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针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279

小结

本品为冷门中药本草,可用于:喉痹、腹痛、尿血、腰痛、痈肿。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痈肿,喉痹,尿血,腹痛,腰痛。

性味

辛;寒。

归经

心;肝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克;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煎汁涂;或研末蓄鼻。

别名

白棘、棘刺、赤龙爪。

来源

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酸枣 Ziziphusjujuba Mill. var. spinosa (Bunge) Huex H. F. Chow的棘刺。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iziphusjujuba Mill. var. spinosa (Bunge) Huex H. F. Chow[Z.vulgaris Lam. var. spinosa Bunge]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采,晒干。

原形态

酸枣落叶灌木,稀为小乔木,高1-3m。老枝灰褐色,幼枝绿色;于分枝基部处具刺1对,1枚针形直立,长达3cm,另1枚向下弯曲,长约0.7cm。单叶互生;托叶针状;叶片长圆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钝,基部圆形,稍偏斜,边缘具细锯齿。花小,2-3朵簇生于叶腋;花萼5裂,裂片卵状三角形;花瓣5,黄绿色,与萼片互生,雄蕊5,与花瓣对生;花盘明显,10浅裂;子房椭圆形,埋于花盘中,花柱2裂。核果肉质,近球形,成熟时暗红褐色,果皮薄,有酸味。花期6-7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生于向阳或干燥的山坡、山谷、丘陵、平原、路旁以及荒地。性耐干旱,常形成灌木丛。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西北及辽宁、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四川。

复方

(1)治诸恶肿失治有脓:烧棘针作灰,水服之,经宿头出。-《干金方》 (2)治丁肿:曲头棘刺四百枚,橘皮三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半升,服一合。涂肿上亦得。-《古今录验方》 (3)治肾脏冷气卒攻,脐腹疼痛拘撮甚者:槟榔一分(两),棘针钩子一合(微炒上药,捣粗罗为散,都作一服,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又入好酒半中盏,更煎三、五沸,去滓,不计时候,稍热分为二服。-《圣惠方》 (4)治头风疼痛:倒钩棘针四十九个(烧存性),丁香一个,麝香一皂子。为末,随左、右塞鼻《圣惠方》 (5)治尿血:刺针二升。水三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外台》 (6)治小儿一切疳:棘针、瓜蒂等分。捣细罗为散,每用黍粒大,吹入鼻中,日二度佳。-《圣惠方》吹鼻散 (7)治小儿喉痹:棘针烧灰,水服半钱。-《圣惠方》 (8)治小儿天风口噤,乳不下:白棘烧末,水服一钱匕。-《子母秘录》 (9)治倒睫拳毛:木鳖子二个(令炒),木贼一百二十节,地龙二条(去土),赤龙爪一百二十个。上为细末,摘去倒睫,每日以纸捻蘸药之,一日三、五次。-《普济方》 (10)治齿虫:腐烂棘针二百枚(即是枣木刺朽落地者以水二升,煎取一升含之,日四、五度,以瘥为度。-《小品方》腐棘刺漱汤)

各家论述

1.《本草述》:《准绳》治溲血,有鹿茸丸,用棘刺逐队于诸补剂中,且有桂、附,是则《别录》所云疗丈夫虚损云云,非无据也。第如《本经》之治,似以溃脓止痛决刺结为先者,得非此味补益,乃有为之前导而致其功乎。是则行而补者,在诸药味中,或未有如斯之兼善也。惟是白棘、棘针,在《别录》主治,若有稍别,更当以寇氏之说明之。 2.《本经》:主心腹痛,痈肿,溃脓,止痛。 3.《别录》:决刺结,疗丈夫虚损,阴痿,精自出。补肾气,益精髓。疗腰痛,喉痹不通。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