寒而发病或加重,伴形寒,甚则手足不温,冷汗自出,胸闷气短,心悸,面色苍白,苔薄白,脉沉紧或沉细。

病因

多因正气先虚,心阳不振,运血无力,逐渐发展而成。常因气滞、血瘀、痰阻、寒凝等诱发,故其性质为本虚标实。

备注

心脉痹阻证,中医病证名。是指瘀血、痰浊、阴寒、气滞等因素阻痹心脉,以心悸怔仲、胸闷心痛为主要表现的血瘀证。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