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鹅口疮
小结
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小儿、鹅口疮、白膜、充血、呼吸困难、拒食、溃烂、呕吐、声嘶、啼哭、吞咽不利、吞咽困难。
治法
中医治疗在治疗上,实证治以清热解毒,虚证治以滋阴降火,引火归原。宜用清热解毒、通便泻火之法治疗。常用糖渍西瓜肉:将西瓜肉去籽、切成条,曝晒至半干,加白糖搅匀腌渍,再曝晒至干,再加白糖少许即可。西瓜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经常食用可治口疮以及目赤、热病、消渴等症。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心火上炎型症见舌上糜烂或溃疡,色红疼痛、饮食困难、烦躁常哭、口干欲饮、小便短赤、舌红尖赤、苔薄黄、脉细数,宜用清心泻热之法治疗: 1、荷叶冬瓜汤:每次用鲜荷叶一块,鲜冬瓜500克,加水煮汤另加食盐调味,饮汤食冬瓜。此汤清热利尿,生津止渴,对心火上炎之口疮有效。 2、竹叶灯心乳:每次用淡竹叶6克、灯心草1.5克先煎,取汁10ml放入乳汁中和匀,每日数次,不拘多少。此乳能清心火、利湿热,适用于小儿鹅口疮、口舌生疮、小儿夜啼等症。 治法:清心泄热。虚火上炎型症见口腔溃烂、斑点较少,表面色黄白,周围颜色淡红,神疲颧红、虚烦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且反复发作。宜用滋阴降火法治疗。常用冰糖银耳羹:将银耳10-12克洗净后放碗内,加冷开水浸,以浸过银耳为度,泡浸一小时左右,待银耳发胀后拣出杂物,再加冷开水及冰糖适量,放蒸锅内蒸熟,一顿或分顿食用,食银耳饮汁,每日一次。银耳滋阴润肺,养胃生津,冰糖和胃润肺,可治口疮。对虚热型小儿口腔疾病,治疗效果更佳。可改善小儿虚弱体质。 治法:滋阴降火,引火归原。方用甘露饮(见鹅口疮)加肉桂1克。外涂口疮散(见鹅口疮)。按摩治疗现代医学认为,人体口腔内存在着许多致病菌和非致病菌。在健康情况下它们和人体保持着相对平衡,不会引起疾病,一旦人体抵抗力减弱,就可发生口腔局部炎症、溃疡。如果给小儿吃过热、过硬的食物,或擦洗婴幼儿口腔时用力过大等,都可损伤口腔粘膜而引起发炎、溃烂。小儿患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及受细菌和病毒感染后,口腔不清洁,口粘膜干燥,也可引起口疮。以营养不良的小儿发病率高。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是因为脾胃积热,虚火上炎,熏灼口舌从而出现口舌糜烂。常见症状为在口腔内唇、舌、颊粘膜、齿龈、硬胯等处出现淡黄色或白色的小溃疡面,单个或多个不等,边沿整齐而有红晕,表面局部的痛,有轻微口臭,唾液增多而且粘稠,常伴烦躁不安,不愿进食,身体消瘦,发热等症状。
临床表现
小儿口疮以齿龈、舌体、两颊、上腭等处出现黄白色溃疡,疼痛流涎,或伴发热为特征。若溃疡面积较大,上覆糜腐,称为口糜;溃疡只发生在口唇两侧,称为燕口疮。本病可单独发生,也可伴发于其他疾病之中。婴幼儿较为多见,预后良好。若体质虚弱,则口疮反复出现,迁延难愈。本病在辨证上,一要辨虚实。起病急,病程短,口腔溃烂及疼痛较重,局部有灼热感,或伴发热者,多为实证;起病缓,病程长,口腔溃烂及疼痛较轻者,多为虚证。二要辨脏腑。舌上、舌边溃烂者,多属心;口颊部、上腭、齿龈口角溃烂为主者,多属脾胃。风热乘脾型症见唇舌或颊内齿龈及软腭等处有黄白色大小不等的溃烂斑点,少则1-2个,多则5-6个,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微红,疼痛不能进食并出现烦躁口渴、小便赤、大便干、舌红苔黄、脉细数等症状。
病因
小儿口疮是小儿口腔不卫生造成的舌尖或口腔粘膜发生的病变,易引起小儿进食吃奶不畅。小儿口疮易发生在春秋季节,可通过增加维生素VB1、VB2、VC、VE或多吃绿色蔬菜、水果,并注意个人口腔卫生,饭前饭后刷牙漱口。口疮又称"口疡",是指口舌浅表溃烂的一种病证。可见于任何年龄的小儿,但以婴幼儿发病较多。现代医学认为,人体口腔内存在着许多致病菌和非致病菌。在健康情况下它们和人体保持着相对平衡,不会引起疾病,一旦人体抵抗力减弱,就可发生口腔局部炎症、溃疡。如果给小儿吃过热、过硬的食物,或擦洗婴幼儿口腔时用力过大等,都可损伤口腔粘膜而引起发炎、溃烂。小儿患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及受细菌和病毒感染后,口腔不清洁,口粘膜干燥,也可引起口疮。以营养不良的小儿发病率高。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