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代脉、结脉、肌酸激酶升高、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乳酸脱氢酶升高、心悸、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发绀、乏力、高热、汗多、呼吸困难、面苍白、气短、手足不温、太息、头晕、心痛、胸闷、胸闷气短、肢冷。
治法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3-4周,心脏功能不全者卧床三个月。 2.增强心肌营养改善心肌代谢 (1)大剂量维生素C静脉输注,每日一次,疗程3-4周。 (2)1.6-二磷酸果糖,静脉点滴,每日一次,疗程1-3周。 (3)辅酶 Q10口服。 3.抗心力衰竭治疗必须及时控制心衰,洋地黄类药物选起效快、排泄快的地高辛或西地兰。 4.心源性休克治疗。 5.抗心律失常治疗 (1)室性心动过速首选利多卡因,静注,有效后加葡萄糖100-200ml稀释后滴注维持。 (2)Ⅲ房室传导阻滞首先异丙肾上腺素葡萄糖滴注。出现阿-斯综合征者需安装起搏器。 6.危重患儿可短期应用地塞米松后氢化考的松。 7.免疫调节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干扰素、胸腺肽。 8.中西医结合治疗。
临床表现
发病前1-3周内有上呼吸道感染、腹泻、呕吐、腹痛、发热等前驱症状。随后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多汗、厌食、胸闷、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症状严重时可有水肿、气促、活动受限。突发心力衰竭、肺水肿、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脑综合征。检查患儿心脏大小正常或增大,心率增快或减慢、心音减弱,第一心音低钝,频发早博,甚至胎心音或奔马律。个别病例心前区可听到Ⅰ-Ⅲ级收缩期杂音,心包摩擦音或心包积液体征。
检查
1.心肌酶学改变(1)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心肌炎早期升高(2)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LDH1LDH2),病毒性心肌炎是升高,尤其 LDH1升高明显(3)心肌肌钙蛋白(CTn),是评价心肌损害特异性、敏感性指标。 2.心电图 检查 急性期心电图异常改变,常见 ST-T改变,T波平坦、双向或倒置,期前收缩,经常出现二联律、三联律,房室传导阻滞及 Q-T间期延长,异常 Q波。 3.心内膜及心肌活检4.病毒学检查 (1)病毒分离。 (2)血清学检查:双份血清检测特异性抗体效价4倍升高有意义。
病因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病毒侵犯心肌,引起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和间质性炎症,称为病毒性心肌炎。近年来发病逐渐增多,各年龄均发病,但以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多见,好发于夏、秋季。多数病例在起病前1-2周或同时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消化道感染的前驱病史。 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仅似"感冒"样表现,或表现为乏力、多汗、心悸、胸闷等不适。重者很快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本病若得到及时有效的综合治疗,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