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劳
小结
本证症候要素有:劳证、血虚、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劳证、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心悸、闭经、面白、舌淡白、眩晕。
治法
辨证施治 脾虚血亏证 证候:神疲乏力,面色萎黄,食少腹胀,便溏,头晕眼花,妇女月经量少,舌淡,苔薄白,脉弱。 治则:补脾养血。 气血两虚证 证候: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肢体麻木或瞤动,面色淡白或萎黄,唇甲色淡,舌淡,苔少,脉弱。 治则:补益气血。 心肝血虚证 证候:心悸,头晕,面色无华,肢体麻木,或时有肌肤瞤动,或有多梦健忘,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甚或经闭,舌淡,脉细弱。 治则:补益心肝气血。
临床表现
临床以面白、舌质淡,眩晕,心悸,实验室检查血红细胞少,血红蛋白量低等为特征的虚劳病。
检查
临床常见面白舌淡,眩晕心悸,血红细胞少,血红蛋白量低。根据症状体征和辨证分型,血劳可分为脾虚血亏证、气血两虚证、心肝血虚证、肝肾阴虚证等证型。
病因
因先后天亏损,血液生化不足,或因失血、溶血等耗伤血液,以致营血亏少,脏器失其濡养所致。
疾病预后
血劳指因先后天亏损,血液生化不足,或因失血、溶血等耗伤血液,以致营血亏少,脏器失其濡养。以面白舌淡,眩晕心悸,血红细胞少,血红蛋白量低为主要表现的劳病类疾病。可见于现代医学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失血性贫血,或慢性溶血性贫血等。 《素问·宣明五气篇》:"久视伤血。" 《难经·二十四难》"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荣于五脏六腑也。" 《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据《金匮要略》分虚劳为五劳、七伤、六极之论,指出"血极,令人无颜色,眉发堕落,忽忽喜忘。""心藏神而主血脉,虚劳损伤血脉,致令心气不足,因为邪气所乘,则使惊而悸动不定。"因此"血极"即"血劳"之义。 《太平圣惠方》载"治妇人骨蒸及血劳等疾,面色黄瘦,四肢无力,烦疼,痰壅涕唾稠粘,不思饮食,赤茯苓散方"指出用赤茯苓散治疗血劳。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