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火
小结
本证症候要素有:火证、痰证、滑数脉、热极、舌红绛、实、实脉、弦滑数脉、火证、发背、鼠瘘、唇干、耳鸣、烦热、惊恐、咳嗽、咳痰、咳吐不利、口干、气喘、舌红、声嘶、苔滑、苔黄、痰块、胸痛。
治法
1.痰火为病。恶风发热。脉来弦数。全与伤寒无别。但其咳嗽气急。由于脾经血少。胃火太甚。熬煎津液为痰。上传于肺。故令咳嗽气急。结合胃火一动。相火翕然从之。所以恶寒发热。宜用舒中芍药汤(陈皮、半夏、白茯、甘草、柴胡、黄芩、枳壳、桔梗、白芍、木通、贝母、栝蒌霜、天冬)。 2.若上述症状的脉来微减或细数者。其痰色却如咳吐黄痰。胸中不快。即食积生痰。宜用栝蒌枳实汤(陈皮、白茯、甘草、枳实、栝蒌霜、贝母、当归、桔梗、山栀、黄芩)。 3.若痰色青白,稀而不稠者,则是肾虚水沸为痰。宜用加味地黄汤(熟地、山药、白茯、丹皮、山萸肉、泽泻、天冬、麦冬、桔梗、甘草、牛膝)。治法滋水以制火。当外无寒热诸症。内无烦热气急。但见神昏不安。肢体无力。声音低小。饮食不进。脉来沉细无力者。宜用香砂六君子汤(陈皮、半夏、白茯、甘草、人参、白术、砂仁、香附、藿香)。
临床表现
泛指痰火互结,蕴积或壅阻于经络、脏腑、官窍等部位,伤阴、动风、夹瘀等所引起的一类证候。
None
痰火壅盛证
疾病预后
本病多由外邪或饮食内伤等因素则引致发作。痰毒和身体的湿热气血瘀滞,痰毒积聚而引发;此外,饮食的刺激使脾胃运化失衡,引起痰湿郁毒症,也是本病的原因之一。现代医学则认为与系统淋巴细胞功能缺陷有关。
备注
痰火是指无形之火与有形之痰煎熬胶结贮积于肺的病证,即所谓"窠囊之痰"。该证平时可无明显症状,如因外邪或饮食内伤等因素则引致发作。其症颇似哮喘,症见烦热胸痛,口干唇燥,痰块很难咯出等。甚或出现头部及耳后有痰核如串珠状,或脏下有结核的病症。其核按之紧,推之不移,并兼见舌红苔黄、脉弦滑数等。因其由于肝火、痰郁所致,故名痰火。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