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巴病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白细胞增多、红细胞增多、阿米巴原虫病、便秘、便臭、便稀、盗汗、发热、腹痛、腹泻、腹胀、腹胀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脓肿、压痛。
治法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进食半流质少渣高蛋白饮食。 2、病原治疗:甲硝哒唑或称灭滴灵:原是抗滴虫药物,对侵袭组织的阿米巴滋养体有极强的杀灭作用且较安全,适用于肠内肠外各型的阿米巴病。剂量为600-800mg、口服、1日3次,连服5-10日,儿童为50mg/公斤/D,分3次服,连续7日。服药期间偶有恶心、腹痛、头昏、心慌,不需特殊处理。服药期忌酒,因可引起精神错乱。孕妇3个月以内及哺乳妇忌用。
临床表现
普通型起病一般缓慢,有腹部不适,大便稀薄,有时腹泻,每日数次,有时亦可便秘。腹泻时大便略有脓血痢疾样。如病变发展,痢疾样大便可增至每日10-15次或以上,伴有里急后重,腹痛加剧和腹胀。回盲肠、横结肠,尤其是直肠部可有压痛,有时象溃疡病或阑尾炎。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微,同细菌性痢疾迥然不同。粪检可有少量或多量滋养体,大便有腐败腥臭。阿米巴肝脓肿症状的出现,约在肠阿米巴数月、数年,甚至十数年之后,亦有从未患过肠阿米巴病的。起病大多缓渐,以长期不规则发热与夜间盗汗等消耗性症状为主,在发病前一周至数年间可有类似痢疾样发作史。实验室检查疾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有显著增加,在15,000-35,000之间,中性粒细胞可超出80%。粪便内如能找到滋养体或包囊,对诊断有助。通过诊断性穿刺,如能抽出典型巧克力样脓液并在其中找到夏一雷结晶及组织残余,诊断即可确立,如再能检得阿米巴滋养体,诊断更为确切。
检查
辅助检查 1.粪便检查:大便呈暗红色,有粪质,带血、脓或粘液,呈腥臭。 2.乙状结肠镜检查:如粪检阴性,乙状结肠镜检查有很大诊断价值。溃疡常较表浅,覆有黄色脓液。溃疡边缘略突出,稍见充血,自溃疡面刮取材料作显微镜检查,发现病原体的机会较多。 3.阿米巴肝脓肿:腹部B超检查可见到病灶。鉴别诊断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肠道疾病相鉴别,尤其是细菌性痢疾,尚有肠结核、血吸虫病、结肠炎、结肠癌及其他肠道原虫感染亦可与肠阿米巴病混淆。溃疡病、胆囊病、结肠息肉等须与有不明确腹痛及肠出血者区别。综合运用以上诊断方法,鉴别不难。
病因
阿米巴类感染是由根足虫纲(Rhizopoda)、阿米巴目(Amoebina)、内阿米巴科(Ent-amoebidae)、内阿米巴属(Entamoeba)下各种内阿米巴所引起的,临床习惯简称阿米巴。其中肠道阿米巴原虫,种类虽多,大多寄生于人体内作为共居生物而无致病能力,唯有溶组织内阿米巴寄生于人体后,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疾病,被认为是有致病力的阿米巴。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