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榨槭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483

小结

本品为冷门中药本草,可用于:风湿痹痛、痢疾、小儿消化不良、跌打、泄泻、关节不利、瘀痛、肢体麻木。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散瘀止痛,消食健脾。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关节不利,跌打瘀痛,泄泻,痢疾,小儿消化不良。

性味

甘;苦;平。

归经

脾;胃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克;研末,3-6克;或浸酒。 外用:研末调敷。

别名

光陈子、飞故子、鸡脚手、五龙皮。

来源

药材基源:为槭树科植物青榨槭的根、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erdavidii Franch.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根和树皮,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

青榨槭落叶乔木,高10-15m。树皮暗褐色或灰褐色。常纵裂成蛇皮状;小枝细瘦,圆柱形,无毛,当年生枝绿色,无毛,有稀皮孔,老枝灰褐色。叶对生;叶柄细瘦,长2-8cm; 叶片纸质,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6-11cm,宽4-9cm,先端渐尖或锐尖,常有尖尾,基部近心形或圆形,边缘具不整齐钝圆齿,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嫩时沿叶脉有褐色短柔毛,后渐无毛,羽状脉;中脉上面凹下,侧脉11-12对。花黄绿色,杂性,雄花与两性花同株,成下垂总状花序,顶生于着叶嫩枝;雄花9-12朵,花身及花梗均较短;两性花15-30朵,花序长7-12cm,花梗长1-1.5cm; 萼片5,椭圆形;花瓣5,倒卵形,与萼片等长;雄蕊8,无毛;花盘无毛,在雌蕊内侧;子房有红褐色短柔毛,花柱无毛。翅果嫩时淡绿色,老时黄褐色,小坚果椭圆形,长约1cm,脉纹显着,翅与小坚果共长2.5-3cm,翅宽在中部,宽约1.2cm,裂开成钝角或近水平。花期4-5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800m的疏林或山脚湿润外稀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华北、中南、西南各地。

化学成分

根含杨梅树皮素(Myricetin),无色飞燕草素(Leucodelphinidin),没食子酸(Gallicacid)。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广西民间用花煎水洗治结膜炎,内服治小儿消化不良。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