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血燥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2.7W

小结

本证症候要素见:血燥、阴虚、细脉、细数脉、虚证、燥证、便秘、粗糙、痿证、心悸、噎膈、鼻干、鼻气热、鼻痛、鼻痒、闭经、便干、不安、不孕、潮热、大便干结、盗汗、地图舌、耳聋、耳鸣、烦渴、干咳、咯血、骨蒸劳热、肌肤甲错、结痂、经迟、经少、咳嗽、咳嗽吐血、口干、口渴、脉细数、毛发干枯、面色无华、目眩、呕血、皮肤干燥、破裂、情绪不稳、颧红、瘙痒、少眠、舌红、舌津少、苔少、体重下降、听力下降、头晕、吐血、外阴湿疹、午后发热、五心烦热、消瘦、心烦、心烦心悸、咽干、腰酸。

治法

养阴清热调经。常见病 1、痿病 多因素体肾虚,或因房室太过,乘醉入房,精损难复,或因劳役太过,罢极之本伤,肝肾亏虚,精血不能濡养筋骨经脉,渐成痿病,临床起病缓慢,腰背痿软,下肢无力,不能久立,目眩发落,咽干耳鸣,甚者步履全废,腿胫大肉渐脱,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宜补益肝肾,滋阴养血, 方用虎潜丸《丹溪心法》。 2、便秘 多因病后,产后以及年老体衰之人,津枯血虚,真阴一亏,则肠道失润而更行干槁,症见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大便秘结如羊矢,心悸,口干唇燥,心烦少寐,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脉细涩, 治宜滋阴养血,润燥通便, 方用尊生润肠丸《沈氏尊生书》和增液汤《温病条辨》。 3、噎膈 多为年老体虚,或色欲太过,阴血虚竭,诸脏受累,肾精亏耗,脾胃化源告竭,阴伤血燥,食管失养,干涩苦涩而发此病。或热毒之邪伤阴耗血,食管失于濡润,亦可发病,气临床表现为吞咽梗涩而痛,食物难入,食下复出,水可下入,胸背灼痛,形体消瘦,肌肤枯燥,口咽干燥,脘中灼热,欲饮凉水,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大便干结,舌红而干,或有裂纹,脉弦细数, 治宜滋阴养血,泄热散结, 方用启膈散《医学心悟》。 4、耳聋耳鸣 多为素体不足,精血亏少,或恣情纵欲,致使肾精而主髓,肾精充沛,髓海而濡,则听觉正常,若肾精亏耗,阴虚血燥,髓海空虚,不能上濡清窍而发耳鸣耳聋,临床表现耳鸣、耳聋,面色无华,口干渴,肌肤干燥,头晕目眩,腰酸遗精,舌红,脉弦细, 治宜益肾养血, 方用耳聋左慈丸《小儿药证直诀》和四物汤《和剂局方》。 5、燥病 多为素体阴虚,或久病阴虚血燥,或感染邪毒而致津液生化不足,或伤阴耗血,清窍关节失养所致。症见两目干涩,少泪,鼻燥或鼻衄,干咳少痰或咯血,咽干喉痒,口渴欲饮,皮肤干燥,大便干结,关节肿痛,舌干少津,苔薄黄,脉浮缓, 治宜滋阴清热,养血润燥, 方用增液汤《温病条辨》和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临床表现

临床以头晕、目眩,口干、咽燥,皮肤干涩、瘙痒,毛发枯萎,口舌溃疡,舌质红而干裂,舌苔少,脉细数,伴见烘热、盗汗,面色潮红等为特征的证候。

病因

因阴液亏虚,化燥耗血所致。

疾病预后

阴血不足,日久益甚,虚热内生,火逼水涸,血海燥涩渐涸,故月经延后,量少,色红质稠,渐至月经停闭;阴虚日久,虚火内炽,故五心烦热,颧红唇干;虚热内扰,蒸津外泄则多盗汗,骨蒸劳热;热伤肺经则干咳或唾血;舌红,苔少,脉细数均为阴虚血燥之征。

备注

阴虚血燥证,中医病证名。是指阴液亏虚,津血被耗,以头晕目眩,口干咽燥,皮肤干涩,瘙痒,毛发不荣,午后潮热,盗汗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痿病、便秘、噎膈、耳鸣耳聋、燥病等疾病中。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