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灸治胃下垂
小结
本艾灸法可用于:胃下垂。
第1组:中脘、胃上(位于脐上2寸,旁开4寸处)、神阙。 第2组:脾俞、胃俞、气海、足三里。 两组穴位轮换施灸。
胃下垂
(1)取蓖麻仁10g,升麻末2g。先将蓖麻仁捣烂如泥,拌人升麻末,制成直径约2cm、厚约lcm的圆状药饼。剃去患者百会穴周围2cm内的头发,敷以药饼加以固定。患者仰卧,放松裤带,用灌有80℃热水的瓶子熨烫药饼30分钟,每日3次。药饼可连用5日,10日为1个疗程。 (2)取蓖麻子仁98%,五倍子末2%,上药按比例打成烂糊状,制成每粒重约10g、直径约1.5cm的药饼备用(成人1次用量)。治疗时,剃去百会穴周围头发(与药饼等大),将药饼紧贴于百会穴,外用纱布固定。每日早、中、晚各1次。并用搪瓷杯盛开水半杯,将杯底置于药饼上热熨,每次10分钟左右,以感觉温热而不烫痛皮肤为度。主治中气下陷所致的胃下垂。 (3)取黄芪、党参、丹参各15g,当归、白术、炒白芍、枳壳、干姜各10g,升麻、柴胡各6g(食欲减退者加鸡内金10g,大便溏泻者加焦六曲10g),上药焙干,共研细末和匀,装瓶备用。用时,取药末10g,填于神阙穴处,铺平呈圆形,直径2~3cm,再用8cmx8cm胶布封贴。每隔3日换药1次,每日隔药艾灸1次(药与艾之间放一圆形金属盖),艾条长约1.5cm,连灸3壮,1个月为1个疗程。主治胃下垂、胃痛、泄泻、带下等病症。 (4)取蓖麻子仁50粒,捣成糊状,做成药饼,敷灸于百会穴上,5日为1个疗程。主治胃下垂。 (5)取黄芪24g,升麻18g,附子20g,五倍子18g,上药共研细末,过120目筛,再与蓖麻子30g共捣烂和匀,另加芝麻油适量调匀,备用。用时,敷灸于百会、鸠尾、胃俞、脾俞穴上,伴恶心呕吐加内关穴;上腹痛甚加中脘穴;下腹痛甚加三阴交穴;便秘加支沟穴。待24小时换药1次,10次为1个疗程。主治胃下垂。 (6)取蓖麻子仁10g,五倍子5g,上药共捣烂如泥状,敷灸于脐部神阙穴处,每日早、中、晚各热敷1次,间隔4日换药1次。注意:孕妇及吐血者忌用。 (7)取附子24g,蓖麻子仁30g,五倍子18g,上药共捣烂如泥状,敷灸于百会、鸠尾穴处。主治中气下陷,胃肠停饮等证。(8)取三棱、莪术各15g,肉桂10g,陈艾45g,木香、草果、公丁香各10g,水仙子15g,红花15g,高良姜12g,砂仁6g。上药共研细末,以100cm长布折成双层,其内铺以棉花,将药末铺于棉花中间,用线缝好,以防止药末堆积和漏出。用时,将药兜日夜兜在阿是区(胃脘部),于胃痛易发季节开始使用,连用6个月或至病愈。每月换药1次。主治肝胃不和,胃肠停饮之胃下垂、胃痛等。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